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为例
郑博鸣
广州市增城区高级中学 广东广州511300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本文围绕农业区位因素,通过创设多个情境,借助问题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依托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地理核心素养;农业区位因素
一、设计背景
2017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即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问题式教学是苏联教育心理学家马丘什金、马赫穆托夫等提出的一种发展性教学理论和方法。
问题式教学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核心在于问题情境,即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锻炼思维、培养能力,进而达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设计
1、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出地理概念
【情境一】展示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四幅图分别代表“衣、食、住、行”。
教师小结:图中所代表的“衣、食、住、行”都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都是农业生产活动的产品。那么,到底什么是农业呢?
引入“农业”的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1]
【情境二】观看李子柒《水稻的一生》视频片段。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视频中可以看出,农业的生产具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教师小结:生物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如水稻,从播种到收割,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周期,因此具有周期性;同时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明显,特别是气候因素,而气候因素又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具有季节性。
教师继续提问:针对作物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回答:要做到因时制宜。
教师展示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并提问: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糖料作物的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糖料作物是甜菜;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糖料作物是甘蔗。可以看出作物的分布具有地域性特点。
教师继续提问:很好,那么针对作物的地域性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回答:要做到因地制宜。
教师小结: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农业的生产特点包括周期性、季节性和地域性,针对农业的这些生产特点,我们应该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2、创设问题情境,理解区位因素
【情境三】假设你是一名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你打算回家乡创办一个花场,选址的过程中你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教师小结:创办花场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包括气候(热量、光照、降水、昼夜温差)、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以及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科技、地价、资金、历史、饮食习惯等人文因素。
教师板书农业区位因素思维导图(图1)
.png)
图1 农业区位因素思维导图
知识拓展:观看视频《新疆阿克苏百万亩棉花开播》和《袁隆平团队海水稻将产业化推广》。通过视频,给学生科普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科技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情境四】完成课本活动探究题: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力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
教师总结答案:
(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
(2)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和盆地;原因是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一方面可以为水稻种植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另一方面水稻单产高可满足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
(4)种植历史、饮食习惯等。
水稻种植业是重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之一,而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也是典型地区的代表。以课本的活动题为依托,结合图文材料,引导学生去深入分析影响亚洲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结合高考试题,深入区位分析
【情境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全国最大的茉莉花基地位于广西南宁市横县,横县气候适宜,有数十万亩的河床冲积旱地,是茉莉花生长的理想之地。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横县茉莉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
(1)依据横县自然环境特点,推断茉莉花的生长习性。
(2)与东南沿海相比,概括横县发展茉莉花种植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3]
参考答案:
(1)纬度低,喜高温、耐寒性差;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多,喜水畏旱;位于冲积旱地,喜排水条件好、土层深厚肥沃之地。
(2)与东南沿海相比,横县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较廉价;地价低廉;有国家政策支持。
该题改编自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以横县茉莉花种植为背景,分析茉莉花的生长习性和该地种植茉莉花的社会经济条件。该题考查了学生的区域认知(需从材料中判读出横县的地理位置)、综合思维(通过横县的地理位置推断横县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而推导出茉莉花的生长习性)、人地协调观(横县适合发展茉莉花种植的区位条件)。通过该情境的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总结
本课例根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通过区域认知(结合情境,说明不同地区农业的生产特点)→综合思维(结合情境,综合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地理实践力(创设真实情境,分析影响某区域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理念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层层深入,不断深化和升华地理核心素养,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樊杰,高俊昌等.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54.
[2]樊杰,高俊昌等.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58.
[3]韩清海,陈安伟等.高中全程学习导与练 地理 必修第二册[Z].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1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