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梅
石家庄市第四医院 050000
摘要:目的: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观察该种护理效果。方法:将2019年8月--2021年2月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一组(采用基础护理)和二组(采用护理干预)。结果:一组和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对照中,一组分别为46.66%、75.55%,二组分别为6.66%、95.55%,(x2=13.828,p=0.000),两组有差异。结论: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效果优良,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干预效果
目前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最普遍的治疗方式就是蓝光照射,该种方式具有治疗效果快、方便简单、副作用小的优势,因此也受到了医护人员和患儿家长的信任和推广。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病情严重的患儿还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神经伤害,严重影响了其身体机能发育,有的还会造成智力障碍等等,针对以上情况就要对该种病症的患儿开展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才能保证患儿的健康水平,因此在本组研究中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观察该种护理效果。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8月--2021年2月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一组(采用基础护理)和二组(采用护理干预)。一组45例,患儿在1--32天之间,男27例,女18例;二组45例,患儿在2--31天之间,男26例,女19例;(p>0.05),两组有差异。
1.2方法
1.2.1一组
一组采用基础护理,主要包括:使用常规护理方式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病房卫生进行清洁保持,指导患儿家属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等等。
1.2.2二组
二组采用护理干预,该种方式是建立在基础护理之上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心理干预:患儿家长由于会担心光疗对患儿的影响,就会产生不配合治疗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的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讲解蓝光照射的方式和原理,提高家长的认知度,告知家长患儿接受蓝光治疗会调节好相应的温度和湿度,还会有专门的护理人员看护,降低患儿家长的担心,提升治疗依从性[1]。
(2)环境护理:对病房环境进行定时消毒和通风,调整好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提升患儿的舒适感。蓝光箱要定期消毒,保证清洁卫生,定期对蓝光灯管进行卫生和亮度的检查,患儿在进行蓝光照射时要提前预热,湿度保持在60%左右,温度在30摄氏度左右。
(3)蓝光照射前护理:患儿在开展蓝光照射前要先为患儿洗澡,将皮肤擦干净就可以。更换新的纸尿裤,对肛门和会阴部进行遮盖,脐部还没有脱落的使用酒精进行擦拭,患儿的指甲剪短后带上棉质的手套,防止抓落留置针和抓伤皮肤,为患儿戴上眼罩[2]。
(4)照射过程中护理:尽量选择患儿睡眠状态中进行蓝光照射,每隔两小时为患儿翻身一次,保证患儿的皮肤均匀受光。在蓝光照射过程中要严格进行观察,患儿如果一旦发生呼吸、皮肤、四肢等等异常情况要马上进行上报。每隔2小时为患儿测量一次体温,保证患儿的体温在36--37摄氏度之间,蓝光照射前后分别检测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并进行记录[3]。
(5)蓝光照射后处理:患儿在照射完毕前10分钟将衣物进行预热,出箱后及时包好患儿,将眼罩摘除,然后观察患儿的皮肤是否有异常情况,将纸尿裤脱去,然后使用温水清洗患儿的会阴及臀部,更换透气的尿布,为患儿补充水分,对蓝光箱进行清洁和消毒。
1.3统计学
采用SPSSI20.0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t和x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和治疗效果情况
一组和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对照中,一组分别为46.66%、75.55%,二组分别为6.66%、95.55%,(x2=13.828,p=0.000),两组有差异。
.png)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和住院时间情况
一组和二组护理质量评分和住院时间对照中,一组分别为82.61±4.66(分)、11.79±3.14(天),二组分别为95.35±4.27(分)、5.61±2.18(天),(t=10.493,p=0.000),两组有差异。
3.讨论
蓝光照射是一种光疗方式,能够使脂溶性间接胆红素转变成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然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目的。蓝光照射是一种物理治疗方式,该种方式的治疗副作用小,并且操作简单,非常适合依从性较差的新生儿。在蓝光照射中使用护理干预,能够通过心理干预提升家长的认知;通过环境护理来提升患儿的舒适度;通过蓝光照射前、照射中、照射后的护理干预来全面保证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促进其健康发育水平。
为了获得护理干预对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本次采用两组对照分析,首先观察两组并发症和治疗效果情况:一组和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对照中,一组分别为46.66%、75.55%,二组分别为6.66%、95.55%,(x2=13.828,p=0.000),两组有差异;然后分析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和住院时间情况:一组和二组护理质量评分和住院时间对照中,一组分别为82.61±4.66(分)、11.79±3.14(天),二组分别为95.35±4.27(分)、5.61±2.18(天),(t=10.493,p=0.000),两组有差异。
综上所述,将护理干预运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该方式可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小荣,郑丹.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护理方式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3):168-170.
[2]高多红.综合护理干预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0):243-245.
[3]张艳梅.临床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