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中的不足与优化路径探讨 徐庆国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徐庆国1 路丽敏2 臧兴伟3
[导读] 摘要:电力输送设备的平稳运作,是保证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为社会提供电力能源的基础。
        山东山工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电力输送设备的平稳运作,是保证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为社会提供电力能源的基础。因此,在输电线路维护中应该针对常见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同时,还应该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维护工作的意识和力度,保证输电线路能够正常运行。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优化路径
        1输电线路经常出现的故障
        架设输电线路时,要充分考虑地理地形、建筑树木等因素,以及后期的运行维护工作。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电能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极大地刺激了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在输电线路的实际建设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输电线路的大面积停电。
        1.1雷击和污闪问题
        输电线路运行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其中雷电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多采用高空架设或低压电杆的形式输电。这种输电方式虽然适合农村用户,但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因此会出现大规模停电。如果雷电现象严重,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现代电力企业多采用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这种输电方式虽然可以提高输电效率,但在恶劣天气下也会受到雷击的影响,导致停电。由此可见,雷击是最为严重的自然因素,因此我们更应重视输电线路的维护。此外,在影响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因素中,污闪也非常重要。污闪主要是指输电设备绝缘表面存在大量的污染物。潮湿天气下,输电设备表面会形成一层导电膜,导致绝缘子绝缘容量下降,进而出现放电现象,影响输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1.2外力导致的线路破坏现象
        外力因素也是影响输电线路正常运转的原因之一,在建设电力输电设备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建设速度也随之提升,因此有些后建的,例如公路工程的建设、信号塔台的建设等,就会严重影响输电设备的运行。另外,当遇到强风天气时,巨大的外力会导致输电设备发生倒塌,从而导致大范围的停电故障,并且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由此可见,不论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产生的外力,都会严重影响电力输送线路的使用和维护。
        1.3内部影响因素
        输电线路的维护和运行也会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首先,输电设备的老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因素。由于部分传动设备使用寿命长,后期维护检修工作不完善,传动设备的功能逐渐弱化。其次,由于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用电需求也随之增加,原有的输电设备已经无法满足供电要求,甚至有些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极大地影响了输电设备的供电能力。最后,高压配电网与低压电网不能很好地结合,导致供电成本的增加,也降低了输电设备的供电质量和安全性。
        2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的优化路径
        2.1制定巡检资源应用方案
        为了解决巡检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问题,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人员可以结合当前形势要求,采用状态巡检的工作方法,将输电线线路风险区段进行适当划分,确定恰当的巡检周期,保证巡检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一方面,在输电线路风险区段划分时,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人员可以借鉴基于风险分析的ABC分类原理,将输电线路巡视过程中发现的缺陷问题划分为设备本体存在问题(扭曲变形、产品老化、材质问题等)、来自外部风险(天气原因、腐蚀污染、人为破坏等)两个层面。随后依托近期输电线路运行数据、缺陷统计结果,对输电线路巡视内容进行类别划分。

即A类为暂时无风险区域,各种输电线路运行参数正常无任何缺陷,也不存在可能引发故障的设备、通道风险;B类为一般风险区域,各种输电线路参数存在缺失,存在一些不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一般风险,暂时没有可以引发线路跳闸的一般缺陷;C类为明显存在风险,区段类已发生多起类型相似的故障缺陷(鸟类活动频繁、洪水多发、跨越线段安全距离不足等),且存在正常检测数据超标趋势。另一方面,为避免巡检资源浪费,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人员可以摒弃以往“一视同仁”的巡检方式,而是根据前期输电线路风险划分情况,进行输电线路巡检周期的适当调整。如针对A类暂时无风险区域,可以适当延长巡检周期,设定为两个月或一个季度一次;对于B类一般风险区域,可以加强巡视,调整为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一次;对于C类明显存在风险区域,可以采取定期+不定期的巡检方式,跟随季节时间发展规律,针对性开展巡视工作。如针对鸟害区,可以每年鸟类迁徙繁殖时期为重点,每间隔一个星期或一个月进行一次巡视;而在雷电危害区,则需要以6~9月为重点,调整巡视周期至每半个月一次或一个月一次。
        2.2加强交叉跨越线路隐患治理
        针对交叉跨越线路隐患治理,应从输电线路周边地质条件入手,深层次分析周边生态环境对输电线路所造成安全隐患,避开鸟类迁徙栖息地区。同时根据大跨越段特点,设置专门维护及隐患处理班组,以洪汛、大风、覆冰、雷电活动频繁季节为重点,安排专门人员监控记录并安装自动检测设备。在这个基础上,强化开展基础、地线、绝缘子、杆塔、防误动、防冰雪、测振、拉线、导线、防洪、金具、防雷等检测装置维修及分析。每间隔一定时期对导线、地线进行振动测量。结合长期不间断的覆冰、气象、雷电、水文观测记录、分析调查,可以降低交叉跨越线路隐患治理难度。特别是重污区,可以建立特殊区域隐患处理责任制度,定期测量等值盐密(表征电气设备外绝缘污秽程度的等值),了解污秽性质、绝缘子表面积污速率、污秽程度、气象变化规律。同时根据不同性质的污秽物质,确定对应的防污闪措施。随后下达通知书责令相关人员落实防污闪措施,保证交叉跨越线路隐患治理效果。
        2.3突破线路防护区树木及建筑阻碍
        针对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期间遇到的防护区建筑、树木障碍,一方面,运行维护人员可以每年植树季节为切入点,主动与线路经过区域当地政府、乡镇及村庄联系,主动宣贯输电线路周边种植树木危害。同时加强树木防护区域重点地段输电线路巡视频率,逐步形成规范的输电线路防护区域登记制度,将源于线路防护区的违章建房、其他建筑物、高效农业区塑料大棚、树木、器材丢失、挖沙取土等问题隐患逐一登记备案,做到对输电线路防护区域运行隐患心中有数。随后在每次巡视期间,主动了解重点区域隐患迹象及深成情况,第一时间利用派人蹲守、签订《安全协议》、发放《危急电力设施紧急通知单》的方式联系处理,最大限度降低输电线路危害。
        3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蓬勃发展,生产者的生活对后备电力的使用需要量在不断增长,电力系统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输电电力线路系统是构成我国现代电力系统重要组成的一部分,其传输运行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到到人们的的日常生活及实际工作。新时代背景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去贯彻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稳步推进工作进度,统筹国家方向,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使得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实现双赢。可持续发展前提是变革创新,要敢想敢做,切不可固守思维,学习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加以结合本地实情运用,使之更好地推动经济以及生态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戴传志.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中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36):108-109.
        [2]禹宏亮.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中要注意的技术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
        [3]何勇.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中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00(003):882-8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