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气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的一项重点内容,属于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体系。同时,在建筑电气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尤其是供配电线路方面,并且结合实际情况,以此满足建筑工程对电气的需求。在建筑电气设计时,还需要注重节能,主要是避免能源的消耗,以此实现良好的功能效益,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供配电线路设计
引言
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需求上得到了显著满足,自然对建筑工程在设计施工上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使得建筑工程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建筑电气设计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功能的重要一环,而节能设计更是关键所在,通过对电气设计当中节能技术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充分认识到节能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且还可以显著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对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原则
1.1节能性的设计原则
节能性是落实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效用的最主要目的。即使建筑采用的各种电气设计具有极为先进的节能设计理念,如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法真正做到节能减排,此类电气设计的节能理念也是毫无意义。因此,建筑应用电气节能设计不能毫无依据地凭空想象,要在进行设计前做好详细的实地调查工作,明确掌握不同类型民用建筑的电力消耗情况,才能根据实际的电力消耗采取针对性的节能措施,及时控制不必要的建筑电力消耗。
1.2经济性的设计原则
在建筑方面有很多先进的电气节能设计,但是更加先进的节能设计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成本投入,一旦在电气节能应用方面的投入过高,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经济性则会降低。故而建筑的电气节能设计不仅要保证节能性,还要具备良好的经济性,不能因追求电气节能而造成其他方面的巨大投入,这与节能理念是相背离的。
1.3实用性的设计原则
不同类型的建筑在结构布局上是存在差异的,在进行电气节能化设计时应当注意这种差异性。缺乏实用性的电气节能设计无法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会给建筑的使用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其节能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建筑的电气节能设计必须以保证建筑正常使用电气功能为前提,避免因追求节能效果而忽视实用效果。
2供配电线路设计的主要方式方法
2.1线路路径和长度设计
在线咯路径和长度设计时,配电室和电箱应当接近负荷中心,这主要是避免因为线路问题,对供配电线路的运行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对低压线路半径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其控制在200m范围内,以此避免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建筑工程的单程面积相对较大的,应当配置2个或者2个以上的变电所。这样做主要是保证供配电线路的稳定性,满足建筑工程的供电需求。同时,一定要保证干线的平直性,以适当减少导线的长度,降低对材料的消耗。
2.2线路的合理布置
线路的合理布置是保证供配电线路设计效果的关键。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地埋式是供电母线布置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实际布置的时候,由于负载和运输之间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才能保证线路布置的合理性。另外,在建筑结构中,应当在电量集中的区域设置专门的配电室,以此对配电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此避免对电能产生大量的消耗。在线路合理布置的时候,需要确定导线横截面以及材料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是以铜线为主,主要是因为其安全性相对较高。另外,在布置的时候,应当对建筑工程火灾系统、通信系统等进行综合性的考虑,确保供配电线路与火灾系统、通信系统之间不会产生干扰,以此保证供配电线路的稳定性,满足建筑工程对电气系统的需求。
2.3分路供电设计
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成以后,由于内部涉及较多的负载设备,并且这些设备种类也相对较为复杂,所以对于供配电线路设计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分路供电方面。基于此,在设计的时候,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电源和接地系统,也可以设置单独的供电体系,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供配电线路的稳定性。同时,在分路供电设计时,可以在建筑内部设置供配电控制器,其目的就是保证建筑工程的供电控制效果,从而避免电气异常的产生。
2.4功率因数设计
合理的功率因素是提升供配电线路设计效果的关键。高功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无功损耗,确保供配电线路设计的效果。同时,在功率因素设计时,需要根据时间情况设置无功补偿设备,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功率的损耗,也可以有效保证供配电线路运输的质量。在功率因数设计时还需要保证低压线无功传输处于合理的范围内,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2.5接地设计
在供配电线路设计中,接地设计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项设计内容,不仅确保供配电线路与行的稳定性,也保证其安全性。因此,在接地设计的时候,可以直接接地。但是,如果保护方式不同,其分类和选择方式也有着一定差异。一般情况下,接地系统可以分为TN和TT系统。另外,设计时,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地系统。这样才能适当减少导线的使用量,以此降低不必要的消耗。
2.6防雷设计
在供配电线路设计中,需要注重考虑雷电设计,应当采用的是在建筑的顶端设置接闪带/接闪杆,并且需要加强雷电平博、耦合以及分流的效果。这样,可以有效提升防雷设计的效果。同时,在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屏蔽和降低干感应电压,并且耦合可减少绝缘电子电压电路输送量,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雷击对供配电线路的影响嘲。在安装接闪带以后,应当在第一时间完成接闪带安装环节,其直接关系到防雷系统的功能和运行效果,这样便可以快速地将雷电导人大地,以此保证各类安全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异常问题的产生。另外,在防雷设计的时候,需要在合适的位置安装避雷针,这可以有效降低雷击的概率,以此保证供配电线路的稳定性,确保建筑电气的功能性。
3节能设计关键技术
3.1变压器节能技术
主要是针对标记单位重量空载损耗进行优化设计,对负载损耗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可以通过绕组的损耗负载电流避免涡流损耗的产生,以此实现良好的节能效果。同时,需要选用低磁滞损耗和低涡流损耗的材料,以降低变压器对能源的损耗,实现良好的节能效果。
3.2供配电节能技术
在供配电节能技术设计时,应当对边变电站进行综合性的考虑,选择合理的变电站位置、电压等级以及系统接线方式等,以此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同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功能,进行无功补偿及谐波抑制器相关设备的配置,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设计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功能性。
结束语
电气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部分。建筑在投入使用后,所产生的能源消耗有很大部分来自电气设备消耗,节能化的电气设计对实现节能型建筑是非常重要的。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应用各种节能措施时,要切实做到节约电能的消耗,同时不能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邴贵滨.建筑电气中供配电线路设计的思考[J].居舍,2019(34):107.
[2]杨毅英.建筑电气的节能及供配电线路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9(15):98-99.
[3]黄达.建筑电气中供配电线路的设计方法思考闭.山西建筑,2019,45(1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