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匠民大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高质量发展,国人对于居住的环境品质要求不断的提升,健康绿色的建筑设计和实施是未来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我国各个领域、行业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环境的污染和极端天气更是频频发生,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在不断的深入人心,各行各业都在创新发展模式,建筑行业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领域,如何提高建筑的生态化已经是全民关注的热点。基于此,本文针对现代建筑发展的现状,深入探究建设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以此提升生态措施在建筑中的高效、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设计;应用策略;
一、生态建筑设计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性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国家因发展需要进行改革,改革也因社会需求而深化。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改变,需求也不再是一日三餐,向着注重生活品质的方向发展,建筑是最直观的一面镜子,生态建筑的融入给人们带来了给好的生活品质和利益,生态建筑设计在不断发展中需要融入更多的理念,才能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建筑时,一定要注重科学的建设方法,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地域环境和当地的人文背景,采取最合理的方案进行落实,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的运用环保材料结合自然因素,在建设过程中减少污染严重的材料应用。
二、我国生态建筑的现状和特点
2.1我国生态建筑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在生态建筑设计领域发展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目前生态建筑设计与应用还存在问题有待解决。其一是生态理念虽然深植人心,但是生态建筑设计相比较传统建筑设计在造价上过于高昂,预算抵和节约成本造成环保政策落实不深不透;其二是建筑施工市场鱼龙混杂,市场秩序混乱,很多的生态建筑设计因施工方节约成本的理念,造成偷工减料、偷工换料等现象,生态建筑设计应用到建筑上的非常少,存在名存实亡的现象;其三是一小部分的环保人士,因为懂得生态建筑设计的优势与劣势,选择性的去应用,造成引导性和舆论性的负面作用,虽然相较于每年建设的庞大建筑基数,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其造成的社会影响根深蒂固。
2.2我国生态建筑的特点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地域环境之间得关系,是生态建筑设计到实施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生态建筑设计的根本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环保统一是精神要领,已高效、经济、环境的相互平衡为依托,建筑的设计理念已经被重新定义,合理的审视人与自然、自然与人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高度融合,运用科学理论与建筑学理论,思考人群居住环境如何建设,结合自然资源、创新材料的合理应用,思考生态建筑融入自然环境,赋予建筑维持平衡生态系统的责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其次是经济问题,否则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生态建筑是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难题,同时不会透支后代的发展潜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全人类共同的选择,所以在资源利用和能源使用中,应注重使用方式、能源效率,生态建筑和生态城市理论的实践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
三、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3.1注重高效性和经济性原则
新时期,资源和能源成为发展经济的关键制约性因素。为了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降低资源的浪费是关键。建筑在设计时,要采取低碳节能和降低能耗的理念,便于实施、实现功能。在低碳节能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组合的合理性,加强优化配置和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以最小的资源成本投入,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在经济性上明确资产的控制,在生态性上降低成本。在实施过程中,有效监管和准确的计算来实现综合性价比最高的设计方案。
3.2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原则
保护环境是发展的原则,是合理发展不投资后代发展潜力的先进理念。当下的发展要注重适度的发展,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寻求高效合理的规划,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
采用科学合理的建筑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有效使用面积和年限,限期淘汰落后的实心砖等传统建筑材料,对建筑的废弃物进行无公害的降解处理,逐渐减少建筑物在建设中的污染源排放,建筑室外采用透水性强的铺装、保持地下水资源平衡。建筑材料的使用不得破坏自然再生系统,运用适应当地环境的和环境亲和的新型建材,尽量做到材料的重复利用和可循环利用,应用可再生材料和污染性小的材料。
3.3注重创新完善建筑设计理论原则
设计思维、设计类型、原理结构、应用创新等理论,是决定设计的思想和设计观点的前提。
结合建筑的生产生活需求的不同,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进行设计和指导,充分利用调整、优化、节约等各项功能的实现,深入研究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运营成本、资源消耗等情况,最大限度的利用再生资源和低碳能源,既考虑建筑物的舒适耐用性,也需要考虑高效节能和健康安全。
四、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应用策略研究
4.1有效结合地域环境进行设计
建筑设计时,要从建筑、城市、环境等多个角度考虑。针对城市的地域、气候、植被、历史、人文等方面进充分调研,在规划形态的同时注重顺应城市的日照、风向、水体等外部生态环境,协调城市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生态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互补和环境平衡中充分利用空间实现其功能性。还有需要注意建筑物的长宽比,优化空间布局,既考虑建筑物的平面设计科学性,也要保障室内自然通风和日照时间的合理性,借此提升建筑物自我调控室温的功能,进而实现舒适性和减低能源消耗。
4.2积极拖动合理进行规划选址
生态建筑观念要贯穿建筑设计的全过程,第一要注重规划选址的合理性,严格遵守合理的生态发展理念,使周边环境和建设设计相统一。设计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对周边环境进行调研分析,监测环境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制定合理的建筑施工设计方案,有效减少浪费。
也可以在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对周边环境的生态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协调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建筑设计和周边环境的和谐发展。
4.3加强生态建筑产品技术的推广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要明确技术规范。建筑物的构建要保障运用效率,突出生态环保的概念。科学运用技术手段,不断研发建筑相关的生态技术和新建材,在实际的运用中加入新技术和新建材逐步提高其使用的覆盖率,生态建筑要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雨水收集等,也要在设计上合理运用自然资源在保温、光照、节水等方面的应用。
4.4增强建筑物空间组合利用水平
生态建筑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要合理引用符合生态的设计,注重建筑物在空间利用上的合理性,积极推动空间的组合利用,在建筑物内被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区,满足建筑物功能的同时,提升有效空间的面积。在进行分区设计中,主要对区域功能、实际需求、能源消耗等三个方面合理优化。在符合经济实惠的同时兼顾节能环保。通过设计实现建筑物的节能减排功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设计理念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态建筑是这个时代,乃至下个时代发展的全新需求,在建筑设计中不断创新和科学运用是发展的基础。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分区、功能的实现对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有积极作用。在实际操作中,不断优化空间布局,促进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前行。
参考文献:
[1]江频,曹瑞.分析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J].中华民居,2010(10).
[2]马晓斌.谈谈公共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融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6).
[3]张学刚.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房屋设计中的运用解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