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倩岚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摘要:目的探究临终关怀对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尊水平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ES评分均有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后死亡态度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逃离接受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评分低于对照组,自然接受、趋近接受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与HAMA评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HAMD与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HAMD与HAMA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采用临终关怀可提高其自尊水平,改善死亡态度,并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关键词:临终关怀;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引言
由于环境污染、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中国人口老龄化等多种因素下,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正呈现上升的趋势。癌症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从发现到发展至晚期,大多数患者也许经历过手术,也许经历了放、化疗治疗,饱受疾病所带来的痛苦,这些医疗手段在维持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对他们造成了躯体、心理上不同程度的伤害;家属也同样承担着心理、财务等方面的压力。而临终关怀护理能够在缓解患者身心痛苦的同时,也会缓解家属的各种压力及不良情绪,本文意在通过对多篇文献的归纳与总结,向广大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什么是临终关怀,以及临终关怀的优势,并讨论其现状和发展,推动临终关怀在各层医疗机构的普及,使患者更安适,家属无遗憾。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4例;年龄24~57岁,平均(46.2±2.6)岁;癌症诊断:消化系统癌症(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15例,泌尿系统癌症(肾癌、膀胱癌等)12例,生殖系统癌症(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等)9例,其他(淋巴癌、肺癌等)7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26~57岁,平均(46.5±2.3)岁;癌症诊断:消化系统癌症14例,泌尿系统癌症13例,生殖系统癌症11例,其他5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肿瘤标记物检测、CT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癌症晚期,符合相关诊断标准;②知情并同意配合此次研究;③意识清楚,无感觉障碍,可正常沟通交流。
排除标准:①濒危危重症患者;②长期服用抗抑郁、抗焦虑类药物;③无家属陪同。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终关怀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癌症晚期患者随着肿瘤的扩散和转移,病情不断加重,对死亡产生恐惧心理,常表现为愤怒、否认、抑郁、留恋生活等。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用关爱和冷静的心态面对患者,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评估和干预,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和痛苦,根据其需求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指导家属配合,加强陪同与看护,给予其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关心,帮助患者减少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以减轻负性情绪,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②饮食护理与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会产生恶心、呕吐、厌食等不良反应,为保证患者营养充分和健康饮食,应支持和鼓励多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少食多餐。对于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营养液,以保证营养的供应。③疼痛护理:癌症晚期患者因肿瘤组织对神经组织的压迫或侵犯导致剧烈疼痛,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疼痛的相关知识和止痛治疗原则,每天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记录,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除药物治疗外,可通过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来减轻疼痛。④死亡教育:指导患者用正确的态度看待死亡,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渡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对于患者来说死亡是一种解脱,但对家属而言是悲痛的开始,因此对家属的死亡教育也尤为重要,应让家属正确面对患者的死亡,转变其传统的观念,克服恐惧和悲痛的心理。⑤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卫生的病房环境,室内温度、湿度保持恒温状态,多通风,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此外,病房内的物品要摆放整齐,避免患者磕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尊水平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ES评分均有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2.22组患者干预前后死亡态度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逃离接受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评分低于对照组,自然接受、趋近接受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png)
2.32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与HAMA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HAMD与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HAMD与HAMA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png)
3讨论
临终是生命的最终阶段,临终关怀是为当前医疗条件尚无治愈希望的患者及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护理,缓解其病痛,维持尊严,得以舒适、安宁地渡过人生最后的一段时光。护理目的是以“病人为中心”,提供精心照顾,解除躯体痛苦,缓解对死亡的恐惧,维护做人的尊严。晚期肺癌患者以疼痛为主要主诉,对于临终护理而言,这是首要的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临终关怀是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它能够体现出当今社会对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的重视。加之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在未来,需要这种护理模式的不止会有癌症晚期的患者,这对于每一位临终者及其家属都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是造福于全社会的。这些足以表明,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将会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因此值得更多的专业护理人员投入其中。临终关怀是温暖的,是应该与抗肿瘤治疗结合在一起的。相信在政策的支持下,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会有更多的临终患者能够安静的、祥和的、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王雪.临终关怀护理对癌症晚期患者临终期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307-308.
[2]姜华.临终关怀护理对癌症晚期患者临终期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5):107.
[3]刘严.临终关怀护理对癌症临终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0):86-88.
[4]韩燕,尤佳.临终关怀对老年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7):70-72.
[5]王明丽.临终关怀对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8,39(05):35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