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万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海南省 570105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道路、桥梁、住宅等众多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和安全性这一领域国家也更加重视,对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时代的发展变化,在时代浪潮中保持自身优势且实现更加稳定地发展,建筑企业就需要在房建工程项目中更加注重创新,同时对于混凝土这一技术的应用也应该更加重视,因为混凝土施工在整个房建建筑工程中属于基础的内容,同时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想要提高房建工程的质量,就先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以及浇筑的相关技术做出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材料中,混凝土是重中之重,几乎所有的现代化建筑都需要用到混凝土材料。混凝土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是否合格,所以对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材料的施工处理技术研究就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文章主要研究施工阶段的混凝土处理技术,并对施工环节关键技术作细致的探讨,以促进建筑施工的良性发展。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建筑工程领域内,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会影响到工程整体质量水平,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合理制定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的相关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都必须在充分了解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规划,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按照行业规范标准对工艺和质量进行严格把控,这样才能保障项目工程的整体质量。由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技术较多,且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混凝土施工的相关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要密切配合,在关键技术规范指引之下,共同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
2.1抗压性能的检测
建筑工程对混凝土抗压性能的要求一定要十分的严格,这也保证了居民在房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对建筑工程所要受到的重量压力,以及环境所带来的风力或者温差等的压力差准确地测量把握,从而挑选抗压性能合适且较强的混凝土。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检测方面,通常采用的是回弹法、钻心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等。第一,回弹法检测时必须保证回弹仪器的正确使用,要保证轴线的正常状态,始终使其与测量面垂直,其实还要注意测量时测量点要均匀地分布。第二钻芯法的测量中要通过钻芯取出混凝土的样本,然后使用相应的测试仪去进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测得出材料的抗压能力。所以钻芯法的使用,在测量结果方面体现的较为的精确,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第三,超声回弹综合检测法是在混凝土材料中通过声速值和回弹值去进行的检测方法,需要在数值的基础上对抗压能力进行相应地推算,在结果上也具有准确性。
2.2混凝土振捣时的关键技术
必须要使用先进的混凝土振捣关键技术才能够确保混凝土的振捣效果。如果使用的是插入式振捣技术,则要控制好施工距离,应该控制在振捣半径的一倍半之内;如果使用的是轻骨料混凝土振捣技术,在振捣过程中移动距离应该小于振捣半径,才能够确保振捣效果。振捣器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应该确保振捣器与模板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振捣半径的一半,而且要尽可能地避免振捣过程中出现振捣器与钢筋模板发生碰撞的问题,否则就会出现振捣效果不佳的情况。使用振捣器还需要确保所掺入的混凝土最大深度不超过0.5m,这样不仅使混凝土的振捣工艺能发出最大效果,还能获得安全保障。使用表面振捣器时,应该结合振捣部位的实际施工要求来调整移动距离。
表面振捣器的覆盖范围还应该足够大,能够覆盖到边缘,以有效保障混凝土振捣后的质量。振捣器的选择能够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振捣质量,同时还要关注施工的高度、移动的距离、模板支架等设备的质量,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振捣效果。
2.3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中,提前对所制备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检测,重点检查混凝土是否存在离析、泌水现象,在必要情况下,重复开展混凝土搅拌作业;将搅拌机漏斗与料斗的间隔距离控制在2m以内;将混凝土垂直浇筑高度控制在3m以内。在施工准备阶段,提前向底部填充适量的水泥砂浆,根据施工情况,合理设定混凝土填筑厚度。将混凝土浇筑高度数值作为主要依据,对混凝土坍落度及水灰比加以适当调整;提前对所安装模板、钢板支撑结构、预埋件的位置及数量进行检查,开展清理作业,并对模板缝隙进行封堵。待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开展混凝土浇筑、振捣作业,严格控制浇筑速度与混凝土浇筑量;在振捣环节,保持振捣棒与模板内壁、预埋件之间的安全距离,遵循“快插慢拔”施工原则,待混凝土表面泛浆,即可完成振捣作业。开展实时观测作业,重点监测模板与支撑支架的变化情况,在出现模板偏移、倾斜等问题时,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并在必要情况下停止浇筑作业;在采用分层浇筑施工方式时,应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后一层混凝土浇筑作业,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与结构整体性,减少施工缝;同时开展梁、板混凝土浇筑作业,如梁构件高度超过1m,可选择单独进行浇筑。
2.4混凝土运输管理
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构件可根据预先的设计方案完成一项工程的多个或全部步骤,从而有效减少重型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商业混凝土罐车,灌溉泵车),节省了部件连接时的等待时间和重型设备的施工作业时间,实现了三维工作流程,缩短了工人的施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材料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确保了绿色施工。另外,该预制结构显著地减少了建筑废料,例如废钢筋,废电线,废竹木,废混凝土等,减少城市施工废料总量。
2.5养护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后,需要在12h内对其进行养护,定时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对部分塑性较低的混凝土来讲,需要在浇筑完毕后进行喷雾养护。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合理的养护工作,更有利于发挥混凝土的性能,从而在有效时间内实现良好凝固。建筑工程的养护一般维持在14d以上,在养护过程中,要保障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坚决避免出现不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养护现象,要保证养护过程中每天都按照既定流程进行相对应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养护的真实效果。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施工人员要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湿润的草帘与麻布,保障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度,减少因水分蒸发带来的裂缝等问题。或者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及时监测各种天气环境,更好地发挥自然状态下混凝土良好的凝固效果,提升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与效率。
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只有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才能实现预期施工目的、确保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因此,建筑企业与相关工作人员应深入了解各项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严格控制各环节施工质量,明确技术标准与相关衡量标准,积极预防与解决混凝土裂缝等质量通病,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郝甲森,霍文涛,韩荣林.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6):167-168.
[2]张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8):16-17.
[3]赵魏.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