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探析 章小军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章小军 屈鹏 熊跃华 匡龙坤
[导读] 摘要:高支模技术属于一种重要的施工支护技术,能够在建筑工程中,利用该项技术,对于一些位于高层的构件进行建设和拆除工作,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建筑施工的稳定性,让其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高支模技术属于一种重要的施工支护技术,能够在建筑工程中,利用该项技术,对于一些位于高层的构件进行建设和拆除工作,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建筑施工的稳定性,让其具备较高的安全性。现阶段,随着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不断朝高大、广阔的空间方向发展,因此,高支模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关键词:高支模;施工技术;安全构造
        引言
        对于工程施工质量的保障而言,高支模的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是比较关键的技术,同时利用该项技术进行施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效率缩作业周期。不过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需要对高支模技术严格把关,避免非理性化使用,不然就会因为该项技术的不成熟而暴露出一系列的施工质量的问题,所以合理的运用该技术于建筑施工作业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高支模施工概述
        高支模技术在现阶段房建土建项目中的应用存在特殊要求,即高于5m的支模高度方可实施高支模施工。同时,若混凝土结构跨度不低于18m,并且在施工期间,需要以8m以上的支模进行辅助作业,也可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另外,高支模技术的应用具有高标准、高难度等特点,要想发挥出高支模技术的最大作用,相关人员需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高支模施工,结合相关工艺标准进行各高支模施工流程与环节的把控,确保高支模作业的开展符合标准要求。此外,要求施工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与技术能力,能够做到对高支模各施工工艺的合理应用,避免因高支模技术应用不合理而影响到项目整体建设效果。
        2 高支模施工工艺流程
        先把专项方案编制出来,然后对方案展开审査论证,对方案做合理修改后,提出报审,经过放线测量后,把高支模搭设起来,对高支模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开展结构体系的施工,并加以养护,最后将高支模拆除。搭设支撑架:硬化处理→梁轴弹线并进行复核→按图纸确定所有立杆位置→根据放线的结果对架体进行安排→架体搭设完成后再次复核垂直标高→主梁摆放→对楼板模标高进行调整→模板铺设→清理表面、刷油→对标高、平整度、牢固情况进行检査。
       
        做法示意图
        3 房屋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
        3.1 高支模技术施工准备
        在进行专项施工方案的落实之前,相关的负责人以及编制人员,要能够组织各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交底工作,不断强化管理人员的认识,让其能够充分意识到高支模工程施工安全以及质量保障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能够把握高支模施工中所要控制的要点。另外,还要让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对操作班组做好专项交底工作,让其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的操作要求和技术要点,并且能够严格按照质量把控标准,采取相关的措施,同时在交底工作结束以后,需要做好书面签字流程,确认交底工作的完成。在开展高支模工程施工之前,需要提前选择相关材料的供货商,并且能够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根据国家的标准要求,对施工材料进行考察,看其质量是否能够符合标准,禁止采用质量不达标的材料(比如说变形、脱焊、裂缝、松动等),对于其使用性能具有一定影响的、有缺陷的材料,严格做好不合格材料的退场工作。同时,对于所选的材料如扣件,应该及时做好防锈处理工作。为了确保在浇筑工作以后,能够符合设计要求,在进行高支模施工之前,就要对模板位置进行确定,并且做好固定工作,能够在水准点和控制线的基础之上,按照设计图纸上的要求,进行较为准确的放样,并且能够保证后续的验收合格。
        3.2 楼面安装
        若以楼面为载体进行高支模的安装,为确保其高支模体系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需重视对高支模支撑的合理设置,避免支撑体系因模板变形发生失稳现象。具体施工中,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工艺标准进行楼面模板安装,严控各环节的安设质量。在楼面支顶安设时,需在安装作业前借助专业工具精准测量梁防线与轴线等参数,确定其安装位置后方可开展施工。针对脚手架的安设,要求人员务必以纵向横梁为基准,进而提升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需注意,不同类型脚手架有着差异化的安装方式,以门式脚手架为例,需以保证脚手架稳定性为前提,于两侧方向进行脚手架的安装,安装结束后验收并进行两端的锁紧与固定。此外,脚手架安设结束后需测量上下层脚手架是否处于相同垂线,检查两侧立柱的稳定性与平稳性,确保其楼面支撑体系的安设符合预期标准。
        3.3 混凝土浇筑作业浇筑
        施工质量关乎整体项目建设效果,所以在现阶段房建土建项目建设中,为避免因高度过大而影响混凝土浇筑效果,需结合现场浇筑情况的分析进行浇筑速度的合理控制。在实际施工中,浇筑作业的开展禁止出现一次性浇筑过高的问题,可以以2h为周期,控制其浇筑高度保持在1m。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施工企业可结合浇筑工艺标准,采用分层浇筑的形式来规范浇筑作业,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将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厚度控制在50cm内。并以从中间到两端的形式,进行混凝土的均匀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以连续、稳定的状态进行混凝土振捣,避免因过振影响到混凝土浇筑质量。此外,需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时刻检查混凝土浇筑厚度,监督振捣作业的连续性开展,提升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
        3.4 拆卸高支模
        高支模的作用是体现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的,所以在建筑施工结束后高支模就成了多余的构成,因此需要拆卸。但是拆卸高支模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拆卸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拆卸规则根据实际情况对高支模展开拆卸工作,这样就能够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并且降低高支模的拆卸难度。倘若之后在施工中有用到高支模的情况,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重新安装,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建筑风险。在对高支模进行拆卸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尤为注意:第一点,对拆卸的顺序、监测时间以及施工过程有紧密的把控。第二点,在展开拆卸施工之前准备好所需工具,并设计好拆卸步骤,并在施工作业时对施工现场全面监察,以保证能够安全施工。第三点,在拆卸完成后,要对拆卸材料的去向有详细的了解,确保这些材料不会被直接重复使用,而是能够对其进行再加工后才能重复使用,以此来控制施工的成本,提升工程的利润空间。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时刻检查这些部件的好坏,及时对其进行维护更换,以确保施工的质量。
        结束语
        总之,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顶管施工方法已从人工作业发展至机械作业,该种作业方式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施工效率,而且能够对人员安全提供保障作用。在此其中,常见的平衡理论有气压、土压以及泥水,其已成为目前市政行业顶管施工的主流方式。因此,施工单位在工程中应尽量使用该种施工方法,使得城市地貌得到保护,工程项目才能避免对群众生活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俊杰.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v.47;No.427(01):64-65.
        [2]张宇.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3):138,140.
        [3]王健.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152-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