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丽
云南省肿瘤医院 云南省肿瘤姑息治疗研究中心 姑息医学科
摘要 目的 观察与分析人文关怀联合灵性照护在晚期肺癌并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肺癌并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联合灵性照护的护理方式。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案后的疼痛控制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疼痛的控制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晚期肺癌并疼痛的患者在施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及灵性照护,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还能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最终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人文关怀;灵性照护;晚期肺癌;疼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等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此同时,人类罹患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位居全球癌症的首位[1]。云南省肺癌的发生率是全国的2倍,肺癌是我院恶性肿瘤中占第1位的致死性疾病[2]。许多晚期肺癌患者在面临疼痛带来的不适症状时,易出现身体、心理、精神的失调,因此控制疼痛尤为重要。人文关怀是通过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的关怀、控制疼痛、心理疏导三大方面,使患者能够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3]。灵性照护是指协助人类在不佳的状态中,寻找人生的意义与目标、联系人际关系、寻求内在与外在资源,以超越目前困境,重获安宁与舒适[4]。人文关怀联合灵性照护虽不能彻底治愈疾病,但可帮助患者改善恐惧、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获得内心满足感、改善疼痛控制效果及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引导患者正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有尊严、安详的度过生命末期。本研究尝试对晚期肺癌并疼痛患者实施人文关怀联合灵性照护的方法,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并疼痛患者60例,入选患者无精神疾病,且意识清醒,听说能力正常,可清楚表述自己的想法,了解自己病情,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将所选患者采用抽签法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其中女10例,男20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6.2±9.38)岁,病程为1年至5年,平均病程(3.2±0.99)年,其中腺癌15例,鳞癌9例,小细胞癌4例,其他类型2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有效实施人文关怀联合灵性照护,其中女12例,男18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7.2±9.55)岁,病程为1年至5年,平均病程(3.1±1.05)年,其中腺癌10例,鳞癌11例,小细胞癌6例,其他类型3例;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均存在中重度疼痛情况,且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理类型等方面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患者均在接受抗肿瘤治疗、症状控制、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疼痛规范化治疗。
1.2.2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入院宣教,疼痛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病情观察与记录,遵医嘱进行必要的护理操作等常规护理措施。
1.2.3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人文关怀与灵性照护融入到日常护理细节中。具体内容包括:①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在与患者初见面时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礼貌称呼并热情接待患者,向其做自我介绍,对病区环境、住院须知、病友告知患者,并对患者所要进行的各项检查、诊疗及操作的目的、过程、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以减轻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从而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②舒适护理: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需求,依据患者的喜好在病房内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影视、娱乐节目,适当摆放患者喜欢的绿色植物、装饰摆件等,摆放患者喜欢的书籍,适时调整病室温湿度,注意病室的光线调节,可在患者午休时拉上窗帘,以促进睡眠;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尽量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使其感受到如居家般舒适。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热情、耐心、细致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情绪状态及需求,继而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及依从性。恶性肿瘤是一种身心疾病,而且长时间的治疗还会给患者的精神、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患者精神负担加重[5],部分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恐惧、悲观绝望、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会导致患者不愿与人交流,此时护士需适当的运用诸如目光与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触摸、共情、倾听等促进有效沟通的技巧,促进护患之间的沟通,以便护士了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并及时、有效的提供应对措施,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④家庭支持护理:患者家属的关心、鼓励、安慰可有效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情绪[5]。此外,家属对患者是最亲近、最了解的,他们的支持和鼓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6],家属在患者的整个病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护士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鼓励家属用乐观积极的状态给予患者更多的帮助、陪伴、关爱、呵护、支持与理解,以协助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减轻疼痛、消除不良情绪、高质量的生活。但由于恶性肿瘤疾病的特殊性,不仅患者,患者家属同样需要承担巨大的压力[7]。患者家属一方面要用乐观的情绪感染和照顾患者,面对并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病危通知及各种治疗可能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还需克服自己亲人患病的悲伤情绪及经济状况、照护精力等方面的压力。所以患者与家属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在照顾患者的同时,对患者家属亦进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及家属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⑤护患联谊会:护士应多组织开展联谊活动,活动内容、形式应丰富多样,联谊会内容除了文艺表演、健康知识宣讲外还应设置让患者及家属参与其中的项目,可邀请有才艺的患者或家属进行文艺表演、邀请积极乐观的患者现身说法、组织患者及家属参与简单欢快的集体舞蹈等,增加患者与病友间的交往。此外,会后还可运用交友软件如微信、QQ等创建病友交流群、健康知识问询群等方式促进病友间、护患间的沟通交流,以促进患者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舒适的生活。⑥死亡教育:死亡是人生必然结局,癌症晚期是离死亡最近的疾病;因其产生的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严重的困扰着肿瘤患者及其家属[8],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部分患者在临终阶段依然无法接受死亡将至的事实,导致有的患者在对医护人员产生怨恨情绪,有的患者在绝望和恐惧中选择了自杀,有的患者在希望和恐惧的心理痛苦中离世,给自己和家属留下遗憾[9]。在护理临终患者时,护士应将死亡教育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死亡教育的形式与方法要丰富多样,要根据患者对死亡的理解、认识以及文化程度、职业、宗教信仰、情绪状态等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对患者开展个性化的死亡教育,以使患者理解并接受死亡是人生的必然过程,从而坦然、舒适、有尊严、不留遗憾的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与此同时,护士要对患者家属施行必要的死亡教育,以使家属陪伴患者走到人生旅途的尽头;一方面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孤独无助感,另一方面亦可使家属在患者去世前充分尽到义务,有利于家属顺利度过患者临终阶段及居丧期[8]。⑦灵性照护:有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癌症患者至少存在一种以上的灵性需求,大多数癌症患者正遭受着灵性痛苦,尤其是肺癌患者[10]。亦有研究显示,提供灵性护理可提高肿瘤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内心的满足感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11]。护士在与患者的沟通与接触中应仔细细致,发现患者的灵性需求与问题,进而为患者提供灵性照护。常用的灵性照护方法:引导患者进行人生回顾,引导患者转换生命价值观,协助患者处理未完成的事物、完成心愿、为死亡做准备,协助患者与他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关系,鼓励患者至亲至友多陪伴患者、与患者共同面对,尊严疗法,意义疗法,宗教疗法等。护士应依据患者的灵性问题、个人信仰、文化程度、价值观、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适用的方法对患者施行灵性照护,提高患者的灵性安适度,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不适,培养幸福感以应对不幸[12],提高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控制效果评价指标:采用数字疼痛评估量表(NRS)结合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及面部表情疼痛评估量表(FPS-R)将患者疼痛程度分为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及重度疼痛(7-10分)4个等级。护士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2 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指标:采用我院使用的《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组人数X100%,护士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c±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控制情况比较 见表1及表2
.png)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注:t1、P1为同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比较,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t2、P2为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比较,且护理前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护理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见表3.
.png)
注: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P<0.005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一。我院地处云南,其发病率高于全国水平。许多患者对早期症状未加以重视,出现严重症状才就诊,经检查被诊断为晚期癌症,此时常已错过最佳手术时间。因此,肺癌晚期患者常以放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并辅以症状控制,放化疗会对不同器官及人体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患者的痛苦。疼痛是肺癌晚期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由于疼痛致使患者身体心理遭受巨大痛苦。此外,晚期癌症治疗时间长,且易发生病情变化,久而久之患者易产生悲观、焦虑、失望、抑郁等不良情绪。另外,随着肺癌患者生理和心理功能方面的改变,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倦怠的情绪,失去了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情绪方面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波动,从而加重了患者的疼痛感[13],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1998年WHO提出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及灵性健康为人类健康的组成部分,均需要得到照顾[11]。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而言,控制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维护患者的身心舒适,提高生命末期的生活质量,最终安详、有尊严的离世对其具有重要意义,仅给予常规护理是远远不足的。因此,积极探索有益于肺癌患者身心社灵健康需求的照护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医疗护理的进步与发展,患者对健康的需求亦发展为身心社灵全面舒适。尤其是面对晚期癌症照护,要满足患者的全面舒适需求、帮助其更好的控制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工作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研究中所采取的各项护理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与护理前疼痛评分相比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下降幅度更大;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与护理前与护理后的疼痛评分相比,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别,但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下降幅度更为显著,且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人文关怀联合灵性照护应用于晚期肺癌并疼痛患者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疼痛并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联合灵性中在晚期肺癌并疼痛患者中具有应用价值,它是一种可帮助患者改善疼痛控制效果,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的全面舒适需求,最终帮助患者有尊严、安详的度过生命末期的一种护理模式,可在临床上推广运用。此次研究尚有一些不足,样本量有限,样本来源亦仅为云南省肿瘤医院。因此,下一步需扩大样本量及样本来源,针对此研究方式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探索出一条适用于广大癌症晚期患者的护理模式,促进肿瘤专科护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赫捷,陈万青.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2.
[2] 赵敏,张建华,徐学斌等,云南省肿瘤医院2005-2014年肺癌患者构成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22):1731-1734.
[3] 刘晓云.人文关怀对晚期癌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7):3708-3709.
[4] 何嫚.灵性照护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7,32(13):102-105.
[5] 吴文桃,罗义琼.晚期消化道肿瘤疼痛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4):86-88.
[6] 李友林,张继玲.癌症疼痛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1):152-154.
[7] 叶晓群,张玉珍.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8):116-117.
[8] 姚美珍.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死亡教育的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6):1168.
[9] 陆宇晗,陈钒.肿瘤姑息护理实践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7:261.
[10] 王李,廖力,谌永毅等.癌症患者灵性健康评估及其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2):1677-1681.
[11] 宋静静.晚期肿瘤患者对护士提高灵性照护的需求现状的研究[J].当代护士,2018,25(13):17-19.
[12] 韦迪,刘翔宇,谌永毅等.国内外灵性照护相关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6):831-834.
[13] 祝慧青.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8,25(11):83-85.
[14] 银素芳,宋华.恶性肿瘤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5):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