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 孙乐园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2月第5期   作者:孙乐园
[导读]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建筑的施工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新的技术手段

        孙乐园
        黑龙江嘉寓门窗幕墙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建筑的施工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新的技术手段,尤其是对于建筑最重要的环节。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保证的可靠性。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后续施工,所以本文讨论l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并提出建筑施工管理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1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在建筑的地基处理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针对土壤比较松软的地基进行处理中,能够很好地解决地基沉降的问题。排水固结法能够使松软土壤中含有的水分很好地排出,使土壤中水分含量大幅降低,留出土壤沉降的空隙,沉降完成以后,土壤的密实程度会得到大幅提升,能够极大地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建筑建成后的沉降几率。下面将详细介绍应用比较广泛的排水固结法。第一种,电渗排水法,是通过在地基中放置的直流电机,使土壤中的水分带电,水分子就会从阳极向阴极方向运动,并逐渐从阴极排出土壤。第二种,砂石挤压,将一些吸水性能比较强的砂石铺进土壤中,砂石会吸附土壤中的水分,使土壤的含水量大幅下降,同时还需要混入一定的碎石,来持续对土壤提供压力,使土壤中的水分得到充分的排出。第三种,在土壤中设置排水井,再在排水井的周围设置挤压设备,保证土壤中的水分能够在足够压力的作用下进入排水井内,再通过抽水泵将排水井内汇集的水抽走。如果土层的含水量较大,如果需要进行更深层的排水作业时,可以应用提高挤压压力以及降低密度等更加先进的技术进行排水作业,确保土壤中的含水量满足地基施工要求。
        1.2强夯法
        对于强夯法来讲,主要是运用高空抛物的原理,提升地基的坚实程度,对于强夯技术来讲,主要是运用强夯的手段,提升地基的连续性,尤其是对于不饱和状态的地基基础,能够做好路面的夯实工作,并起到加固的效果。由于建筑的施工现场情况比较复杂,很多地基的土壤情况都不能完全满足地基施工要求,如果在降雨量比较高的地区进行施工作业,而土壤中水分含量比较大的时候,就需要用到强夯法进行地基施工。可以有效地将软土夯实,并且将多余水分尽量排出。强夯法的作业顺序是先应用砸夯机将软土地基进行夯实,通过砸夯机的巨大向下冲击力压缩软土中水分空间,迫使水分按照施工方向逐渐排出,进而提高土壤的结构强度,提高地基的土壤密度。强夯法能够有效解决软土中水分含量大的问题,满足地基施工强度要求,最大限度地避免建筑沉降等危险隐患的存在。
        1.3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是十分重要的材料,对建筑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钢筋连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做好钢筋接头的全面焊接,在此过程中需要选用电弧焊进行处理。此外,施工人员还可以采用电渣压力焊和气压焊的方式对此进行处理。对于钢筋的焊接部位,可以选择气压焊,进而确保钢筋连接的效果。在钢筋绑扎施工以前,需要对表层的锈迹进行清除,降低钢筋发生腐蚀的风险。在绑扎过程中需要用符合规定的铁丝进行绑扎,施工人员要对外力的冲击进行充分关注,进而提升建筑结构的坚固程度。
        1.4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也是需要施工材料最多的建筑材料。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对整个建筑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施工设计的过程中,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设计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更可以有效地避免质量事故发生的可能,在混凝土材料施工主要的技术包括:准备工作、浇捣技术、养护技术。


2建筑现场施工控制措施
         2.1对施工原材料进行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原材料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这就需要做好材料的采购、进场检验以及存储等多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对砂石以及骨料等材料的进场需要做好检验,进而保障材料的质量和标准相匹配。在进行混凝土材料的使用中,要对混凝土做好现场的搅拌工作,并做好对混凝土搅拌工作的监督,提升混凝土配合比和设计情况的一致性。在进行成品混凝土的购入中,可以审核混凝土站的资质,同时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记录等做好质量的证明,进而保障混凝土的质量以及安全性能。对于材料的进场要见证取样,检验实验室的情况,在材料复检报告出来以后,确保合格才可以实施下一步工作。
        2.2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为了构建一个良好的秩序施工现场,需要完善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明确施工现场的档案管理、仓库管理、临时用电、安全保卫、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只有明确了施工管理制度,用制度的标准去约束施工技术,将施工现场的全部工作人员都纳入到制度的管理与考核中,有效地控制好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从而提高建筑质量,确保安全生产。
        2.3.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是施工单位以及开发商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要保障施工全体参与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人身财产不受侵害,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完善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要做到“高高兴兴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有效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2.4 完善相关的监管机制
        建筑项目工程都存在建筑范围较大,工期周长较长的施工特点,建筑团队很可能在 1~2 年内连续独立完成建筑项目,在这么长时间内依照施工技术要求与建筑施工特点制定特殊监管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建筑团队若缺乏相应监管会始终呈现出一盘散沙状,施工细节质量也无法得到相应保障,为此,施工团队可以依照施工工序组建施工质量责任小组,每个小组都需要负责一定范围内施工质量,并采取小组长与组员共同追责制,在发生质量问题后对迅速找到该阶段施工小组,对质量责任进行分析,若确定是由于人工施工技术问题,需要采取奖惩机制进行追责,若发现是其他原因就需要放弃对建筑团队人员责任追加。对于部分在施工过程中长时间表现优异的小组,施工团队管理人员要进行点名表扬并发放相应奖励,让该小组成为其他小组学习的榜样。
        2.5 提升人员的综合素养
        若想要长时间推广科学管理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一定要提升施工人员总合素质,只有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变强,施工管理人员才有机会培训施工人员更加复杂施工技术。部分施工团队对于施工人员培训认识程度不够,没有将工程资源向施工人员培训靠拢,反而鼓励施工人员敷衍过程,将施工精力放在赶超施工进度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施工承包单位需要将人员培训与奖惩制度与监管制度联合起来,加强对施工团队个人行为监管力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是一个非常复杂、涉及面广的过程,在一个完整的建筑作业中,首先对于施工技术,最核心环节即基础建设,其次是主体结构,主体结构的测量和建造技术直接作用在最终的成品上,最后就是建筑过程的规范管理制度和积极有效的监督制度,为建筑工程的完成“添砖加瓦”,为了适应不同时期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不但要在建筑技术整体上提升,还要继续找寻更节能坚固的建筑材料,以及创新的建筑施工条件,只有兼备了所有这些条件才能做好整体的施工工作,建造出人民满意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张成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安徽建筑,2021,28(04):189-190.
[2]王国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J].居舍,2021(10):122-123.
[3]李军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中华建设,2021(04):40-41.
[4]何乐顺.浅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方法[J].江西建材,2021(03):107+109.
[5]王悦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建筑与预算,2021(03):59-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