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盈花 王路 通讯作者:陈金荣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830000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状况,探讨管理对策。方法研究选择该院神经外科共有护理人员28名,对2019年度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状进行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通过对2020年度调查表的分析,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康复护理态度评分,发现工作年限、职称、婚姻状况是影响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态度的因素,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状况,落实高效管理对策,能够增加护理人员康复护理认知程度,强化护理技能,是对患者良好预后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外科;康复护理;认知状况
引言
当今社会疾病的发生、发展日新月异,疾病的治疗及其预后成为各个学科的首要难题,神经外科更是如此。颅脑外伤患者常伴有昏迷、呕吐及误吸,可能发生吸入性肺炎、肺不张,严重者导致呼吸衰竭或窒息,甚至死亡。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来源
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神经外科术后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CT等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同意本次护理干预措施并签订相关协议;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不能配合本次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据原则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为16/14,年龄49-78岁,平均(62.0±3.5)岁,观察组男女比为14/16,年龄46-77岁,平均(60.0±4.6)岁,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临床方法
对常规组60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60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神经外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需要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护理人员加强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为患者提供必要帮助。神经外科患者容易处于昏迷状态,心理状态不佳,因而容易情绪失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和患者沟通,以温柔话语抚慰患者情绪,舒缓患者的心情,使其能够冷静下来。护患沟通需要护理人员学习沟通的技巧,护理人员语言使用精确、合理,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向患者介绍疾病治疗知识时,要及时回应患者的疑问,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护理人员要耐心、谨慎回答,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护患沟通中保持幽默的沟通方式,可以为患者营造更加轻松、舒适的聊天氛围。
1.2.2心理干预
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进行宣传教育,介绍疾病的基础知识,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并与患者进行积极交流,对患者隐私保密,积极消除患者的自卑感以及不安全感等。颅脑外伤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突如其来的身心创伤,其恢复又是一个慢性过程,几乎所有患者和家属都表现出恐惧和精神紧张,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1.2.3体位康复护理
a床上体位护理。可采取患侧卧位,即患者在下健侧在上,头部枕上枕头,后背使用枕头支撑,患者上肢前伸,手心朝上,患者下肢伸展,膝关节微屈,健侧在上方自由转动。采取仰卧位时将患侧的肩部和臀部用枕头支撑,肩关节前伸,保持肘部伸展,下肢稍屈曲。b床上翻身训练。脑卒中患者床上自主翻身困难,但若长时间固定一个姿势容易造成压疮等并发症,也不利于排痰;因此每个2-3h协助患者翻身,翻身过程中指导患者用力。c肢体被动运动。患者肢体瘫痪后肌肉不能正常收缩导致淋巴、血液等回流不畅,肢体制动超过3周会导致关节内周围组织黏连,肌肉萎缩等。因此需要在床上开展被动运动。
关节活动顺序为小关节到大关节,动作由缓慢开始,一般控制在无疼痛状态,每个关节活动3-5次,每日开展2-3次活动。d从仰卧位到床边左立训练。部分患者长时间卧床需注意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充床头逐渐的抬起头,从30°到45°最终达到90°,患者仰卧状态下向床边移动,靠近床沿,将下肢放下床沿,膝关节屈曲,健侧伸手到患侧,扶着床而起。
1.3观察指标
记录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康复护理认知状况评分,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方法
研究获得的数据资料均输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实施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统计比较
常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前SDS抑郁评分为(35.2±4.8)分、SAS焦虑评分为(34.8±5.5)分,常规护理后SDS抑郁评分为(38.1±5.6)分、SAS焦虑评分为(39.4±5.8)分;观察组患者在护患沟通前SDS抑郁评分为(34.7±4.5)分、SAS焦虑评分为(34.2±5.1)分,护患沟通后SDS抑郁评分为(50.6±6.2)分、SAS焦虑评分为(52.5±7.4)分。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心理状态更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对比
常规组30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后对院方护理工作满意15例、较满意10例、不满意5例,临床护理的总体满意率为75%;观察组30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在护患沟通后对院方护理工作满意19例、较满意10例、不满意1例,临床护理的总体满意率为97.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是目前临床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难治性疾病之一,而且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明显三高现象。神经外科主治由于外伤导致的脑部、脊髓等神经系统的疾病,例如车祸致脑部损伤,或脑部有肿瘤压迫需要手术治疗等。此类患者多较为严重,其中危重患者较多,预后较差,如治疗不及时则危及患者生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涉及疾病范围较多,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挫裂伤、脑挫裂伤合并颅内出血、原发性脑干损伤、脑出血以及颅内肿瘤患者临床上比较多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单发颅内出血的患者就高达200万。此类疾病由于具有起病迅速、病情危重、临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临床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该类患者在治疗及抢救过程中需要建立静脉通路并留置、鼻饲管路、吸氧管路、气管插管、导尿管留置等,一旦护理方面出现问题,很容易诱发感染并且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所以在整个医疗护理救治的过程中,神经外科护士应做好对患者治疗及恢复过程中的护理。本研究干预护理组从患者心理、合理使用药物、临床指标监测、早期康复、疾病并发症以及恢复性功能练习等方面给予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护理可以极大提高患者治疗及好转率,降低患者死亡率,控制术后并发症,控制感染,提高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干预护理在对患者心理恢复和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基础护理。
参考文献
[1]李玲霞.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及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05):134-135.
[2]于俊,赵环,杜媛媛.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0):164-167.
[3]廖仁琴.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调查[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3):237-238.
[4]张秋艳.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调查[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4):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