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2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高速、预测性为传统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如何快速找到大数据技术和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匹配点,建立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新型工程成本管理模式,是建筑企业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通过分析大数据技术对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促进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在生物医学、城市管理、物流、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挖掘数据价值,已成为行业竞争的重点。目前阶段,我国仍处于快速发展和建设时期,建设项目蓬勃发展,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建筑企业同质化竞争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已成为其关注的焦点。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建筑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成本管理是确定经济利润的重要环节,大数据技术可以使建筑企业在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下获得比投资较少的资源更多的信息,用信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准确性,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加速器。
1大数据对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提高建设单位防范化解工程成本风险的能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面临融资、建设、运营、政策等风险,其不可控性将大大影响项目实施的进度,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尤为重要。在对项目的综合考察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技术发现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对各种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各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建立风险清单,确定风险因素的概率分布,分析风险事件后对项目的影响,以便提前判断,有效防止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风险。
1.2提高施工单位成本控制水平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风险大、参与人员多的特点,施工单位通过数据系统将机器消耗和信息价格输入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并在管理部门进行成本管理时可提供参考数据和依据。大数据处理信息传递速度相较传统会计核算更加高效、准确,数据库可随时提取当期项目成本的相关信息,实现实时监控,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制定新的策略和方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1.3设计阶段的优化方案
对于建筑工程,设计阶段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设计成本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较小,但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大。设计阶段信息的水平不高、许多重要信息第一时间无法进行优化,使成本管理人员无法深入掌握设计方案,并对概预算进行科学规划,不时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 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极大地增加成本管理与控制的 难度。在大数据开发的背景下,设计单位可以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通过搜索和分析近期类似实例进行设计工作,并优化设计,在大大提高设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可以有效避免“三超”现象,使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2大数据背景下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大数据背景下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转型升级需要从传统的成本管理向高技术、高端人才的方向发展,优化管理应从以下方面开始。
2.1建立统一的数据收集标准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筑行业已经形成了相对标准化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但在大数据时代,尚未充分有效地利用数据进行产业升级。我国地域辽阔,区域之间差异较大,标准不同。实现信息化管理需要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化、统一的数据收集标准。只有在国家和行业层面建立适应工程计价过程的造价信息和数据标准,确保双方协调并严格执行,才能在全国有效实现数据标准的统一,促进后期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2扩大数据采集来源,挖掘数据潜在价值
大数据的特征可以概括为“4V”,包括大体积、多样式、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鉴于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比例较低,扩大数据收集源有利于获得更丰富的有效信息,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数据快速识别有价值的数据,最终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提高数据挖掘能力,需要优化算法,确保数据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在形成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分析预测,评估挖掘结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根据现有的智能算法不断优化,促进管理人员的高效运行,形成良性的正循环系统。
2.3建立企业级成本管理信息平台
目前,大数据技术在建筑行业尚未充分普及,数据共享程度普遍较低,建筑施工企业不能被动地等待技术成熟,应积极探索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模式。首先,在企业内建立数据收集平台,通过收集历史工程的财务数据并录入,政府部门发布的价格信息等,建立内部共享数据资源,利用分类回归、关联规则、变化差异等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数据库,通过建立模型对未来工程建设的分析和预测;二是建立预算编制、审核、考核评价系统,为提高大数据背景下建设工程预算编制和审核工作质量,要求专业软件系统准确有效地识别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预算审计等工作,依靠信息技术,将平面图纸和施工方案转化为三维可视化模型,准确计算工程量和预算,使用审计软件对施工图进行审核、工程量计算式和适用的清单定额子目进行复核,通过评价系统建立激励和问责机制,利用制度推进管理,最终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第三,在建筑企业之间建立信息平台共享机制,单体企业收集的数据有限,数据量不大,不利于建筑企业之间信息管理、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发展,对于提高数据利用率、提升造价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4建立大数据思维,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来看,成本管理信息化是未来不断发展的趋势,大数据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因此,管理者应该跟上时代的趋势,充分实现大数据对成本管理的影响,在工作中引入大数据思维,更加关注与大数据相关的技术,如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算法、数据质量管理等。
结语
传统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模式难以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传统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从建筑企业的角度来看,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能够快速抓住大数据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机遇,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依靠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和数据潜在价值的业务竞争力。相反,它们将被这个行业淘汰。建筑企业应积极改变传统管理观念,跟上时代,尽快实现大数据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肖辉祥.浅谈大数据下工程造价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80-81.
[2]叶茂成.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工程造价管理对策分析[J].居舍,2019(11):157.
[3]史翠莲.大数据时代工程造价数据的采集与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8(17):38-4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