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相关质量控制 徐菲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11期   作者:徐菲
[导读] 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所用的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方式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工程中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要: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施工材料,主要由砂、石子、水泥以及水等依照相应的比例搅拌混合后制成。混凝土原料在拌合过程中,对其中的组分比例有严格的要求,各组分比例和添加顺序需要由专业人员按照工程技术要求进行确定。除混凝土原料比例外,各组分原料的质量也是决定混凝土整体质量和使用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所用的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方式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工程中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材料;原材料检测;质量控制
       
        
1 引言
        混凝土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混凝土的质量和应用模式对结构稳定性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决定了土木工程的验收质量。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抗腐蚀性和强度优势显著,施工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混凝土材料性能,认真分析混凝土材料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检测方式。
        2 影响混凝土检测的相关因素
        2.1 检测仪器因素
        在水泥和混凝土材料的检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试验仪器。这些仪器的质量和实际性能会影响到水泥和混凝土材料的试验结果。测试仪器对检验过程的影响有这几个方面:一是仪器的使用不符合操作规范,仪器没有定期维护保养,容易出现试验检测误差;二是在检测过程中由于水泥振实台基座不完全符合混凝土施工的要求,从而使水泥振捣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导致检测强度数据存在很大问题,不能反映水泥的真实质量。
        2.2 操作工序不规范
        试验检测工作具有详细的技术要求,为了展示原材料的真实状况,应严格按照规章秩序进行技术操作,把握重要的工作环节,采取严格的工作态度。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人员并未严格按照操作工序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导致工作记录不够完善,存在巨大的技术误差,致使试验结果不准确。
        2.3 取样缺乏代表性
        部分检测人员专业水平偏低,难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质量评估结果的可参考价值不足、指导意义不强。在取样缺乏代表性的情况下,部分原材料的质量问题未被及时发现,导致后续施工中可能会相继显现出各类问题,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影响正常施工甚至返工。
        2.4 环境因素
        水泥与混凝土的检验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检验前的环境因素也会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水泥和混凝土检测应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有效反映水泥和混凝土材料的性能。比如,当检测环境的温度较高,水泥试件破坏性检测的抗折强度值就会偏低。因为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混凝土凝结,这将导致水泥的性质发生变化。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应该关注对环境因素的把控,整个检测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
        3 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质量控制措施
        3.1 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
        有效的监督制度可以为日常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检测单位要认识到监督机制的重要性。通常来说,建设资金的金额数目较大,如果缺乏有效监督,很容易出现经济方面的违法行为。应在以下几方面着重进行监督工作:①选择合法并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提升对主管部门的监控力度,确保招标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②在检测单位进行材料检测工作时,确保不会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还要做好检测工序的监督工作,要求监督部门发挥重要的监管职能,派出专业人员进行监督,确保整个工作过程符合相关要求。
        3.2 做好真实密度试验
        真实密度是衡量砂石料质量的关键指标,其是指砂石材料真实体积的质量。

在组织真实密度试验时,可以采用李氏比重瓶法,在试验前选取适量砂石料,对其采取研磨处理措施,再转至高温环境内烘干,经称重后确定具体的重量;经称重操作后,将所得的材料转入密度瓶内,用水煮沸,期间可以发现闭口的空隙中持续存在水分进入的情况,此时可根据置换法的原理组织体积测量工作,由此确定样品的真实体积。经前述试验后,可得到试样的重量和体积,进一步计算出材料的密度(重量除以体积)。为保证试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在应用李氏比重瓶法时,可以组织多次试验,分别汇总数据,求取平均值。若试验过程中存在密度超过0.02g/cm3的情况,则需重新取样并按照相同的方法试验。
        3.3 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有效的控制
        不同混凝土的使用需求,需要根据所用原材料进行科学的配合比设计。依照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试验方式进行有效适配,可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诸多特性,不可直接根据经验进行配比。配比应依据经济性和合理性的原则。进行混凝土的配比过程中,砂石的实际含水量与配合比往往与设计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由此,在混凝土拌合前,需要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精确的测定,根据测定结果确定材料的使用量,同时确定混凝土的实际配合比。
        3.4 加强混凝土耐久性的检测
        (1)抗渗性检测。抗渗性通常是指混凝土抵抗水渗透性的能力,主要分为五个等级。在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工作中,直流电量法和NEL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方法。应严格要求试验检测人员,针对不同检测项目正确选取相应检测方法按照规范检测流程进行检测。(2)抗冻性检测。在水饱和的状态下,要求人员积极组织开展冻融循环作用检测,随后可及时观察混凝土的强度和完整性,以此判断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检测中,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混凝土材料的密实度、孔隙构造和孔隙间的冲水程度。密实度较高且孔隙封闭的混凝土具有十分优良的抗冻性能。(3)抗腐蚀性检测。抗腐蚀性检测工作中,工作人员主要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的方式检测混凝土最大干湿循环次数,并以此为前提划分混凝土的抗腐蚀性等级。
        3.5 做好检测准备工作
        在混凝土材料检测过程中,应根据检验目的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混凝土检测方案,并通过方案制定整个试验过程的具体流程。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测试介质,来提高混凝土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在开始检验混凝土之前,选择要检查的材料也很重要。为避免材料引起的误差,应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检验。对于建筑公司来说,混凝土材料检验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所使用的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及设计的要求。因此,在选择检测单位时,应该尽量选择具有高等级资质和丰富检测经验的检测单位,以此来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给检测结果带来的影响。
        4 结束语
        在时代发展背景下,为了满足现阶段的城市建设需求,应大力开展建设工程的试验检测管控工作。混凝土作为重要的建设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技术与方法的研究,采取有效的研究方式解决相关问题,提升检验效率,实现规范性试验检测管理,展现检验技术的应用优势,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在试验检测技术应用过程中,采用合理高效的检验模式及方法,不但可以保障检测的准确度,还能提升工作效率,展现工作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燕.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相关质量控制[J].大众标准化,2020(22):255-256.
        [2] 李晓彦.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相关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9(35):56-57.
        [3] 白玉瑾.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控制措施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492+494.
        [4] 杨文芳.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相关质量控制[J].智能城市,2018,4(18):99-100.
        [5] 刘晓华.水工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相关质量控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1):268-2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