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   作者:孙凤婷
[导读]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在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孙凤婷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710004
        [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在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院内妇产科急性乳腺炎患者60例行对比调查,随机分两组,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针对性护理者纳入观察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1例患者治疗不依从,对照组中6例患者治疗不依从,组间患者依从率对比有差异性;观察组患者乳房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患者,断奶率小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有差异性。结论 哺乳期发生早期急性乳腺炎后,可通过按摩及饮食调理等治疗,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肿胀程度的改善,也可降低断奶率。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
        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与乳腺导管阻塞及乳汁淤积等存在密切关联,在初产妇中较为常见[1]。急性乳腺炎的发生可直接影响到母乳喂养,对于患者自身健康也具有一定威胁[2]。临床实践证实有效按摩等可辅助改善急性乳腺炎治疗效果,为此,认为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具有必要性。本次研究中通过对60例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分组调查,分析针对性护理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妇产科急性乳腺炎患者60例行对比调查,随机分两组,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30例),针对性护理者纳入观察组(30例)。对照组年龄22~36岁,均值(28.62±2.15)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7例。观察组年龄23~36岁,均值(28.41±2.23)岁;初产妇24例,经产妇6例。两组患者分别行年龄与产次对比均无差异性,符合对比调查选样标准。
1.2方法
        对照组:组内患者行饮食指导与全身对症治疗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组内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对哺乳方式的针对性干预:对产妇示范及讲解正确哺乳姿势,可选择修正橄榄球式与传统摇篮式及半躺式。橄榄式指导产妇用一手握住婴儿头枕部,同侧前臂支撑婴儿身体,夹住婴儿腿部于腋下,维持婴儿高度达到乳头水平。
        (2)对患者饮食的针对性指导: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商定膳食方案,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及维生素。对于乳汁浓稠患者,适当增加日常饮水量与新鲜水果的摄入,对于乳汁较清者,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3)患者生活及行为的针对性干预: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适当通风,维持湿度与温度适宜,条件允许下播放舒缓音乐安抚患者情绪。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4)针对性情绪疏导:针对紧张恐慌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原因以及当前发展程度,通过加深了解程度缓解患者恐慌情绪。告知配合治疗及科学生活作息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促使患者可主动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统计不同组别患者治疗依从性,依据患者是否服从医务人员指令及纠正不良作息习惯为判断治疗。统计患者乳房肿胀程度及断奶率。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1.0统计软件完成调查数据处理,用(±s)描述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代表数据对比有差异性。
2 结果
2.1组间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中1例患者治疗不依从,对照组中6例患者治疗不依从,组间患者依从率对比有差异性(P<0.05)。见表1。

2.2组间患者乳房肿胀程度及断奶率
        观察组患者乳房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患者,断奶率小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有差异性(P<0.05)。见表2。

3 讨论
    产后急性乳腺炎在哺乳期发生率较高,尤其初产妇哺乳期更容易发生乳腺炎。其具体病因常见为乳汁淤滞与细菌感染[3]。发病后患者以乳房肿胀、轻微胀痛、硬块等为主要表现,这导致部分患者在被迫下暂停母乳喂养[4]。对于急性乳腺炎早期发现及治疗预后较好,而配合适当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5]。如本次调查结果所示,对比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较高。分析其原因为,在针对性护理干预中,结合患者的不同情绪问题实施针对性疏导,促使焦虑抑郁等情绪得以缓解。同时通过健康宣教可加深患者对疾病认知,为此,能够主动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在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方面,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乳房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患者,断奶率小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有差异性。其原因为,针对性护理干预中,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实施针对性饮食指导与生活干预,可通过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促进炎性改变,也可间接影响到乳房肿胀等症状缓解。
    综上所述,将针对性护理应用到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护理工作中,可通过饮食干预及情绪疏导等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促进症状改善。
参考文献:
[1]林少虹,唐淑红,张燕萍,等.穴位按摩联合乳腺管贴壁法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效果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9,15(10):25-28.
[2]闫丽娅,魏顺利,李长燕,等.红花逍遥片辅助乳根穴注射地塞米松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不同分期患者WBC,PCT,CRP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2):20-24.
[3]季福庆,付思佳,赵娅,等.乳管扩张冲洗配合手法乳腺疏通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12):78-81.
[4]金微娜,赵敏慧.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9,016(019):66-69.
[5]黄卉,李咏梅.柴胡疏肝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05):69-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