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301041963****XXXX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因此人们对于居住的环境也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而这也导致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现场技术控制与优化作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核心执行内容,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现场的优化控制,其对建筑施工的整体施工进度、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效率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并且重点分析了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优化对策,以此为施工企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优化;优化对策
引言
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影响作用,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发挥建筑的实际功能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重视土建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
1优化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技术控制的重要意义
优化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从经济层面来说,对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能够对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进行合理控制。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所有环节中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一个环节,要想有效降低施工中的资源浪费与提升施工效率,必须要对这一环节的工作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对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从安全层面来说,对土建施工现场进行优化管理能够提升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性。通过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够降低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事故发生的概率,营造出更加稳定、更加和谐的施工环境。此外,从环保层面来说,优化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提升施工效率,对施工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噪音污染。而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优化管理,能够对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渣、废水、粉尘等污染物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避免对施工周围环境所造成的破坏。
2土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2.1土建施工技术的安全性不高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随着建筑结构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工程的现场施工作业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严峻地考验,如果施工技术没有得到提升,容易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或安全隐患。土建施工技术的提高,要以安全施工作为前提和基础,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土建结构设计要求,使用科学的技术措施提高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固性,确保建筑的安全性与质量标准。但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材料选用不当、现场管理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并使建筑工程施工存在安全隐患。
2.2建筑使用的耐久性难以实现
建筑工程通常要求具有较长的使用年限,为保证建筑项目在竣工投产过程中不会产生质量问题,土建分项工程需要有较高的质量要求和施工技术水平。然而,从目前的土建施工技术发展现状看,仍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土建施工技术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和相关工程标准。施工技术不达标,容易使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发生严重的工程事故。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也会导致工程在验收时出现返工现象。这不仅会影响项目正常交付,也会使项目成本增加,对建筑工程施工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要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工,工程管理者需要重视对土建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
3土建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3.1钢筋施工工作的关键技术分析
(1)钢筋捆扎技术
建筑工程中钢筋的固定技术是根据工程施工图预留一定的保护层和高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合理控制嵌件。在施工过程中,须将电线边缘线保留在保护层外,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大于水泥的强度。
(2)钢筋连接技术分析
由于在钢筋连接工作中须采用绑扎方式,应预先计算搭接的实际数量,综合分析搭接面积的比例,以确保搭接质量。如果缠绕的钢筋直径与实际情况间存在差异,应使用最细的钢筋的直径计算接缝面积百分比、实际缠绕长度。使用机械链接的过程需要分析和计算等级并进行机械连接。应使用设计要求选择等级,如果连接不同直径的钢筋机械,在接合比计算中应参考最小直径。焊接技术是其中之一,焊接技术有很多类型。焊接强度需要选择合理的焊接方法。确保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再对设计工作进行整体分析。
3.2模板施工技术
(1)模板组装工作
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应重视模具的组装。在组装过程中,须根据组装程序执行任务,以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模具是整个项目施工必不可少的连接和支撑元素,管理人员和工程操作人员需要了解安装细节,正确处理拼接间隙与拼接接头位置。如果在模板组装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导致模板中存在间隙,间隙可能会泄漏,使模板的安全性降低。为了提高模具的硬度,建筑工人需要用特定规格的钢板固定模具,以免出现模具未对准的情况。
(2)对顶板模板组装施工技术
在实际施工中,应在施工过程中安装垫块,将垫块连接到顶板模板的支撑上,以防止钢筋滑落。钢管的排架须确保平整,如果出现倾斜问题,则无法发挥顶板的实际效果,并会缩短使用的时间。组装屋顶模板时,应保证墙板靠拢,同时进行密封工作。应根据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分析确定屋顶的实际拱形尺寸。实际组装需要根据实际施工过程进行调整,以免在施工过程中有不合理的组装情况出现。
3.3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在浇筑过程中,首先,应清理施工现场并预先设计混凝土运输路线,确认埋入零件的实际位置、数量,准确记录信息、数据。混凝土工程施工中,需要保证浇筑工作的连贯性,并采取适当的防水措施。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或偏差,应及时进行处理。混凝土的实际构造完成后,成型可能会硬化,原因为混凝土表面的水合作用,水合需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浇筑过程完成后,应根据相关内容进行维护。养护的方式通常使用自然和蒸汽养护,常用的方法是自然养护。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过程中,须控制混凝土的基本温度和湿度,硬化时间为14 h。在维护过程中,应确保对维护现场进行管理,防止因维护不当,导致混凝土变形出现裂缝,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施工基础。
3.4土建施工中地基施工的技术要点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地基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施工环节。地基施工技术中,关键技术要点包含工程勘察技术、土方开挖技术、基坑支护技术以及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等。其中工程勘察技术是指对施工地点的土壤进行采样与检测,使施工人员能够了解土质情况;土方开挖技术则是施工人员在土壤的土质分析结果基础上,设计合理的施工开挖方案,并使用机械化设备进行土地开挖的施工;基坑支护技术是对地基的开挖工作进行保护,提高地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主要方式是使用支护技术搭建地基支护。此过程需要技术管理人员全程监管,并对支护进行检测避免出现质量问题;而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是针对在松软土壤上施工作业的技术,这种土地承载能力较弱,施工时稳定性较差,工程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通过使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预先对土地进行处理,如:填土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能有效处理软土土质,可确保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场管理工作作为土建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施工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对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优化与改进。对于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而言,其必须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还应该要加强对现场管理方式的研究,找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实施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确保整个土建工程能够顺利开展,从而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辉.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对策[J].低碳世界,2018,000(004):138-139.
[2]章思福.探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对策[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14):179-179.
[3]陈可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J].低碳世界,2018,000(006):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