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初中学生几何语言表达能力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谭昕
[导读] 新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谭昕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初级中学      528421
        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作交流的模式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实现学生的相互点拨和评价,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交流的实效性,为初中学生几何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基于此文章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针对初中学生几何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学生;语言表达
        在近年来的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几何语言表达能力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造成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认知不足,忽视了数学语言表达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开展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几何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因而文章结合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为学生几何表达能力的提升提出有效参考。
        一、创造氛围,让学生敢说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数的学生因担心受到批评而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因缺乏自信导致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而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属于一种较为平等的地位,学生在组员之间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尤其是自己的观点受到组员之间的认同和肯定之后,会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因而在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小组长对组员给予更多的鼓励,为其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从而敢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点、线、面、体》为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自主预习,通过书面的勾画和测量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得出相关的结论。例如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学习中,针对立方体教材中并未提供具体的展开图,学生对立方体的展开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立方体的纸盒,沿边线剪开后展开,加深对立方体展开图的了解[1]。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纸盒,从而对立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有进一步的认知,并对制作的过程和自己的感知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行为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逐渐的感受到表达的乐趣,通过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途径。
        二、适当引导,让学生会说
        首先是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让学生说准确。初中几何知识的主要特点为新知识以旧知识为基础,两者之间有重要的联系,因而在几何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前期旧知识的重视,为新知识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促使学生将已经学过的图形知识完全的理解和消化,强化其对新知识的理解。
        以《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教学为例,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已经有所了解,而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理解掌握。因而在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探究平行四边形边、角以及对角线等性质,在前期旧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识,通过小组合作来猜想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再进一步的得到论证。
        其次点拨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说到位。利用小组合作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教学中,要想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关键的方式就是引导学生积极的交流和思考,用自己的认知来解决问题,以此增强学习的动力[2]。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矩形中找直角三角形,之后让学生动手作辅助线,并提出怎么利用矩形的对角线性质来推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呢?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就能够让学生明白只需要延长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就可以了。
        最后教师在数学结论或者是数学规律进行概括时对学生加以点拨,让学生说连贯,说完整,以此起到点拨作用。
        以《圆柱圆锥侧面展开图形》教学为例,教师在对其规律进行概括时可以利用“先...再……”等关键词对具体制作和展开的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数学语言运用。


        三、创新方式,让学生有得说
        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几何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其本质是让学生利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讨论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清楚汇报的流程,明确自己要表达的逻辑顺序,通过表达清楚的将自己的理由和探究过程充分的体现出来,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逐渐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
        以《几何图形》教学为例,这部分知识可以先安排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一些立体图形,要求学生随意的将这些立体图形摆放在一起,用自己的笔代表线,橡皮代表点,通过这样随机摆列的方式让学生发现点和线与立体图形之间产生的关系,并用数学文字语言将其表达出来。除了在图形上将其摆放出来,在语言上将其描述出来,还需要通过数学符号将其记录下来。通过这种多措并举和共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快速掌握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并通过不停的转换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达到练习巩固作用。
        其次是同桌交流。同桌交流不仅非常的便利,并且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几何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是在新授课中,同桌之间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思路,举一反三,而班级内的学困生也可以在同桌的带领下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
        最后是学生小结[4]。学生小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起着重要的影响。尽管受到知识结构的影响,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是只要能够回忆起课时的关键节点,组织好语言,就能够概括教学内容。因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并对学生的小结情况进行指导和提醒,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为学生几何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
        四、认真倾听,让学生说到位
        倾听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在口语交流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认真倾听才能真正的理解别人话语中的含义,并做出有效回答。而在数学几何教学中,学生不仅要认真倾听教学内容,还要积极听取同学的发言,及时的补充或者是提出不同的见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掌握数学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充分的理解数学的逻辑与原理,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自己的数学几何表达用语。
        例如“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在数学几何表达用语“有且只有”中“有”表示存在性,而“只有”表示唯一性,两者缺一不可[5]。
        再比如“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以完整的说成“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与顶角的角平分线三线合一”。但具体理解时还有以下说法:“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底边与顶角”“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且平分顶角”,通过不断的训练,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几何语言表达能力,深化对新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通常在教学中教师会采用几种方式来训练学生倾听的能力。教师口述简单的计算题,学生直接说出结果;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复述并找出等量关系;分小组口述,评出最佳小组。
        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程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说”作为交流合作的思想载体,在数学学习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教师要擅长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为其之后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孙俊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几何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知识窗(教师版),2020(10):13.
        [2]王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与几何语言表达能力[J].数学教学通讯,2020(26):37-38.
        [3]袁兰芳.在几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16-117.
        [4]邢秀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几何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8(05):35.
        [5]丛广杰.浅谈提高初中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7):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