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
陈彦君
身份证号码:46000419940127xxxx 海南省海口市 570203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形成对促进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市政道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海绵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之一。市级部门要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重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的市政道路可以有效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提高雨水的循环利用率,从根本上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保证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和人们的日常出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文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工程;应用
引言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壮大,市政道路工程基数不断增加,道路硬化面积也在逐步扩大。受此影响,城市道路雨水渗透能力逐渐降低。随着雨季的频繁发生,城市经常发生内涝,阻碍了人们的出行和城市的进步。事实上,城市道路建设与城市内涝密切相关。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保障,提高市政道路的雨水处理能力,必须合理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减少对水环境的进一步破坏,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率,保证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从而有效促进城市的健康长远发展。
1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在市政道路中,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可以吸取多余的水分,确保城市的长久发展。在城市建构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海绵体材料,将其应用在生活区和休闲区,而且需要在规定地点设计地块,当多雨时节时,海边地块将会吸收多余的水分,防止出现大规模的径流,从而造成涝害。经过物理和化学的反应后,海绵地块的雨水可以为居民提供用水,缓解用水紧张等问题。经过反复净化与汇集雨水,促进了城市的绿色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海绵城市的构件具有较高设计标准,并且涉及部门众多,具有复杂的施工流程,需要长期规划安排相关区域,在协调与沟通各个部门的基础上,完成市政更新等环节,充分体现出城市市政的规划,给予修筑预留足够的空间。
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
2.1车行道设计
车行道包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是市政道路系统中的主要部分,也是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部分。首先,应结合地质条件、荷载等级、景观要求、环境情况等因素考虑是否设置透水路面结构。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影响下,从路基稳定性等角度考虑,对于非严寒、非湿陷性黄土、非膨胀土等地区,应加强透水路面结构在轻荷载的城市道路、小区道路等进行运用。其次,根据具体情况,道路横断面设计中尽量预留较宽的绿化分隔带,因此道路断面尽可能选择三幅路或者四幅路,其中,机动车道坡向两侧分隔带,在机动车道外侧设置环保型雨水口,通过增加截污装置等措施,尽量减少地表径流产生的非溶解性污染物进入雨水管道;非机动车道坡向两侧分隔带,且非机动车道与两侧分隔带缘石顶面可考虑采取齐平设计,雨水可直接流入两侧分隔带,在分隔带内蓄积下渗,并通过设置渗透溢流井进行调蓄收集,随后溢流进入雨水管道。
2.2人行道的设计要点
在针对市政道路人行道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其荷载较低的情况,优先选择渗水性较强的人行道板铺砌。同时,市政道路在规划的时候,可将透水混凝土作为基层,并增加碎石垫层,减少外界因素对路基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在靠近道路一侧做好隔离层,增加碎石沟的铺设,并根据实际的道路情况决定好碎石沟的深度。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将雨水和渗水层加以连接,提高雨水处理的效率。此外,设计透水性良好的人行道,要选择渗水性强的土基,以此来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
2.3生物滞留带设计
所谓的生物滞留带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对各种植被进行充分应用,通过植被对雨水进行滞留和储存,在这个过程中对各种生物原理进行充分应用,这样能够达到净化雨水的目的。城市环境在通常情况下比较温和,对于雨水较为充沛的地区而言,设计人员可以将生物滞留带的设计价值和优势充分体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将路面污染源进行有效减少,还可以降低对水资源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城市当中也是雨水蓄调的重要途径之一,雨水渗透面积得到进一步增加,对城市的热岛效应也可以进行有效避免。除此之外,生物滞留带还可以在城市内部营造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对城市道路绿化带进行有效地改进和完善,其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该理念的应用优势,对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促进作用。
2.4植物种植设计
绿化植物配置是市政道路建设设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人员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道路绿化植物进行科学选择和配置,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要根据市政道路基础功能,选择符合城市审美要求的植物,从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植物学特征出发,考察建设区域土壤与各类植物种植的适配性,在科学范围内合理搭配植物类型;第二,植物配置工作要满足城市蓄水、排水基础设施的功能需求,合理设置植物与道路周边相关设施之间的距离,根据不同雨水设施的功能,合理选择不同种类的绿化植物;第三,设计人员针对不同城市道路蓄水、排水设施选择不同植物,控制植物根系生长情况,选择抗旱、抗涝、抗病的植物,提高城市道路雨水设施功能效果以及市政道路设计的美观性。
2.5雨水口的设计
市政道路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基础上,要加强对道路雨水口的调整与优化。在保证雨水口本身的引流和排水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对雨水口的设计,减少污染物的堆积,缓解雨水收集对整个排水系统的压力。首先,需要对原有的道路雨水口进行调整,在适当的位置放置过滤网、出水支管等设施,并在下水道中使用混凝土加固,保证在雨水收集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初步沉淀,将其顺利排到排水管道中。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雨水口的堵塞,且过滤网能够很好地拦截体积较大的污染物。
2.6附属设施设计
附属设施设计工作是市政道路建设设计中的最后一步,需要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道路设计原则,合理设置道路周边附属设施,要求设计人员要根据本工程道路建设地段实际情况,对市政道路周边进行路缘石、路肩沟和植物草地沟设计,制定完善的道路附属设施建设规划。首先设计人员要在通透概念和隔离概念指导下,进行路缘石设计,对雨水进行有效阻隔,达成车流、人流分离的目的;其次要对道路侧地表进行处理,合理设计路肩沟,提高市政道路雨水渗透和净化能力;最后设计人员要采用植物草地沟的设计方式,利用植物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保证道路周边雨水设施相互协调。
结束语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于城市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市政道路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影响。海绵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市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重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设计的市政道路,能够有效地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提高雨水的循环利用率,从根源上减少城市内涝情况的出现,保证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和人们日常出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馨.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134+136.
[2]刘毅,张烽.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11):322-323.
[3]李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18,44(32):165-166.
[4]李聪,祖凯,王天赐,甄宝,门宇轩.城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4):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