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第6期   作者:周明丽
[导读] 语文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周明丽
        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      215000
        摘要:语文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主要集中于对学习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制定合理有效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其未来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自学能力就逐渐成为人才的标准能力之一。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其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对未来学习也有着很好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下面,我将围绕组织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进行具体分析。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无论学习哪一学科,养成一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提高成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中,如果学生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就更容易有意识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其中自觉预习所需要学习的新文章,就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教师要明确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准备好学习所需要的工具,并且对将要所学的文章做好预习,提出自己在阅读当中所出现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听课,这样才会最大程度发挥出预习的作用,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学生文章中的陌生字词,练习其书写方法,并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此来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这进行一系列的教学后,鼓励学生自行大声朗读文章,以此加深对文章知识的印象。其次,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其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这样在以后的自学时出现问题,学生就会有讨论的意识,以此不仅可以提高团队协作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思考能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当中的《升国旗》时,教师在课前就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在家中自行阅读文章,以对新知识得到一种浅层理解,并且运用互联网去查询一下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准备好笔记本,并在课前提出自己所提出的疑问,对疑问进行解答后,再开始教学。在对知识进行一个全面讲解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提出比如:“在升国旗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习这篇文章后,对升国旗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等等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思考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
        小学时期的学生一般年龄较小,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这一特点,从这一方面出发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中,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方式之一,教师要在课堂中多创新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神吸收语文的重要知识。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基础,当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充分地激发,学生才能更加有注意力的去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转变教学思维,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从教材当中挖掘重要的知识内容,结合其知识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身临其境的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由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当中《大禹治水》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鼓励学生回到家中去查询与这个故事相关的延伸知识。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文章中的重要内容,对故事进行一个概括。然后可以进行课堂课本剧的表现,找一个同学扮演大禹,一些学生扮演平民,通过课本剧之间人物互相对话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在课堂上创造出一定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样的创造教学情境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表演的过程中对文章进行思考和理解。
        三、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下,教师往往都只注重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位置。而教师又比较注重课堂中的时间,从而导致并不会留给学生太多时间去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这样的教学思想会严重降低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失去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就要不断转变教学思维,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并且,在阅读前,教师还可以基于文章内容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自主阅读的作用,为小学语文课堂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其自身发展也有着很有利的作用。
        结束语: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课堂中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思考。长期下来,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会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雪梅. 浅谈如何组织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J]. 新智慧,2020(04):111.

[2]肖全胜.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J]. 名师在线,2019(34):26-27.

[3]田丽红.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2018(03):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