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沙司他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   作者:杨敏
[导读] 目的:研究罗沙司他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杨敏
        解放军第九六0医院泰安院区 山东省 泰安市 271000
        摘要:目的:研究罗沙司他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阿法依泊汀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观察组采用罗沙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前HCT、SF、TSAT贫血指标含量调查结果分别为20.42±2.71、160.16±38.87、19.19±1.83,治疗后HCT、SF、TSAT贫血指标含量调查结果分别为30.22±2.34、272.58±39.44、34.82±1.76,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罗沙司他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的效果比阿法依泊汀更好,罗沙司他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应用后HCT、SF、TSAT贫血指标含量显著上升,同时患者食欲不振、头晕、轻度腹胀等不良反应也显著下降,因此罗沙司他可以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罗沙司他;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治疗效果
        前言:肾性贫血是由于肾功能受损尤其是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ml/min或血清肌酐(SCr)浓度高于300μmol/L且血红蛋白降低时导致的正色素正细胞性、增生低下性贫血。本病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罗沙司他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好,本院于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随机选择68例作为样本,观察罗沙司他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68例,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随机分配34例患者。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8例和16例,年龄42~60岁、平均(50.17±4.42)岁,均为慢性肾脏病患者且患有肾性贫血病症;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0例和14例,年龄43~62岁、平均(51.36±5.45)岁,均为慢性肾脏病患者且患有肾性贫血病症。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1.2方法
        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阿法依泊汀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阿法依泊汀用药频率为一周2~3次,每次剂量为30~50IU/kg,连续用药4周后观察治疗结果;观察组采用罗沙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罗沙司他用药频率为一周2~3次,每次剂量为2mg/kg,连续用药4周后观察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采用阿法依泊汀或罗沙司他治疗之前均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等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CT、SF、TSAT贫血指标含量;对比两组患者食欲不振、头晕、轻度腹胀、总发生率不良症状发生率及总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等治疗效果调查结果[n(%)]分别为30(88.24)、3(8.82)、1(2.94)、34(97.06),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贫血指标含量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HCT、SF、TSAT贫血指标含量调查结果分别为30.22±2.34、272.58±39.44、34.82±1.76,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94%,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慢性肾脏病患者在肾透析之后生活质量会受到极大影响,因此需要服用罗沙司他或者阿法依泊汀类药物提高HCT、SF、TSAT贫血指标含量,从而改善患者贫血状态、减少肾透析的不良反应,帮助患者减轻慢性肾脏病临床治疗带来的痛苦。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1%,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HCT、SF、TSAT贫血指标含量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94%、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0.59%,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因此,罗沙司他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的效果更加优秀。
        综上所述,罗沙司他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的效果比阿法依泊汀更好,罗沙司他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应用后HCT、SF、TSAT贫血指标含量显著上升,同时患者食欲不振、头晕、轻度腹胀等不良反应也显著下降,因此罗沙司他可以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赵璐,刘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炎症状态及其对肾性贫血治疗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20,19(03):149-152.
        [2]陈楠.罗沙司他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2019(12):919-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