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供应链管理浅析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8月   作者:王惠
[导读] 伴随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供应链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对世界范围的经济都造成了巨大冲击。

Analysis of flexi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王惠
Author: Wang Hui, School of busines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摘要:伴随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供应链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对世界范围的经济都造成了巨大冲击。料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快速响应的柔性供应链诉求会愈发突出。本文介绍了柔性供应链的相关具体内容及打造和提升供应链柔性的方式方法,为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参考。
Absrt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oday's social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specially since 2020,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has been widespread in the world, which has caused a great impact on the world economy. It is expected that for a long time in the future, the demand for fast response flexible supply chain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flexible supply chain and the ways to build and enhanc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supply chain,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关键词:供应链;柔性;企业管理
        Key words: supply chain; flexibility; business management
        一、柔性供应链的内涵
        供应链管理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从市场情况、客户需求的多变到系统内部的各项运作管理,如各环节的库存数量、供应商的生产质量、信息传递的方向、运输条件的变化等,都是管理的难点。其中部分因素可以通过人为努力化解,而另一些则是无法预测的,只能采取相关措施和设计相应的管理模式加以规避。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供应链的管理要灵活、开放、有效、动态和敏捷。而建立柔性供应链(Flexible Supply Chain,FSC)就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之一。
        所谓柔性供应链,是指具有弹性即灵活性的供应链,也就是指供应链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1987年,Slack N首次提出了供应链柔性的概念。他认为,供应链柔性指供应链对客户需求做出反应的能力,包括生产柔性和交货柔性,其中生产柔性是指改变生产批量的能力,可用生产能力的富余指标来衡量,交货柔性是指改变计划交货的能力,用提前期的富余来反映。之后,一大批国外学者开始把供应链柔性作为评价供应链绩效的一项重要指标。Voudouri是较早提出把柔性作为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一个学者,Beamon在研究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时也认为柔性是指标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这样一个“后疫情时代”,同时在以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为特征的市场环境之中,只有充满柔性的供应链,才能对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做出及时、快速的反应。
        二、供应链柔性的具体内容
        供应链柔性的具体内容可以从供应链流程、经营管理和合作伙伴三个维度展开说明。
        (一)从流程的角度看,供应链柔性的具体内容包括:
        1.制造系统柔性
        即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在现有资源条件下低成本快速地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质量优良的产品的能力,包括机器柔性、产品柔性、加工柔性、工序柔性、操作柔性、产量柔性、扩展柔性和生产柔性等八个不同的维度。
        2.物流系统柔性
        即在外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以合理的成本水平,采用合适的运输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收集和配送合适的产品、资源以及服务,以满足客户或合作伙伴需要的能力。
        3.信息系统柔性
        由于供应链在其整个生命周期运作过程中具有动态性,期间会发生供应链各个层面的重组或重构,信息柔性子系统能够相应地调整以适应变化。柔性信息系统具有可重组、可重构、模块化、可扩展以及热插拔等特性。
        4.供应系统柔性
        根据客户或合作伙伴的需要改变供应计划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及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水平。具有供应柔性的供应链能够适时调整生产计划,改变零件或产品的产量、种类或组合以满足市场需要。
         (二)从经营管理方面考虑,产品研发、组织设计、战略决策和文化构建也需要增加相应的柔性:
        1.研发柔性
        研发柔性是指针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合理的成本水平迅速开发(特别是模块化研发)出满足客户需要的不同种类新产品的能力,新产品推出的速度越快,付出的成本越低,其具有的柔性越好。良好的研发柔性使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市场机遇,并能不断地采用新科技、新方法提高研发柔性。
        2.组织柔性
        柔性组织是一种松散灵活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组织形式,能够弥补传统组织个性的不足。而供应链的柔性组织是一种动态的、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不同于传统企业的刚性组织,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是供应链柔性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其它柔性要素的基础和组织保障。
        3.战略决策柔性
        柔性决策研究在有限理性基本前提假设下如何进行决策,与传统决策过程相比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参与决策的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决策目标是柔性的;(2)决策者的偏好是柔性的;(3)决策的约束条件一般是柔性的,随着决策过程的进行,约束条件也会发生变化;(4)柔性决策的目标是得到满意解,决策过程中逐步放宽约束条件。
        4.文化柔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运营的灵魂。为建立与系统柔性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必须改变传统的具有高度牢固度、一致度和系统和谐性的硬性文化,建立适应柔性要求的新型柔性文化体系。



        (三)区别于单个企业,在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也需要考虑更多的“柔性”问题:
        1.合作关系柔性
        供应链内部的合作伙伴资源共享,实现核心能力的有机集成。资源柔性是指在各种不确定条件下,为满足市场需求以合理的成本水平快速地调度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良好的伙伴关系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资源的快速配置,提高资源柔性。较好的资源柔性能够增强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2.柔性利益分配
        供应链是以市场机遇为主要驱动力的、具有生命周期性的组织结构,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合作伙伴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收益,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是供应链运作成败的关键因素。柔性收益分配机制是符合供应链特点的分配机制,供应链的运作过程是动态的,因此,在收益分配上要考虑这一特点,使收益的分配机制具有合理性和激励性。
        3.柔性合同
        柔性合同又称动态合同,它在内容上提供了许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合同进展情况而定的灵活性选择条款,与传统的确定性合同有很大的不同。柔性合同的另外一个涵义是,合同的执行分阶段进行,根据前一阶段合同的执行情况,确定下一阶段执行的条款或合同,一般不采取一次性合同。柔性合同还包括配套的动态检查机制、激励机制、收益/风险分配机制、清算机制。
        4.人力资源柔性
        人力资源的柔性对企业整体柔性的影响至关重要,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与传统企业的运作过程有很大的差别,在供应链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经营的目标和管理的重点不尽相同,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侧重点也应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不同阶段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要求。
        三、柔性供应链的特征
        作为供应链管理模型中的一种,设计FSC的模式过程中要有一些主要要实现的目标,也就是衡量整个系统终极效果的标准和测量尺度,从而能对系统运行状况进行追踪和及时改进。
       (一)系统各环节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的信息以及将部门内部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到位。
       (二)根据对市场信息的分析,迅速组织链体内部各环节的协调运作,尤其是要针对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提供        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是现代营销需求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系统利润的主要源点。
       (三)系统内部各环节有机协调,保持结构适当的张弛度,提高反应速度,并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构架。
       (四)构建相应的预警机制,以保证出现突发事件时,系统可以有相应的措施化解危机,变不利为有利。
       (五)确保链体内部各环节的价值实现,必要的时候运用价值均衡手段,建立相关利益机制。
        四、如何打造柔性供应链与提高供应链柔性
       (一)以需求为驱动力建立柔性供应链的合作联盟。
        柔性供应链的建立要求核心企业根据自己的核心业务和市场需求,在预先设定的系统整体目标的指导下,综合参照相关指标(如企业业绩、业务结构与生产能力、 质量系统、企业环境等)选择适合自身经营发展的节点企业,它是链体的中心,是整个系统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另外,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供应链可能因为某个合作伙伴的经营失败而受重挫,甚至导致链体的整体崩溃。为此,柔性供应链联盟在选择合作伙伴的过程中应建立相应企业的信息资料档案库,保证核心企业在风险发生时具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这样的供应链系统既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做到及时调整、及时响应不可预测事件和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以实现动态、柔性的管理。
同时为了更好地在共赢思想指导下实现各节点企业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以核心企业为首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柔性供应链内部的信息共享。
        信息从市场需求反向进入供应链系统,到各个节点企业信息的共享、运作进度的控制及最终客户的使用,贯穿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始终。然而传统的供应链中,一方面是节点企业内部自我封闭,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严重阻碍了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另一方面,传统的供应链采取的是推动式的运作模式,需求信息从下游节点企业流向上游企业,在逐级传递过程中预测的信息与实际的客户需求不断产生偏离,形成“牛鞭效应”,最终导致很高的库存水平或缺货损失成本。
        而牵引式的供应链则使各节点企业在信息系统支持下,及时准确地获取来自最终用户的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预测和生产,可使库存水平和缺货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整个信息的传递、反馈、共享都需要有效的信息系统来支持。
        (三)选择使用具有更高柔性的先进库存管理技术和方法。
        如由供应商代理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权的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和寄售模式,基于协调中心的联邦式的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策略的联合库存,或基于工作流的多级库存管理优化与控制方法,削减供应链的衔接不确定性,实现同步化,以最低的库存水平满足用户的需求。建立高效物流配送系统,提高柔性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高效的物流配送是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低成本、高效率、响应性好、具有动态性的配送系统,能够实现链体内部及时准确的物料传送。通过物流管理可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物料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以实现供应链系统高效协同运作。
在重视供应链柔性的同时,还应当防止矫枉过正。因为,供应链柔性在很多时候对供应链存在负面作用,例如:供应链管理中常采用延迟策略获得柔性,然而,如果迟迟不做决策,会增加额外的不确定性。在这个过程中,周密的监督与评价会带来成本的上升。
        另外,划小经济规模也常常认为是获得柔性的捷径,对节点企业所谓“船小好调头”的构想实际上从供应链整体看是不经济的,相反小企业互相联合,结成战略联盟或供应链的运作形式,则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再者,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和差异化会使得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变得更复杂、更混乱,导致日常管理费用增加。
        诸如之类的问题还很多,但道理都是相通的,供应链柔性只有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其价值,提升供应链柔性仅仅是应对不确定性的一种方法。但并没有证据表明柔性可以减少不确定性,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追求更多的柔性反而会增加不确定性。例如,通过头脑风暴法寻找更多的选择方案常会使决策者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而难以作出决策。在这种情况下,柔性就失去了意义。换句话说,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决策者们并不总是希望有柔性。因此,对于供应链的柔性问题,这些经验同样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魁雁.《柔性供应链,企业疫后“生存之光” 》[J].进出口经理人
[2] 张翠华,黄小原.《柔性供应链作业层模型及其优化》[J].系统工程
[3] 盖军.《基于需求驱动的供应链优化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4] 张云波,武振业.《供应链柔性评价系统》[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5] 孙薇.《对柔性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商业研究
王惠-中国人民大学-女-河北-199110-本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