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碧云 刘亚娟 曾爱东 王少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福建省漳州市3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心律失常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焦虑的影响,为传统中医在RFCA术后焦虑患者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对100位患者进行分组,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实验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穴位按摩。结果 实验前,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焦虑量表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焦虑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按摩能够降低心律失常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焦虑。
【关键词】穴位按摩;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焦虑
Effect of acupoint massage on post cathe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xiety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Xiao Biyun, liu Yajuan, Chen Zeng Aidong ,Wang Shaoli, Zhangzhou Municip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China.Tel:13960036388/ Email: zzxiaobiyun@sina.com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upoint massage on anxiety arrhythmia patients post cathe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CA). To provide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anxiety in RFCA. Methods 10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with odd number as control group and even number as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routine nursing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erformed acupoint massag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Results Before experimen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experiment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postoperative anxiety scal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 scores of anxiety scal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p<0.05). Conclusion Acupoint massage can reduce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afte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Keywords acupoint massage; arrhythmia;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anxiety
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是通过导管头端电极释放射频电流,在导管头端与局部心肌心内膜间转化为热能,使特定的局部心肌组织变性、坏死,以达到改变该部位心肌自律性和传导性,从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目前RFCA已成为快速型心律失常一种重要治疗方法。[1]。由于手术过程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术中检查医师可能会用微弱的电流刺激心脏,患者不会感觉到电脉冲,但会诱发心动过速,患者可能有头晕、目眩、心悸、胸痛或气短[2];手术历时2-8小时。RFCA术后护理为卧床休息,静脉穿刺者肢体制动4-6小时,动脉穿刺者压迫止血15-30分钟后进行加压包扎,以1KG沙袋加压伤口6-8小时,肢体制动24小时。[3]患者常有焦虑。目前,西方医学在治疗心律失常术后焦虑上,主要是药物治疗[5],如黛力新,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现阶段穴位按摩对心律失常患者RFCA术后焦虑缺乏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本研究主要探讨穴位按摩对心律失常患者RFCA术后焦虑的影响。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研究以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在漳州市医院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①确诊为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符合RFCA手术指征,并确定在该医院进行RFCA治疗。② 小学毕业及以上学历并能理解焦虑量表内容。③年龄18-85岁。④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排除条件:①急性脊柱损伤、各种骨折、骨质疏松、骨结核。② 有精神疾病不能合作者。
1.2分组与样本量
采用随机数字表对100位患者进行分组,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实验组。
1.3实验方法
1.3.1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
1.3.2实验组:术后先进行常规护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开始给予穴位按摩,取8个穴位,每个穴位顺时针30次按摩后再逆时针30次按摩。
1.4评价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量表共有20个项目,*为反向评分题。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频度,分4级:(1)没有或很少时间;(2)少部分;(3)相当多;(4)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若为正向评分题,依次评为粗分1,2,3,4;反向评分题则评为4,3,2,1。表格由自评者自行填写然后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强调评定的时间范围为过去一周;应邀让调查对象理解反向评分的各题。待自评结束后,把20个项目中的各项分数相加,即得到总粗分,然后通过公式换算Y=in+(1.25X)。即用粗分乘以1.25后四舍五入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总分。结果给出的是标准分,分数越高,表示 这方面的症状越严重,分值越小越好,标准分分界值为50。[6]
1.5数据收集方法:两组患者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第一次评估,术后6小时进行第二次。
1.6研究时间:2019年8月~2020年4月。
1.7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 态分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1.8质量控制:
①穴位选取:在中医医师指导下,选取神门、内关、心俞、膈俞、巨阙、涌泉、足三里、太冲8个穴位。
②操作资格:漳州市医院心内科5年以上定科护士,由漳州市医院中医科医师统一培训、考核合格者。
1.9伦理注意事项:
①尊重患者的权利,保护患者的隐私。
②知情同意原则:向研究对象介绍研究目的、需要协助的具体事项、参加研究的益处、风险等事项,在知情的基础上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共有100名心律失常RFCA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实验组:男26名,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63.2岁;女24名,年龄 20~81 岁,平均年龄62.6 岁,术前得分2.30 。对照组:男29名,年龄18 ~ 81岁,平均年龄64.3岁;女21名,年龄19~78 岁,平均年龄60.2 岁,术前得分2.24。
.png)
从表1可以得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焦虑评分等基线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png)
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术前焦虑量表得分比较、对照组术前术后焦虑量表得分比较皆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焦虑量表得分比较、实验组术前术后焦虑量表得分比较皆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说明穴位按摩对心律失常RFCA术后患者的焦虑有积极的作用。
3.1心律失常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皆易产生焦虑
RFCA适应症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如:房速;房扑;房颤;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和快速心室率;折返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速。患者术前快速性心律失常,时有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发病后会产生焦虑及恐惧情绪,严重的焦虑情绪甚至会引起自杀倾向[4]。术中局麻,手术需要诱发心动过速,患者神志清醒,有不良体验。术后长时间卧床,易产生焦虑情绪。
3讨论
3.2穴位按摩可缓解心律失常RFCA术后焦虑。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术者的手或肢体的其它部位,或借助器具实施一定的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局部或穴位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操作技术 [6 ]。
人有五脏六腑其功能状态通过经络传递产生七情变化,当经络出现障碍,七情变化传递障碍而产生疾病。通过与七情联系的五脏六腑对应的经络穴位可以按摩、针灸、导引等治疗来化解压抑的七情。对穴位进行按摩,使身体动,经络通,脏腑活,气血行,缓解精神紧张,调理患者的情志,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8] 研究表明,穴位按摩可以改善患者的情志,调理患者的不良情绪[9]。
3.3穴位按摩简便易学易行。穴位由漳州市医院中医科医师选取,并进行培训考核。以《杨甲三针灸取穴随身查》[10]。真人全彩版作为培训教材,人手一册,方便随身查阅,精准取穴。除巨阙单侧穴位外,其余皆为双侧穴位。8个穴位介绍如下:
神门:宁心安神,通经活络。
内关:宽胸理气,宁心安神,和胃止痛,降逆止呕。
巨阙:化痰宁心,理气和胃。
心俞:调气血,通心络,宁心神。
膈俞:理气降逆,活血通脉。
涌泉: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
太冲:平肝息风,疏肝养血。
足三里: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
3.4 有利于缓解术前、术中、术后焦虑情绪。手术前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安抚患者,指导量表填写,告知穴位按摩方法及时长。术后护士在床边与患者交流,手把手进行穴位按摩,观察患者反应,取得患者信任,促进了护患情感。
3.5确保患者安全。RFCA术后常规心电监测6-12小时。在心电监护下进行中医穴位按摩,发现有生命征改变及时终止,确保患者安全。本研究对象术后6小时内无发生心律失常,未发生半途而废现象。
4.结论
中医穴位按摩能够改善心律失常患者RFCA术后的焦虑。目前,中医穴位按摩在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数量不多。充分运用实验法开展中医中医穴位按摩对身心健康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212
[2]王伟,高巍.心血管病患者介入诊疗必读[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66.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52-253.
[4]王清海,李典鸿.冠心病预防与康复.[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089.
[5]龚山,王龙飞,余国龙.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效益与风险评估[J].医药导报,2018(10):1194-1198.
[6]章秋萍.精神、心理护理专科实践[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41.
[7]胡雁.护理研究[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97-207.
[8]徐艳.中医穴位按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情绪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02):127-129.
[9]池荷花,缪星,黄秀芳,郑艳.穴位按摩在冠心病介入术前焦虑患者应用的效果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8,40(02):154-155.
[10]刘乃刚. 杨甲三针灸取穴随身查[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肖碧云,1970年11月生。副主任护师,护士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心内科。邮编:363000。电话:13960036388 邮箱:zzxiaobiyu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