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李建海
[导读] 本文将以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题,深入探究其意义,并提出一些策略,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李建海
        岑溪市第五中学  广西  岑溪  543200
        摘 要: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是学习地理、培养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时,就可以独立地对地理事物进行逻辑性判断及推理,从各种事物的现象去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规律,对地理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题,深入探究其意义,并提出一些策略,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思维能力;能力发展
        地理这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地域性,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地理思维能力。虽然初中生在小学阶段有接触关于地理学科的学习,但初中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还不够成熟。那么,如何让学生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真正的透过地理知识看到背后的本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是一大关键。
一、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意义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是对小学知识学习的总结,更是对高中知识学习的铺垫。地理思维能力是指对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分析、总结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可以学生从更深层次把握、理解地理事物,同时不断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掌握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从而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状态,为以后的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真正明确地理知识学习的意义。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以地理形象思维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较为具体形象的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事物,培养形象思维,进而把握事物的本质,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基础。在教学中,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训练,对于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理解地理知识、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地理教师可以从形象内容的三类形式着手:一是通过实物、地理模型、幻灯片等表现具体、直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需要地理教师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描述地理知识;三是通过直观、易懂的线条符号、示意图,使地理知识形象化,这些教学方法为学生们形成地理形象思维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二)运用新型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质
        教育是一种艺术活动,艺术开展的根本是创新,特别是对于地理、数学等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做好创新性引导,改变传统教学中墨守成规、“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指导模式,这对于提高初中生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培育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尤为重要。为此,地理教师应鼓励学生们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质疑、提问,实现对客观真理的真实探求。此外,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可以引导学生们产生积极探索、敢于创新、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其次,通过运用类比、推理等新型思维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这里所指的类比学习,主要是以地理事物作为对比参照物。


        例如,在“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俄罗斯与日本两国的学习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探究两国经济、工业、政治等地理信息的布局,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们思考这种布局的作用。在学生们开展小组合作,初步完成两国的类比分析后,教师再抓住时机点拨:观察比较两国的矿产资源区划、自然环境、人口情况等基本地理信息要素。通过引导,学生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基本特点:沿海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便于进出口工业原料及产品的输送、输出;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许多工业企业大多在内地,主要因为内地的原材料比较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原料,起到就地取材的作用,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通过对两国的类比分析,让学生们可以全面掌握两国的地理信息要素,把握其中的本质,从而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低效学习状态,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知,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理的意识。
(三)运用地理感性案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善用地理感性案例,让学生对地理现象产生感性认识。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提出的“一切知识始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学科,涵盖物理、数学、语文和历史等多种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比较难理解,但这些知识都有一个共同点——感性。这就需要地理教师科学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导入感性案例,让学生们可以从案例中不断发挥想象力,以不同的角度、层面来思考和探索地理现象。
        例如,在学习“中国自然环境”时,对于“气候特征”这方面内容,地理教师可以导入学生们感兴趣的故事。在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决定用火攻来对付曹操,提出了一系列火攻曹操水军大营的作战方案。但是周瑜忙中出错,没有考虑到火功对风向的极高要求,忧虑成疾,卧床不起。诸葛亮得知病因,便开了一个“良方”——“借东风”。
        实际上,赤壁在位于亚洲东部的长江中游地区,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但是,大气运动是复杂而多变的,如果在赤壁东部出现了一个小高压,并逐渐向东移动,此时反气旋经过赤壁地区,赤壁因其作用而盛行东南风,借来了“东风”。 可见,周瑜的忧虑是有道理的,若此时赤壁盛行西北风,反而会“引火烧身”。地理教师在讲述案例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通过音频配合增加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了解案例所包含的地理知识,启发学生们去主动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引导学生们对所涉及的地理知识开展探究,增强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之,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随着知识的不断拓宽与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不论是从思维的模式、方法或其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地理教师应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英.项目式教学助力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10):29-31.
        [2]张瑞娟. 基于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中学地理图形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黄虹茹. 基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活动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