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码:21130219830127XXXX;2身份证号码:21030219900824XXXX
摘要:我国的岩土工程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对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和实践至关重要。改变相关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提高专业技能,各个单位加强经验交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实现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和实践。本文从常用岩土工程技术的局限性入手,具体阐述岩土工程技术的创新和实践,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相关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实践
前言
岩土工程学科是融合了多种技术手段的学科,而岩土工程能利用多种勘测技术改造岩土和土体。地质发生变化,相应的岩体也会形成复杂的结构,尤其是在不同的地域中,岩土特点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异,而岩土工程则是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质环境下,进一步保证岩土土体的稳定性,发挥岩土工程技术应用价值。
1 常用岩土工程技术的局限性
1.1 PCC桩技术
PCC桩技术属于柔性桩技术,本身成本较低,应用也较为广泛,但也正由于其性质影响,一旦深度较深,很难控制其强度,造成混凝土管桩沉降,而采用刚性桩身,尽管强度较大,也能有较大的加固深度,但是相应的成本也会明显增加,很难大范围推广。
1.2 桩靴结构技术
沉管灌注桩桩尖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在应用中成本较低,而且可以反复使用,施工较为简单,不过桩靴形状为三角形,应力集中分布,极易发生变形,活瓣闭合受到影响,水或泥沙杂质会进入桩管中,影响到桩身质量。预制桩靴能较好的控制开闭,解决这一问题,不过体积较大,运输难度较高,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加,还不能反复使用,因此在推广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1.3 碎石桩技术
目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广泛采用碎石桩技术,本身桩身存在较大的孔隙,方便排水,避免由于外在因素的震荡而造成地基损坏。碎石桩技术抗液化效果较好,孔隙排水保证了桩基稳定,但是收到自身柔性的影响,桩基的承载能力有限,极易发生变形,一旦岩土工程上层负荷较大,就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于一些岩土工程上方的房屋建筑,往往采用刚性地基方式,不过由于桩身不存在排水孔隙,尽管承载性能较好,但是排水效果较差,很难保证地基稳定性,极易受到液化破坏。
1.4 桥头跳车问题
岩土工程上方的高速公路中桥头跳车问题是我国岩土工程技术的难点所在。地基本身土质较软,承载力较差,尤其是在路堤较高的状况下,会造成施工完成之后大面积沉降。桥梁本身采用桩基础,不会发生沉降,桥和路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就会出现桥头跳车问题。
2 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实践
2.1基础处理技术创新实践
在岩土工程技术的革新中,地基处理技术的革新主要是振动沉陷,然后关注混凝土管桩在岩土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无论是对城市道路或高速公路的地基处理,都可以应用这一技术手段。在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内容:
2.1.1严格原材料控制
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从最初的采购过程开始,就要加强控制,选择具有较强生产资质的厂家,充分衡量质量和成本,然后选择最佳的材料。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岩土工程施工现场,严格控制进场原材料,对原材料进行抽查。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进入现场,并向上级部门报告,重新采购原材料,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1.2清除碎屑
平整基建场地,拆除场地内的垃圾和杂物,避免这些杂物对地基施工的影响,确定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在该过程中的集中倾倒位置,以便于建筑垃圾的运输,避免占用施工场地,影响正常基础施工过程,保持周围岩土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质量。
2.1.3机械设备进场
基础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可根据施工要求安装,也可方便使用。做好吊装工作。沉管用钢丝绳压入后,用振动锤敲击至预定深度。
2.1.4监督
在基础施工中,沉桩的整个施工过程需要专业监理来控制整个过程和施工质量。沉管就位后,注意混凝土,结合实际施工需要和计算参数,确定混凝土的下料量,并记录全过程各环节的混凝土浇筑量。浇筑完成后,先进行振动作业,然后以一定的速度拔管。
PCC桩的应用也是岩土工程中地基处理技术的一项重要技术革新,它综合了各种技术的优点,特别是在软土地基施工区,应用效果良好,施工过程相对简单。因此可以广泛推广。在应用过程中,通过振动沉陷方式排出多余的土,然后关注混凝土管桩,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用量和机械能耗,大大降低基础施工的成本,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和结构的基础施工中,无论是高速路还是城市道路路基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在PCC桩技术应用过程中,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保证基础施工的稳定性,严格按照施工现场的预置基准点,拔出管桩位置,做好管桩的检查和保护工作,以免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损坏管桩。在桩机施工中,应准确调整角度,严格控制垂直偏差,以满足孔深要求。
2.2检测技术创新实践
在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实践中,检测环节和监测环节是不可忽视的,也是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形成紧密数据连接的基础,可以进一步提高施工精度。具体来说,可以应用检测技术创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2.1钻探和探坑技术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检测技术,通过直接检测可以掌握岩土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在技术应用中,可根据不同岩土的物理性质、不同地层类型和不同的勘探要求,对地层进行勘探作业
2.2.2 物探技术
物探技术是借助电磁理论和电学理论提出的岩体工程探测技术,探测原理为在不同的介质下,弹性波的传递规律有所不同,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判断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忒单,也能根据剪切波速值判断图纸类型,根据覆盖层的厚度变化也可以不断修正弹性波。
2.2.3 GPS定位技术
借助卫星和地面接收站之间的数据传递,制定合理的岩体工程探测技术,准备相应的工具并做好校对工作,借助卫星定位,确定监测点的数据,根据对这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确定检测结果。
2.3 桩技术的创新实践
在岩土工程技术中,桩技术的创新主要包括混凝土空心桩技术和石桩刚性抗液化桩基技术两种。混凝土空心桩技术由于其直径较大,相应的阻力也会增加,桩基承载力也随之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混凝土用量,降低成本,也不会影响到桩基承载能力,避免柔性桩和刚性桩的缺陷,综合两者优势。复合空心桩加固效果较好,而且成本较低,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较好。石桩刚性抗液化桩基技术的抗液化效果较好,承载能力较高,而排水效果好,刚性桩中存在排水管道,其中的排水材料能提高刚性桩基的排水能力,可行性较高,应用之后效果较为显著,既保证了岩土工程的承载能力,也保证岩土工程安全稳定施工。
2.4 桥头跳车装置创新技术
目前桥头跳车装置是解决桥头跳车问题的主要方式,但是本身还是存在一些弊端,精度控制难度较大,而借助高精度全方位技术能对不同的桥面标高进行处理。这一技术创新中在实践的过程中改进了凹槽技术,利用活动滚珠装置,准确控制桥面标高,也能更好的适应地基沉降,平衡性较好。
3 结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技术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也为岩土工程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机遇,而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岩土工程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发展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1]何小红.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4):235.
[2]肖 俞.基于绿色理念下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1):99~100.
[3]冯 莹.试析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5(0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