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唤醒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陈媛秋
[导读] 小学的教育过程中,德育非常重要。我们面对可爱的学生
        陈媛秋
        源城区高莲小学 广东 河源 517000
        摘要:小学的教育过程中,德育非常重要。我们面对可爱的学生,脾气秉性、习惯好恶皆不相同,无论是犯错误还是其它事情,如果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势必捉襟见肘,难以奏效。应巧妙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常识和自己的智慧去教育学生,用良好的师德形象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为人师表。教育的目的是“唤醒”,是唤醒学生的内心,使其从心里产生一种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也就是教会学生做人。
关键词:故事叙述;声东击西 ;安慰同情 ;冷却遗忘
小学的教育过程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小学德育就是对小学生进行的道德品质的教育行为,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的教育、政治方面的教育和道德方面的教育,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道德的教育活动。因此,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引导学生付诸实践,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也就是说,培养儿童的德育,教师一定要用心呵护,因材施教,讲究教育艺术。
    一、以“故事叙述”创新德育教育模式
小学生对故事总有着好奇之心,总有着向往之情,因此在教育学生的品德行为时,我们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法进行引导、晓之以理,也就是现在提倡的叙事德育。叙事德育是教育者通过叙述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或生活事件,影响和促进学习者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习者品德发展的有效方法。教育者叙述的可以是现实的直接生活经验,也可以是间接生活经验——如寓言、童话、典故、人物事迹、成语故事等,通过对叙事内容的理解、反思、讨论、评价,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过程。叙事德育是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不是简单地叙述一个道德事件,而是要在道德事件叙述的基础上,借助事件本身所蕴涵的道德价值观加以分析,讨论、提炼,从而去理解人生、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和社会,进而达到道德自我建构的目的。叙事德育可以运用到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中,可以应用在教学上和班级管理上,尤其是在主题班会课中效果更为明显。叙事德育由教师叙事,也可以由学生自我叙事,可以是德育的方式和学生品德自我教育的方式,也可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
    二、以“声东击西”唤醒问题生的行为美
声东击西原文是“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本计通过佯动,掩盖真实的进攻方向,造成敌人的错觉,吸引并分散敌人兵力,从而能在真正的进攻目标上出奇制胜。声东击西之计广泛应用在战术、商界、谈判、案件侦破等各各领域。?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特别是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就是一种谈判。实践证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要时要制造假象,虚实并用。虚,要貌似真,隐其势;实,要显其质,显其神。利用此计,教师就能控制局势,将教育于无声无痕之中,自然通畅,水到渠成,必将棋高一筹,稳操胜券。
五年级,我担任了小浩的班主任,一开学我就发现他非常积极地帮助老师搬书、分发新书,在分配劳动任务时也极力争取。可好景不长,才过两个星期,有女同学哭着向我告状,说小浩经常欺负她。我听后没有马上批评小浩,放学后,我把他单独留下来,让他放下书包,和我面对面地坐着,我非常诚恳地拉开话题:“今天,老师想和你随便说说心里话,不知你愿意吗?”“愿意。”他捎了捎脑门,奇怪地问:“讲什么呀?”“随便,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说回家先做作业,再和同学玩,然后吃饭、看电视、睡觉。我微笑着听完他放学后的“计划”,并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之后,我提示他:可以说说白天的事,比如怎样对待朋友、同学,特别是对女同学。之间,我并不揭穿他欺负女同学的事。

聊着聊着,快五点多了,我拿出一包饼干递给小顾,他开始还客气地推,但我说:“没关系,现在已经放学了。说得肚子饿了,吃吧。”说完,我自己先吃了一块。我发现,他慢慢的放松了戒备,用两个手指捏了一块饼干,但没有放到嘴边,讲话声音也大了,我觉得他的心情已经放松,是正常地和我在交流了,就切入主题,重点围绕班级名言“态度决定一切,行动就有收获”要求他积极上进,遵守纪律,友好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将近6点,临走他让我写张纸条好证实他在学校和我谈话,免招爸爸的打,我给他写了,他很礼貌地和我道别。
一个多月过去了,不能说小浩进步很大,但是没有出现欺负女同学或打架的事情,虽然学习成绩还是在后面,但至少作业的书写比以前认真多了。
教育无痕。对于有些学生,特别是不吃“硬”的学生,如果教师在教育的时候直奔主题,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抵触,甚至是敌意的情绪。而如果教师能够采取迂回的“战术”,顾左右而言它,循序渐进地进入主题,就能使学生放松警戒,自然接受。
三、以“安慰同情”处理中等生的小错误
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能接触到这样的一些学生:他们成绩一般,但心地善良,偶尔犯犯错误。面对这些学生,如果满腔怒火地训斥,会使他们诚惶诚恐,心理紧张,越紧张越会犯错。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学生和他们的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是我工作中一直在琢磨的事情。经过对这些学生的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   
你对他的安慰,其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教训,如果他对你的安慰不起任何疑心,则这种教育便愈是能够收到效果。我想,当你告诉他说许多的人也犯过同样的错误的时候,他是料想不到你会对他说这样的话的,因此,你采取在表面上同情他的办法就把他的错误纠正过来了;因为,对一个自认为比别人高尚的人来说,借口别人也有这样的例子来安慰自己,那是很可羞的,他将明白,他今后顶多只能说他并不比别人强了。   
四、以“冷却遗忘”维护优等生的自尊心
学生没有到十八岁就是未成年,他们的自觉性不是很完善,一些学习成绩好的优等学生就是自觉性好一些,这些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强,但也不可避免会出现小错误。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自己错了,而且要巧妙地让他们懂得“闻过则喜”、“见贤思齐”的美德,以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案例: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班上的小童气呼呼地跑来向我告状,说小芸值日逃跑,一放学就溜了。小芸是学习特别好的学生,平时也很乖,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我安慰小童后,决定第二天再处理。可是,我临时接到任务,第二天出去外面学习了,等回到学校时,早已把这件事忘了。中午下班后,只见小芸不好意思地向我手中塞了一封信。原来,她是来向我承认错误,解释了那天她没值日的原因是妈妈生病了,她要去幼儿园接弟弟。她还说谢谢老师维护她的自尊心,让她有思考改正的时间,并保证以后一定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最后还画了个笑脸。我庆幸那次外出学习,要不然我马上把小芸叫来说一通道理,即使她接受了,认错了,也是很委屈的,甚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不会快乐。教育并不是像平原地区的玉米或水稻播种那样,面对整齐划一的田地,用机械化的方式撒种,秋后就可以收割。教育如同园艺师,面对一株株形态各异的花木,需要用心琢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习性,进而区别不同对象来修枝剪叶、灌溉施肥,使之成为美的化身来装点世界。
我们面对可爱的学生,脾气秉性、习惯好恶皆不相同,无论是犯错误还是其它事情,如果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势必捉襟见肘,难以奏效。应巧妙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常识和自己的智慧去教育学生,用良好的师德形象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为人师表。教育的目的是“唤醒”,是唤醒学生的内心,使其从心里产生一种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也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如果做到这样了,就真的无愧于教师的光荣称号了。

参考文献:
[1]姚中华.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 ].才智,2015,13(11):119-124
[2]王芹.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鲁东大学,2013,11(14):132-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