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效用及发展措施研究 1李可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1李可 2高文
[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凸显,各类环境问题也随之出现,而环境监测对于我国生态保护有着关键性作用,在当前新形势下需要与社会各机构保持紧密合作,使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切实发挥出其实际意义。
        1山东省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山东青岛  266003 2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崂山分局  山东青岛  266061
        摘要: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凸显,各类环境问题也随之出现,而环境监测对于我国生态保护有着关键性作用,在当前新形势下需要与社会各机构保持紧密合作,使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切实发挥出其实际意义。基于此,本文对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效用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保护;效用;发展策略
        前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环保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与拥护,现阶段生态环保工作还面临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对此,必须认真研讨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对策,为生态环保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数据,助力生态环保问题有效解决。
        1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问题已成为与现代社会中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重要问题,环境监测与监督,污染控制等也已成为我们必须做好的工作。提出“环境监测”的概念,首先是从核工业发展的客观和现实需要出发的,因为核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并对人体和环境产生的危害经常是不能够估量的。对设施和操作条件进行监控,以弄清其强度和危险程度,并在必要时发出警报。在现代工业体系发展的过程中,还带来了平等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也使得工业领域的环境监测成为必要。之后,从工业污染源的监测提升到整体大环境的监测和多种社会环境里的污染物、生物体、风险因子、环境行为都变成了监测对象。总的来说,环境监测的理念主要是借助一些先进的技术工艺,定量化的去对人体和生态产生负面影响的环境因子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变动情况;针对执法监督的层面来说,主要是使用现代设备和工艺监视以及检测代表环境质量以及变化情况的信息工作。环境监测依照内容上的多元化,能够划分出物理和化学以及生态指标等监测模式;依照形式上的差异还可以将其分为间断性和非间断性监测等两种不同的类型。
        2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效用
        2.1确保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目前环境问题突出,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防治难度加大。例如,受传统观念影响,城镇居民污水在排放之前,一般不会加以处理,使得污染地下水源,引发了各类环境问题。除此,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改善,很多人家里都拥有了私家车,由于环保意识的淡薄、观念的落后,大量汽车行进在公共道路上,不但造成了交通堵塞,而且汽车尾气排入空气中加重了环境污染等。由此可见,加强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数据实施共享,可以引起公众的关注,为环境整治工作展开提供有利条件。
        2.2确定污染源
        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凸显,社会可持续发展应该作为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工作的基础部分,因此,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环境监测体系,使得监测数据更加精准、全面,为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迈出重要的一步。例如,当地发生水污染、土壤污染,可以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全面、科学监测污染源,为防治污染源提供信息数据。环境监测是利用现有技术,全面收集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各项数据,通过分析、总结,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制定与完善。
        2.3确定治理方案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为了追求金钱和利益,不顾自然发展客观规律,盲目进行经营生产,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升,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国政府基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制定和颁布了许多关涉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但是受制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可以针对污染源采取合适的对策,提高环境保护质量和效率,同时,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治理方案不断优化和完善。


        3环境监测的发展措施
        3.1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的研发并培养高素质监测人员
        要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与效率,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与专业知识必须过硬。我国是人口大国,要想具体落实环境监测工作,一方面要提升技术水平,一方面走群众路线,对于不同地区数据的处理,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必须对各地区经济状况、人口分布、地形地势、气候以及土壤条件非常熟悉,并且能做出第一时间的判断。群众路线就是要依靠群众来了解当地经济、地理、人文条件,加深对本地环境监测的理解,确立清晰的监测目标与合格标准,注重细节,增强数据的详实度和可信度。高素质的人员也有利于认真处理监测数据,自觉抵制违法的数据造假行为,坚决不与违法企业勾结,对群众也富有亲和力,群众更愿意去与其诉说自己生活中看到的环境问题。
        3.2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实现有效的环境监测,必须致力于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我国地域宽广,要做到有效进行环境监测,需要监测部门与当地其他部门合作,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比如结合信息部门、气象部门、法律部门,信息部门能够通过互联网搜集当地资料,以及当地所存在的企业信息;气象部门能够给出气候类型以及气象的起伏变化趋势;法律部门能够及时对违法企业进行监管,从环境监测部门获取数据来制定量刑标准,也能及时出台、完善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这样形成了环环相扣的质量监管体系,有利于在当地进行高效环境监测工作。
        3.3加强预警预防体系与生态监测网络建设
        事前预防总比事后弥补好,笔者认为环境监管部门需要加强预警体系与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监测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完善监测措施与方式,尽可能及时发现隐患,及时责令企业整改,争取做到海陆同时监测,天上地下监测无遗漏,不断加强管理,时刻保持警惕,提高部门的警惕意识,做到提前预警,及时处理,使得损失达到最低,保证信息化能力与生态预警能力稳步提升。
        3.4加大投资力度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过程当中,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是非常必然的一件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采取有力的措施去降低以及治理环境污染。首先我们可以加大相关资金的投入,用于购买污染处理的相关设施和设备,是使日常生活以及工厂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经过相关设备的处理降到最低。除此之外,还需要增强废物的利用率和回收率,另外,在处理环境污染工作当中,工作人员要懂得学习先进的技术,不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于治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污染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介绍了环境监测的概念,总结了环境监测在经济、环境管理、打击违法案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且对环境监测的发展措施进行了讨论,提出培养高素质环境监测人才、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预警体系建设,加强管控,不断探索提高环境监管效率的新模式,这样才能建设更美好的家园,为建设好生态环境,更高效地进行环境监测,为国家贡献力量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沈贤永,张丽莉.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7.2.9149-150.
        [2]高明娟,陈碧涛,田华峰.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冶金管理,2019.1.7161-162.
        [3]鲁芳,寸黎辉,杨继松.浅析基层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J].广东化工,2019,46(17):124,123.
        [4]苏雷.从环境评价的角度解读环保工程发展态势[J].低碳世界,2019,9(9):11-12.
        [5]宋强.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34):100+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