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4142419860506XXXX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而环境影响评价则是当前预防保护环境的一个必要手段,其中包括: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战略环境评价、环境政策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评价等内容。最近几年以来,伴随着现代工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高速提升,人们的生活结构、生活环境进一步产生了极大的改变,环境污染的情况随之严峻,而环境影响评价就会进一步深入发展,逐渐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环节。基于此,本文简要说明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背景,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基于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方向,旨在为科学、有序的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方向
当前,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倡导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个主要课题。环境影响评价是避免环境污染的一种手段,现已被许多国家逐渐重视。为了有效、合理的解决环境问题,降低人们带给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环境治理中,环境影响评价这一制度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可持续理论的革新,对于环境影响评价也随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是:满足现阶段社会群体的需要而又不削弱满足子孙后代需要的发展。只有通过维护、合理使用生态环境并增强自然资源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抵抗生态抗压力,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关注政府政策对环境的影响,是一种全新的附加条件。当前,政府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内容定义为: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间的关系。不仅强调了社会需要与环境协调发展,还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之间的全面发展。对此,需通过一定的制度创新来改变人与环境的关系,激励人们保护环境的行为,强制性约束人们破坏生态环境,从而积极探索完整的共赢制度体系(保护和发展),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1]。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背景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是:对制定及建设项目工程开展后,存在及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实施预测、分析、评估,并提出预防或者是改善不良环境影响的一系列措施,跟踪监测。简单来说就是工程项目规划建成开始生产后,存在及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寻找防治污染的方法。该制度的目的是提高人们在项目工程中考虑环境的意识,以实现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2]。
三、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关系
第一,可持续发展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基于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要求纳入到开发建设活动中的重要手段。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对工业文明时期的发展道路反思的结果。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要求人们在实施各类项目之前,慎重考虑实施后所造成的环境后果,以防止环境污染,避免生态破坏,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环境影响评价则是在人们实施各类规划、项目之前进行预测、评估相关规划、项目的实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通过提出一系列防治和减缓环境污染的措施,来降低规划给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而明显改善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实现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3]。
第二,环境影响评价影响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不仅要求各项人类活动都具有可持续性,还要求人们在决策时,全面、系统评估。
四、基于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方向
第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要以预防为主。在环境保护中,预防原则是其中重要的一个规则,而落实的制度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2002年,《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颁布并实施,该制度的应用体现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性转变,从污染末端治理、事后监管转变为预防为主、控制源头,客观上革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避免了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势头。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进行转型升级。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要以预防为主,考虑环境因素,关注怎样有效避免环境污染。
第二,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有序、顺利进行的前提是环境信息公开,同时,环境信息公开也是保证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条件。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将公众主体纳入到环境影响评价决策的过程中,为公众主体提供信息,有利于公众主体的意见表达,同时,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可有效对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建设单位、环保部门进行监督,有利于促使环保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而评判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公众参与,公众参与体现了该制度的民主机制。而且,公众参与为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提供了一定的载体,可有效发挥公众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建设单位、环保部门的监督作用,从而增强环境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可有效确保公民可以生存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各效益的共同发展。
第三,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改革。为加快办事程序、简化行政审批制度,解决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发挥环境影响评价作用。
第四,下放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权限,已经不再是想放就放的了,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权限下放需要“于法有据”;另一方面,一些规模较大、高风险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权下放会更加审慎。下放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权限,需综合评估承接部门的承接能力及其条件,并重点强调要严格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责任追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比如:拆分审批、越权审批、变相审批等。由此可见,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改革,可增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效能,优化简政放权,加快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效率。
综上所述,基于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影响评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环境污染,避免生态破坏,还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环境影响评价可有效增强人与环境的相融性,维护环境安全,进一步促进我国向生态文明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郝亮,陈劭锋,刘扬.治理视角下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深圳、桂林、苏北、太原四地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的分析[J].生态经济,2019,035(001):173-179.
[2]张译,熊曦.绿色发展背景下中国林业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DEA分析视角[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0,040(004):149-158.
[3]李涛,宋沂邈.基于能值分析的环境管制背景下中国燃煤发电环境可持续性评价[J].生态经济,2020,v.36;No.354(06):19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