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钢结构装配式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凭借着低污染、高效率等优势实现了我国建筑工程的突破创新。下面文章主要对钢结构装配式结构优势进行分析,探讨钢结构装配式在住宅项目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项目;项目施工
引言
在建筑施工当中,要想全面保障建筑的整体质量,就应该强化对装配式钢结构的重视,围绕其制定针对性住宅技术体系,从而选择符合建筑的结构形式,这样不仅能够起到示范与引领的作用,还可以在生产建造及使用阶段保证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效果,有效发挥节能减排的作用。
1装配式钢结构的优势分析
在目前的城市住宅项目中,成本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等都是住宅项目行业的主要发展特点,而且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由于建筑行业技术的发展,建筑劳动力产能出现了严重过剩的现象,而且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使得建筑行业的施工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建筑行业传统的施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建筑行业的要求,所以进行建筑行业的技术革新已经成了当前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装配式住宅建设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建筑行业的要求,相关的生产工厂可以按照住宅项目的总体要求来提前准备预制结构的配件,待所有的配件准备完毕之后将这些配件运输至现场进行组装。从整体上来说,这种建筑生产模式完美地实现了施工与预制工作的同步进行,节省了大量的施工实践,同时也显著地提升了施工的效率。而且在装配式施工模式下,钢结构的相关构件也是提前在工厂中实现组装的,这样不但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实现了良好的成本控制原则。钢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木结构设计这三种类型是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三种主要结构设计类型,但是从整体对比上来看,钢结构设计的用料特点以及后期的加工程序都更加符合当前建筑工业化的需求,在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方面都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钢结构预制件在流水线上完成作业,这种标准化的生产可以有效地提升施工的精度,使得整体建筑设计的质量得以全面地提升。此外,钢结构设计往往需要大量的钢材参与,可以使用大开间的平面设计,可以有效地增强住宅设计的灵活性,设计出内部结构更为合理的开放性住宅。
2钢结构装配式在住宅项目中的使用
2.1BIM技术的设计和三维建模
在利用BIM三维虚拟仿真系统进行装配式建筑结构模型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到建筑的实际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并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建筑测量、组团布置等数据,可获得地质信息。同时可以利用到了BIM技术建立一个数据库,并可以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上传到数据库中,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帮助设计人员设计出高精度的结构构件尺寸数据和建筑设计。此外,通过BIM技术的运行,加强了对数据的管理,当发现错误数据和泄露数据时,及时提示报警反应,并注意设计者调整数据。
2.2基础混凝土内螺栓预埋
首先,需要加强对钢结构构件当中相关配套螺栓型号、规格、数量等信息进行掌握。其次,在对螺栓进行预埋后,需要及时做好浇筑和振捣工作。然后,在针对钢结构以及螺栓浇筑和振捣当中,可以采用塑料薄膜和黄油加强对螺栓丝扣的包裹,避免对混凝土造成污染。最后,在针对钢结构混凝土的浇筑以及振捣当中,还需要对其所产生的位移状态合理确定,并且在浇筑完成之后需要对现场做好清理。
2.3构件分段
在住宅项目工程项目实际开展施工的过程中,装配式安装的方案不仅可以全面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合理地进行构件分段能够更好地完成装配式高层钢结构施工作业,并为后期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因此,从业人员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事先对施工现场塔吊吊装能力及构件堆放场地进行充分了解,避免因受安全系数低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塔吊工作者出现失误引发安全事故;确定构件的重量限制;另外需根据运输道路及运输工具对钢结构件长度及宽度做出钢结构件的外形尺寸限制;最后,钢结构件的分段还要对制造厂的制造工艺及安装工艺有进行充分了解,确保制造厂分段制造时的成本合理,保证安装时形成稳定的框架体系及安全的施工工作面,从而确定了分段时的节点形式。这样能够为后期的拼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促进住宅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最大化发挥装配式结构技术的效果。
2.4科学地设计吊装方案
为充分保证吊装的安全性,需要制订合理的技术方案来开展整个部件的吊装施工工作,合理应用各项技术。在方案优化过程中需要严格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塔式起重机或吊机,科学布局,充分保证施工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者预防各种安全责任事故。在使用塔式起重机时,必须严格限定起重吊装范围,仔细维护周边环境,确保全面覆盖且吊装效果良好。所选择的起重机或吊机要求性能良好,通过分析各个构件重量满足起重要求,进而避免影响后续施工,同时合理设计起重高度,在可控范围内开展吊装作业,确保能够安全施工。
2.5外围墙的施工技术分析
在住宅项目的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外围墙的施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从目前的生产实践特点来看,钢结构施工中所使用到的外墙板和节点连接件主要是来自预制厂的流水生产线,施工人员在外围墙的施工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上限位点与下托点全面连接的方式进行施工的,在这样的过程中,通常还是采用全熔透焊的方式进行焊接的。其中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工作人员需要按照图纸的设计要求对重点的节点位置进行参数的标注,尤其是要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对钢结构安装的垂直度和平整度进行有效地调整,接着在预制板墙起吊之前,应当对构件的型号以及安装的位置进行再一次的核对,确认无误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从目前行业内的实践结果来看,预制外墙板的最大单块重要一般维持在400kg左右,在安装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施工的实际要求对吊车进行移动化的操作。最后,当对所有的预制构件调整完毕之后,施工人员接着就需要进行固定和焊接的处理工作,并且将预制构件的埋件与柱上的埋件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整个施工过程的构件系统更加安全与可靠。同时,需要结合科学的设计理念,在相近的工程设计模板的参照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设计难度,并且尽可能的提升设计的效率,在设计方案的严谨性和全面性上,也有着绝对的优势。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企业稳定发展的推动下,为了能够全面保证各环节施工的稳定性,则必须强化对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关键技术的应用,这样能够有效发挥其应用的模式,并在此环节实施建模,提高住宅的质量,从而满足人们对居住所提出的要求,推动建筑业现代化发展。对此在日后还需要注重装配式钢结构的应用与施工管理,强化结构体系,从而达到最大的效益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爱林.工业化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体系创新、标准规范编制及产业化关键问题[J].工业建筑,2014,44(08):1-6+38.
[2]钟杰.绿色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探讨[J].中国金属通报,2018(10):216-217.
[3]郝际平.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系统思维[N].中国建设报,2020-11-2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