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精装修与机电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11期   作者:赵洪莉 王晓宁 高建峰
[导读] 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装配式建筑精装修与机电技术要点,以此维护装饰装修施工质量。
        摘要:现如今,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逐步加快,推动了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提高,尤其是在建筑领域中,建筑装配式精装修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时间长,以湿作业为主要技术工艺,尤其是墙、顶和地面施工。传统装配式精装修施工技术存在不足,湿作业比较多,整体工序复杂,且整个施工周期长,无法确保施工建设质量,还会加大后期检修与维护难度。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建筑领域的新形势,施工技术简单,便于操作,得以广泛应用。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装配式建筑精装修与机电技术要点,以此维护装饰装修施工质量。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建筑精装修;机电技术
       
        
引言
        装配式精装修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工厂化部品应用、装配化施工建造为主要特征的装修方式,其本质是以部品化的方式解决传统装修质量问题,以提升品质、提高效率,同时减少人工与资源能源消耗为核心目标。从深层含义来讲,装配式装修是适应当前行业发展形势的一种高品质装修,推广装配式精装修势在必行。
        1装配式精装修
        装配式精装修是指由工厂负责相关构件的生产,再运送到现场组合安装的一种装修方式。如现今的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管线与结构分离等。该种装修方法可降低装修难度,加快装修进程。根据现有工程案例和资料分析可知,装配式精装修特征有:(1)标准化。装配式精装修充分利用BIM技术构建一体化模型,在模型中对各零部件的位置、参数进行计算和审核,了解部件与构件之间的关系,为制作和生产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在模型内可进行碰撞检查,削弱设备、管线、构件之间的冲突。(2)工业化。所需构件均通过工厂进行制作生产,维护型号、规格的合理性,减少浪费等问题的产生。(3)装配化。工人现场进行装配,严格按照标准工序流程完成组装工作,以维护结构的完整性。(4)信息化。构建完善的信息平台,做到信息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传输,保障参数指标的合理性,加强工厂生产的可靠性,加快现场施工进度。
        2装配式精装修的施工要点
        2.1地面装配式精装修施工要点
        地面装修施工中禁止使用水泥砂浆作为黏结材料。具体的操作流程为:先利用可调节支座完成地面或楼面的架空支撑,构建一个架空层,并按照要求科学调节支撑高度。在形成的架空层内铺设水暖电管线,利用水泥纤维板对其进行装饰,之后在这层纤维板上设置干式地暖层,并覆盖薄垫层,以达到保护效果。这一系列操作完成后,按照用户要求铺设地板或地砖,完成地面装修施工。相比传统的湿贴法,上述方法不仅削弱了施工难度,还降低了地面负荷,减少了长时间使用带来的弊端,同时也为维修养护提供了便利。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施工方法如果应用在厨卫空间、阳台等用水较多的区域,需要在地板或地砖铺设前,在地层做好防水和排水处理,将水源及时引出,以免对地面装饰材料的质量带来影响,从而缩短地面装饰材料的使用年限。
        2.2隔墙与墙面装配式施工要点
        室内装饰工程的装配式施工技术,会直接影响室内装饰效果。通常情况下,不同技术工艺的作用效果也不同,为了全面提升施工水平,应当深度探索技术工艺,掌握成熟的施工方法,顺利开展整体施工建设。在装配式装修施工中,隔墙和墙面属于重要施工环节,在施工操作时,施工人员应当详细分析墙体结构,河路选择装饰涂料,确保材料与涂料性能达标。明确墙体结构后,做好组装零件操作,全面发挥出技术工艺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合理选择墙体填充物,以此降低施工难度。针对金属板材、石板材等墙面装配式施工,应当合理掌握施工技术工艺,由于该类墙体和传统材质的墙面差异比较大,且施工技术难度较低,只需简单安装即可。


        2.3吊顶系统装配式施工要点
        在装配式建筑顶部施工中,现有装饰装修市场出现成熟的集成化吊顶系统。尽管室内吊顶多集中在厨房和卫生间区域,但是,也可以应用到卧室、餐厅和客厅等空间。集成吊顶构造如下:饰面层为成品装饰板材罩面,例如,木塑复合板、铝扣板、矿棉板、石膏板与硅钙板等,该类板材多在出厂前制定尺寸规格,同时,做好饰面图案和色彩加工。基层主要为铝合金龙骨或者轻钢龙骨。小空间集成吊顶,吊顶龙骨直接对接墙面龙骨系统,无须额外从顶面楼板结构悬吊。针对大空间集成吊顶,龙骨跨度大,需要从顶面楼板结构悬吊,防止吊顶出现弯曲、下垂和变形问题。
        3装配式建筑机电技术要点
        3.1衔接节点的设计及预留预埋
        为了让通风系统、电气设备、给排水系统等相互衔接,且互不干扰,首先要做的就是设计把这些系统需要经过的管道及线路先提前设计好,对于其中相互衔接的节点要着重把控。衔接节点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同时,要着重检查预留预埋的衔接设计处,了解这些衔接点是否符合现实需求,符合则可以进行正常施工,不符合则要采取补救方案,如果没有补救方案,则需要工厂返工,会造成资源浪费,且耽误工程工期,所以一定要把控好设计及生产环节。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因为图纸是经过严格设计后采用的,一切按照图纸进行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
        3.2排水管技术
        1)做法预制流水坡度,同层排水、隔层排水均可实现,底盘已预留好地漏、马桶等预留洞,隔层排水可在下1层吊顶内走排水管,排水管直接接入包封的排水主管内,因此排水可按正常设计,可实现集团集采。底盘采用铝蜂窝板,透热效果好,可采用地暖系统,结构降板50mm,满足地暖安装要求。采用同层排水时卫生间下沉300mm,排水管道在架空层内敷设,将留洞尺寸精确提与厂家;采用隔层排水时卫生间下层排水正常设计即可,将留洞尺寸精确提与厂家。2)管道敷设排水点位经过与精装结合,排布后由整体厨卫厂家穿底板的排水管道预埋于底板内,现场由专用配件连接至相应的卫生洁具。卫生洁具根据项目情况选取,可集采,只是地漏等配件如后期发生损坏,客户无法自行更换。
        3.3电气管线技术
        电气专业管线分离的基础是精装吊顶,在吊顶内做明敷管线以提高管线分离率,从而实现得分。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楼板内的电气配管预埋,由于叠合板地板上部现浇混凝土层厚度仅70mm,减去结构筋后,在叠合板上可排布的配管空间有限,需要尽可能对强弱电预埋配管分层、错位布置,以减少管线二次交叉,避免出现管线三次交叉的情况。户内配电箱的入户线缆外径较大,穿管外径一般为32mm或40mm,为避免入户管线与户内分支管线相交叉,户内配电箱的位置宜设于靠近户外公共走廊的墙体上或靠近入户门处。为降低叠合楼板现浇层厚度,也可将入户管分为3根小管,穿3根外径16mm或20mm管入户。照明及烟感等的接线盒需要深型接线盒,预制板上的电气点位需精确定位。与分离式做法相比,不利于检修及结构安全性,所以装配式建筑中宜尽可能多的采用分离式做法。分离式做法电气管线敷设与传统方式相比,需要注意管线的明暗转换、水平垂直转换,经过设计及现场等的多方配合与推敲。
        结语
        综上所述,在装配式建筑精装修与机电技术中,需要做好专业知识的融合,严格按照专业要求完善设计和施工管理内容,加强装修现场的科学把控,且融入安全、质量和技术方面的管控,以此满足精装修的要求,彰显建筑的实用性与美观性。
        参考文献:
        [1]高莉,郑添丰.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9):116-117.
        [2]赵宝军,祝传新,徐金诚,陈伟.装配式精装修干法施工技术在坪山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9,48(22):23-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