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波
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 南宁 530000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选取实施髋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分析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12实施髋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喉罩全身麻醉)、研究(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无肌松喉罩静脉镇静),对比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研究组患者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髋关节手术;B超引导;神经阻滞;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为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老年患者为下肢骨折的多发人群,年龄与发病率成正比,且多因摔倒而导致的。由于骨折发生较为突然,且疼痛感较为强烈,因此在实施手术治疗时,应激反应较为显著[1]。老年患者实施髋关节手术时,耐受性较低,对麻醉具有较高要求,不仅要求麻醉起效速度快,还要求术后苏醒时间短。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对老年下肢骨科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后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112例实施髋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依照摸球法分研究、对照组,各56例。两组临床资料见表1 ,具有一致性,P>0.05。
.png)
1.2方法
对照组:喉罩全身麻醉。给予患者0.03mg/kg咪哒唑仑、1.5mg/kg丙泊酚以及0.4ug/kg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0.2mg/kg进行静脉注入。在患者意识消失之后,给予患者喉罩,进行机械通气。术中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效果。在术前10min应停止使用药物。
研究组:B超引导下行腰丛(L3-L4)神经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无肌松喉罩静脉镇静。患侧肢体保持向上,B超引导下在腰丛(在L3-4)部位神经注射浓度为0.5%罗哌卡因20ml,骶丛神经周围注射0.5%罗哌卡因15ml,当患者确认阻滞效果后,采取无肌松喉罩静脉镇静:丙泊酚2mg/kg,舒芬太尼0.1ug/kg,将喉罩置入,保持良好呼吸水平,术中使用丙泊酚维持镇静。
1.3观察指标
(1)对比患者相关指标。
(2)对比患者在手术麻醉前(T1),手术开始10min(T2),手术开始30min(T3)点患者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
(3)对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2.1 相关指标对比
对比临床相关指标,研究组更优,P<0.05,见表2。
.png)
2.2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
T1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变化水平相似,P>0.05;而T2、T3时间点对比,研究组更优,P<0.05,见表3。
.png)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对比,研究组较低,P<0.05,见表4。
.png)
3讨论
近些年,我国骨科老年患者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情况,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逐步下降,脏腑功能呈现衰竭情况,绝大多数患者会同时合并多种脏腑疾病,存在各类慢性基础疾病,从而导致临床工作之中麻醉工作的难度有所提升,手术和麻醉风险较高。因此在选择麻醉药物时,应选择高效、安全的麻醉药物[2]。另外老年患者其由于身心功能比较差,所以使用的麻醉药物不能对患者心肺功能造成影响。而患者其在术前还需要进行禁食,身体会较为虚弱,血容量不足,在外界刺激或者体位改变后,心率会出现变化,血管收缩反应也会产生改变,无法维持血药浓度[3]。所以在选择麻醉药物时,应多加注意。
临床医师在利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进行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有效加快麻醉的起效时间,并对麻醉维持时间进行延长,与此同时还可增强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4]。其主要是在实施神经阻滞麻醉时,临床医师通过超声引导,可以对目标神经丛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降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稳定,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临床医师在实施准确定位之后,对周围血管以及其他伸进组织并不会造成损伤,从而保障麻醉效果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提高患者安全感,保障手术可以顺利实施[5]。
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关指标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均较优。分析原因如下:临床医师在B超引导下,准确将麻药注射进患者目标神经丛中,可以将伤害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传导进行阻断,改善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术中患者血流运动学变化处于稳定状态。另外实施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定位十分精准,对患者机体并不会造成较多损伤,手术操作会更为便利。作为患者下肢的主要神经支配,腰丛以及腰骶丛中的坐骨神经以及股神经具有重要意义。而实施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与神经定位有直接关系,麻醉药物能够准确置入目标神经周围,可以将患者血管、神经的损伤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发挥麻醉药物的效果。临床医师通过B超引导,能够对神经结构、麻药扩散和穿刺针走位等情况进行明确认知,进一步将阻滞效果进行提升,降低对患者的损伤。
综上所述,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取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宁贤友, 张浩宇, 郭文,等.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麻醉效果观察[J]. 西南国防医药, 2019, v.29(02):25-27.
[2]付健.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髋关节手术中应用效果观察[J]. 贵州医药, 2020, v.44(03):26-28.
[3] DONG Jianjun, YAO Xingzhu, WU Chaoxian. B超引导下骶丛神经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9, 048(012):2061-2066.
[4]Tao Shoujun, Xu Jiawen, Nie Shijiao,等. 喉罩通气复合连续神经阻滞镇痛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9, 038(006):665-669.
[5]李丽楠, 肖淑根, 何雪梅,等.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术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0, v.32;No.236(02):99-103.
作者简介:陆波 男 1981.08— 大学本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