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英娟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初级中学 322000
摘要:科学学科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科学新课标理念也曾明确提出:科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科学基础和其学习乐趣。只有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科学知识的有趣,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科学知识的想法。因此,本文将从和谐的学习氛围、新颖的教学模式、动手实践操作以及建立学习小组等四方面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促使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良好地开发。
关键词:初中科学;兴趣教学;教学模式;学习兴趣;提高策略
引言:曾有有位教育者说过:“有益的教学不是教师强制让学生进行学习,而是教师利用有趣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激发出来,使其自主且良好地进行学习。”由此可知: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知识的前提,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才能使其主动地去学习科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根据这一情况进行课堂教学,进一步减轻现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促使其可以轻松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由于科学教师深受以往呆滞死板的教学理念影响,认为科学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活力逐渐被消灭,使其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知识,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由此,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现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不断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完善和谐有趣教学环境,通过利用有趣的教学模式,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灵活地进行科学教学设计构建有效的科学课堂,进而将学生的学习乐趣可以有效的激发,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际科学课堂中。
二、在课堂中创设生活问题,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良好的提高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和性格活泼的基础时期,其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为强烈,所以很容易出现在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情绪不在课堂中、上课爱开小差等情况,这种情况的产生很容易让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乐趣逐渐被其他事物所掩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逐渐低下。
然而,科学知识与生活日常息息相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强力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所以教师可以将此与教学计划结合起来,创设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全面的激发出来,让学生在研究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科学知识记忆的更加深刻,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此教学方式下得到良好的提高,让学生可以从科学问题探究中体会到科学学科中蕴藏的学习乐趣。
例如:在学习《地球与宇宙》这一节课时,这节课的知识内容比较广泛,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知识点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比如:地球为什么是圆形的呢?他为什么不像地砖是正方形呢?通过这样问题的创设,让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可以得到良好的激发,进而使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思考这一问题怎么解决,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此基础上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有效提高科学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操作,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有效加深
科学学科作为一门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基础学科,它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良好的提高。并且,让学生学会动手做科学实验是新课改对初中科学教学所提出的要求。由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要求在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进而使其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有效地强化。在实验操作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在实验中哪些东西是不能碰的,哪些东西可以碰,促使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可以准确有效地操作实验,促使其实践操作可以得到全面地完成。通过这样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的学习乐趣得到提高,促使其科学学习可以更上一层楼。
例如:在学习《各种各样的土壤》这一节课时,首先教师需要准备实验材料:沙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等,水,漏斗,锥形瓶;其次,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将不同土壤分别依次放入漏斗中,将漏斗搁在锥形瓶上,然后再将水倒入到漏斗中,观察两个漏斗各有多少水流到锥形瓶中;最后将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中,通过表中的对比,促使学生可以准确地了解到这一知识,进而使其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实验得到全面加深,进一步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在教育行业中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进行教学设计,只有让学生的学习乐趣得到激发,才能促使其主动积极地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科学知识,进而使其学习效率才可以得到有效的增长,从而使科学学科的教学事业可以得到充分推进。
参考文献:
[1]初中《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黄士英.??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
[2]初中科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 余福平.??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1)
[3]初中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 陈世军.??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4]班级管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D]. 白云霞.华东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