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卢杨杨
[导读] 目的:总结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措施并分析护理效果。
        卢杨杨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省苏州215000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措施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样本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18例,并分为参照组(采纳传统护理)和观察组(采纳综合护理)各59例,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就心功能指标(心率、LVEDD、LVEF、E/A值)而言,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参照组,t=9.697,7.598,7.424,5.954;P<0.01,有统计学意义;就生活质量(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功能)评分而言,观察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7.232,7.451,7.989,6.665;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满意,可以推广。
        关键词:老年患者;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护理
        研究资料显示[1],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几率很高,患者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心悸、胸闷、心力衰竭以及心肌梗死等严重情况,并且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本院将综合护理应用于2019年5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并与传统护理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2019年5月-2021年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18例,患者的性别信息数据为(男:63例;女:55例),患者年龄信息区间介于60-86岁间,平均年龄数据为(69.59±2.54)岁;按照双色球排序法将以上患者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59例,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验证和比较,结果显示P>0.05,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纳传统护理,主要包括:遵医嘱应用扩冠、稳定心率、抑制血小板凝聚等处理,对患者进行病房环境及疾病知识的简单宣教,做好基础护理、病房环境护理等;观察组在上述措施的前提下采纳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疏导 通过倾听、一对一沟通等方式来对患者的情绪、心理变化情况进行全面掌握,通过专业的知识利用语言教育、发放杂志及书籍等文字材料、VCD多媒体录像、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可以通过治疗成功的案例来为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并使其保持健康的心态来接受治疗。
        1.2.2 饮食指导 患者的饮食需要遵循易消化、清淡、低热量、低糖、低盐、低脂的原则[2],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要充分,要适当增加饮水量,油炸、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不可食用。
        1.2.3 用药指导 对患者说明使用药物的名称、用药途径、用药方法、相关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对患者强调遵医嘱科学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1.2.4 生活护理 纠正患者日常生活中不健康的行为,保证每日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叮嘱患者不可用力排便,避免因对心脏产生的负荷过大而引起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等[3];针对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要叮嘱其经常变化体位以及翻身,预防压疮的出现;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兴趣爱好,指导其进行散步、气功、游泳、打太极拳以及骑车等运动,但是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要进行严格控制,要循序渐进[4]。
        1.3 评价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E/A值(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并对比;(2)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四个维度(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功能),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完整的收集,并运用SPSS22.0 软件来数据进行处理,组与组之间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来进行检验;组与组之间的临床效果(%)用χ2来进行检验;同时按照P<0.05的标准,来衡量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指标对比 就心功能指标(心率、LVEDD、LVEF、E/A值)而言,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参照组,t=9.697,7.598,7.424,5.954;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就生活质量(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功能)评分而言,观察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7.232,7.451,7.989,6.665;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作为老年患者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病情进展较快,并且后果较为严重,而且合并疾病的存在导致治疗难度大大增加[5]。传统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该疾病患者的需求,现代化的综合护理模式的应用更加符合“人文关怀”理念,通过给予患者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护理等护理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心、全面、科学、高效以及细致的护理服务,转变了传统护理相对机械化和被动化的模式,更加符合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特点,能够大幅度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负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技巧,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心功能指标(心率、LVEDD、LVEF、E/A值)而言,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参照组,t=9.697,7.598,7.424,5.954;P<0.01,有统计学意义;就生活质量(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功能)评分而言,观察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7.232,7.451,7.989,6.665;P<0.01,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改善缓和的心功能指标,并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政.评判性思维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的调节作用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5):22-23
[2]郭俊花.分析心理护理对改善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焦虑、抑郁)的具体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3):97-98
[3]王珠琳.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4):125-126
[4]陈超,于文敏.评判性思维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4):3126-3127
[5]王倩男,王彦,刘航余.优质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9):260-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