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江苏 泰州 225500
【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9年03月至2021年0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8例,全部患者接受院内临床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以SDSCA-6量表评估)、血糖水平控制效果及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DSCA-6评分、血糖水平、糖尿病健康知识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SDSCA-6评分高于参照组,血糖水平低于参照组,糖尿病健康知识问卷得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给予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降低并控制血糖水平,护理价值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1]。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与管理能力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关键,因此在院内给予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时,需加强健康教育。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的应用既能够满足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的需求,也能够提高患者健康意识与血糖管理能力[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9年03月至2021年0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8例,全部患者接受院内临床护理,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29例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46~77岁,平均(62.30±4.53)岁,糖尿病病程2~6年,平均(4.03±0.67)年。观察组29例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42~78岁,平均(62.24±4.50)岁,病程1~8年,平均(4.06±0.65)年。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监测患者血糖指标,给予集中宣教,指导患者掌握血糖监测手段,嘱咐科学饮食、适当运动、遵医嘱用药,并对日常生活注意事项进行讲解。
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其中包括:①入院时。患者入院时根据患者病史、病情建立个性化档案,以糖尿病健康知识问卷进行初次评估,了解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掌握情况与血糖自我管理能力。展开集中宣教,讲解糖尿病病情及危害性、合理用药作用及必要性、血糖自我管理措施及价值等;②住院时。患者住院期间展开个体化健康教育,以床旁健康教育、一对一咨询等方式,配合健康手册、视频、PPT等展开宣教,主要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如日常饮食中如何控制血糖、根据自身血糖水平设计饮食食谱、血糖自我监测措施、用药频率及用药量等;③出院前。向患者展开再次健康教育,结合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向患者说明近期血糖干预的效果,指出血糖自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详细说明血糖管理中的必要措施、注意事项、并发症类型及预防措施等,给予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定时监测血糖,按时复诊。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以SDSCA-6量表评估,总分为50分,分值越高表示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血糖水平控制效果及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我院自制问卷评估,总分为50分,得分越高表示掌握水平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统计学有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2.1两组入院时及出院时SDSCA-6评分、糖尿病健康知识问卷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SDSCA-6评分、糖尿病健康知识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SDSCA-6评分高于参照组,糖尿病健康知识问卷得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2.2两组入院时及出院时血糖水平控制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png)
3讨论
糖尿病以造成机体代谢紊乱为特征,引起多系统功能损害、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危害患者健康水平[3]。临床给予糖尿病患者护理,需要加强患者血糖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提高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普及健康知识的方式,能够更关注患者的客观需求,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健康教育[4]。本次研究指出,在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的应用下,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更好,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且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升,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也显著提升。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住院及出院三个阶段展开全程健康教育,能够将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进行全面普及,同时关注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给予患者个体化的讲解与宣教,进而更好地提高了患者血糖自我控制与管理意识,有效提高了血糖控制水平[5]。且在这种护理模式下,健康教育的方式更加多样、展开健康教育的途径更多,能够不断加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识与掌握,宣教效果更好。
综上,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为增强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可以给予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爱艳. 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日常自我护理中的作用[J]. 心理月刊,2020,15(14):147.
[2]努尔亚古丽·买买提,杨柳.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与血糖水平的影响[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2):121-122.
[3]王玉. 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13):127+152.
[4]黄玲. 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5):66-67.
[5]戴雪兰,罗洪兰,梁延荣. 对4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4):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