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范双涛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范双涛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目的是基于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快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归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探究施工期间存在的施工问题,并且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旨在实现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提升。
        武汉华天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本文主要目的是基于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快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归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探究施工期间存在的施工问题,并且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旨在实现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提升。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问题;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模和数量持续增加,施工技术也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获得突破,就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在施工中需深入了解其技术特点,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才可以提升施工质量。
        1.水利水电施工关键技术
        1.1坝坡混凝土面板施工技术
        坝坡混凝土面板施工所推行的施工技术以无轨滑模为主,这类技术在推行时要首先确定中心位置,其次利用跳仓方式在其两侧位置完成浇筑混凝土施工。工程实施期间,应保障每一层浇筑厚度达标,布料分层要合理,控制卸料口和滑膜上口之间的间隔距离符合标准。振捣混凝土施工期间,振捣深度需按规定要求施工。模板提升过程中,要确保模板状态平衡性和速度均匀性。混凝土脱模后,需及时磨平和修正混凝土模具,同时要展开相应的压面施工,将质检和养护工作落实到位。
        1.2土坝防渗加固处理施工技术
        就较差的地理环境位置而言,土坝经常性发生跌窝和渗水现象,若是放任自流,将造成土坝渗漏、变形,严重威胁水库周边群众安全,破坏周边农田,这就要求在工程实施期间强化防渗加固措施落实力度,严防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保障施工质量。工程实施期间,需把坝体劈裂将混凝土搅拌完成灌入其中,此外对坝剪和坝底基岩等位置实施灌浆处理,确保坝体可以形成具有连续性的防渗体,将坝体浸润线降低,由此以显著降低坝体渗漏的问题,增加坝体使用期间的稳定性。
        1.3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
        混凝土预应力拉锚和预应力岩锚统称预应力锚固,其发展是基于预应力混凝土,根据其应用方式可将其划分成为两个部分,第一为预应力岩锚、第二为预应力拉锚。预应力锚固技术主要功能是补强和加固原有建筑工程,在新建设的建筑工程中具有十分良好的作用和应用效果。在实施水利水电工程期间,预应力锚固技术具备良好的拉应力传递性能,通过使用该技术将施工位置的受力荷载降低,由此以避免在水利水电工程投入使用后发生损坏、沉降和裂缝等多种问题。将GPS技术加入到施工之中,可以对锚固施工的深度、方向以及位置作出实时调整,同时提高控制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这样才可以将预压应力事先施加到基岩和建筑结构中,在结构稳定性提升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局部位置受力条件得以优化。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准备过程管理懈怠
        施工前期阶段,需做好设计图纸和作业人员的准备工作。很多水利水电施工单位为了盲目追赶工期,在处理核心技术时细心度不够,且设计的图纸缺乏规范性,导致施工期间无所参照,甚至读不懂施工图纸而出现施工错误现象,导致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受到影响,出现很多困扰。另外,各类施工设备准备不完善,检修不及时,也会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造成质量影响。
        2.2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国家针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已经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管理体系和质量标准,但是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工程实施期间,执行管理体系和质量标准的力度仍旧不够理想,甚至存在着无视管理体系的现象。若是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约束和质量标准评判,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运转中将会呈现出一片混乱,不仅对企业自身建设有着消极影响,还严重制约着工程质量提升,想要实现产业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2.3管理者管理意识薄弱
        纵观当前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很多管理者缺乏学习新知识的意识,更匮乏专业管理水平,在管理活动中仍旧延续传统的管理思路,难以企及当前时代发展要求,更滞后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控标准。更有甚者,部分水利水电项目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不能熟练的运用管理知识,经常性的发生管理失误现象,导致各类损失出现。
        3.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3.1控制水利水电施工工艺参数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需对孔距和孔位做好严格控制,按照施工要求,在一般情况下不能超出设计标准5cm,控制成孔的倾斜角度在3°以内。钻孔期间,需对钻孔内部位置的裂缝情况及时发现,并且真实的记录完成,为后期施工技术人员调整施工参数提供数据支撑。在浆液配置期间,需与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相结合,快速寻找出相应的施工位置,明确水泥的标号和搅拌参数,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配比搅拌,确保混凝土和易性和粘稠度达标。在配置期间,应注重与实际应用的施工材料相结合,保证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确定混凝土浓度。搅拌期间,要基于搅拌器的运行能力,普通搅拌器的搅拌时间需控制在3分钟以内,高速搅拌机的搅拌时间要超过30秒,混凝土从开始配置到结束使用,期间不能间隔4个小时以上,若是施工位置的温度相对较低,可以适当性的延长间隔时间,但是即使如此,间隔时间也不能超过5小时。若是施工位置的温度相对较高,要缩短间隔时间。
        控制浇灌施工质量,要对浇灌的顺序做好合理安排,一般情况下,在坝基灌浆施工期间,需按照上游、下游、编排孔、内部排孔的顺序展开,同时要以两个次序加密的原则对每一排展开施工,循环往复完成混凝土浇灌。完成浇灌施工后,需确保施工效果,若是孔口位置没有涌水现象,要待凝,时间视情况而定。浇灌过程中,要对压力作出严格的控制,这主要是部分位置具有比较大的吸浆量,需根据施工现状采取分级加压处理。
        3.2规范施工管理和流程
        实施水利水电工程期间,要基于国家制定的标准,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整个施工环节的指导思想,避免水利水电实施期间破坏周边生态环境,确保生态环境和工程施工共同发展,缓解水利水电工程实施过程中与环境产生的矛盾,降低环境污染,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严格控制原材料和设备检测力度,提出检测标准和检测规范,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能够快速发现原材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定期检查与维修水利水电施工所需要使用的设备,确保施工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的状态。管理者要提高原理意识,重视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应用,改进施工技术,控制施工质量,将质量管理职责落实到实处,切实做好专人专责的工作思想,最大限度的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存在的问题。
        3.3施工技术性问题解决方案
        实施水利水电工程过程中,需对作业方向和工作段合理划分,对坝体面积作出充分考虑,确定施工所需施工的机械设备,保障设备可以正常进入到施工场地,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划分坝体流水作业,判断是否可以允许大型机械设备进入施工场地。一般情况下,需基于铺料方式和作业强度,与施工现场的环境和施工面积,明确施工流程和施工次序。若是处于低温环境,需对作业时间作出控制,尽可能的降低循环操作率,降低生产实践活动时间。
        合理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当前外加剂的类型有多种,根据其使用类型的不同,可以划分能成为改善性能外加剂、耐久性外加剂、和易性外加剂以及调节性外加剂,就水利水电工程而言,这是最为基础的混凝土施工材料,也是保证其质量的重要材料。
        结束语
        本文简述水利水电施工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旨在提升水利水电施工质量,为我国水利水电良性发展,有序运转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百明,段润易.浅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2):124-125.
        [2]陈钒.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及细节问题研讨[J].中国标准化,2019(20):109-110.
        [3]吴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导流问题与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0):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