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左丽1,2,马国玲2
[导读] 在当今素质教育影响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
        左丽1,2,马国玲2
        广元天立国际学校,四川广元628017;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广汉618307)



        摘要:在当今素质教育影响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学生在努力学好课程知识同时,还需要向多个方向全面发展,高中教学因此面临着“如何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和多方面发展前提下,使学生掌握好、掌握牢书本知识,使教师将传统低效的课堂教学转变为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一重要问题。目前,虽然有很多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方式,但是作为一种全新教育模式的研究,有必要将探索深度和过程内容尽可能详尽,本文通过引入具体实例来佐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效果,并给出提高实践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


一学习兴趣助推数学学习有效性
        提到“数学”这个词可能是无数高中生的痛苦。经常听见一些关于数学的调侃,诸如“厉害的是真厉害,不行的是真的不行”一类词[1],这就不得引发我们思考,数学真很难吗?高考是全国统一的权威考试,让我们看看近两年的高考数学数据(见图1)。







图12019-2020年高考数学平均分直方图
        从图1中可看出,总分150分的数学考试中,2019和2020年文科和理科平均分均没达到及格线。根据往年高考真题统计[2],难度型题1~2个,大题1个,中等难度型题大约占40%,而简单题型占50%以上,这表明:高考考试中,只要做对简单型题的学生大概率能及格。根据真题统计,考试难度不大,但是要求学生对数学整体知识掌握要求较高。一张卷子体现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那种需要“天赋”才能解答的题有,但是很少,其量也就1~2题,大部分题都是基础题,中难度题也是套路很清晰,因此,总的来说,真题成绩体现的是学生的计算能力。
        然而,为什么数学说的这么简单,但分还是这么低呢?主要原因在于兴趣问题。很多学生有一种想法:就是看着数学(或者看着计算量大一点的题型)就想放弃,不想练题、也不愿练题,对数学的兴趣低迷,学习效果自然就差[3]。殊不知,数学计算能力都是通过后天练习才具有的。所以,只有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学习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有效性
2.1掌握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学习能力
        不同数学基础可以分为很多种,如依据学生学习能力、数学兴趣程度划分等。这些划分方法,需要老师对学生有一定了解。根据上课状态、听课效率和考试成绩,学生可划分三类[4]:一类为“好学生”,即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紧跟老师脚步进行有效学习,当然这类学生只占小部分;二类为“中等或普通学生”,这些学生占到全班的大部分,其共同特点是听课时偶尔会出现走神,这将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幅下滑;三类为“差学生”,占到全班的一小部分,这些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或者因为某种原因就是不听课,也不跟着老师步伐走。
        以上三类概述,能准确反应班级学生的学习分布和特点。当老师清楚自己班级同学分布情况,下一步便是“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类型制定方案,提升其数学有效性。然而,判别学习有效性最直接依据就是成绩,这个成绩包括班级最高分和班级平均分。

对于数学这类很有思维性的学科,提高第二类和第三类学生数学成绩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做对数学试卷中占比达60%的基础题。
2.2用最简单的方法提高学习有效性
        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就得从课堂入手。还课堂于学生,让其思考知识生成过程主动积极地学习,学习兴趣的养成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有利于学生课堂紧跟老师脚步;课后巩固有利于学生消化知识。因此,兴趣是保障、预习是条件、课堂是阵地,课后学习便是应用与拓展的纽带,去观察、去发现、去归纳、去探究、去应用,每个环节习习相扣,只有做好每个环节,认识数学、感悟数学、学习数学,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三运用数学思想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3.1数学思想的重要性
        现在教学,多数老师喜欢根据考纲,采用知识灌输与题海战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自主独立思考和类推学习思维消灭怠尽,学生面对灵活多变的问题十分吃力,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逐渐降低,学习成绩因此得不到提升。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出,许多数学教师对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有了深入认识,认为:教学中穿插数学思想,将学生从固化思考方式引到灵活的数学思维,不仅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还可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遇到问题能举一反三,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学习能力和兴趣,也即提高了数学成绩。
3.2数学思想的作用
        数学学科不仅是主要知识点的堆积,也是一门灵活多变的科目,简单的知识点堆积很难解决灵活问题[5]。学生考试不及格不是不熟悉知识点,而是败在思考方法和解题角度上。传统教学方法在数学思想上没有给予重视,学生不能在零散的知识中找到共性,不能在解题中串联各个知识点,导致解答问题困难。数学思想可以让学生学习思维清晰,掌握各个知识间的规律和共性,形成坚固的知识树,还可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探讨、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的作用是一个引路人,而学生是探索知识、学习知识的主体,因此,教师教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思维后,学生解题中会有极大兴趣。
四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数学效率
4.1数学与实验相结合
        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会用到许多公式,这些公式是一些符合、数字的结合体,呆板、不形象,这对培养学习兴趣十分不利。如何让公式变得形象生动呢?可通过数学与实验想结合的教学方法。例如,设计莫比乌斯环实验,授课时,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揭密实验结果,会大大提升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其学习效率。
4.2数学与历史故事相结合
        趣味性对提升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教师可在数学教学中引入趣味性很强的故事,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如高斯计算数学定理,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伽利略质疑权威等。因此老师可从这一思维角度出发,发散性思考类似于此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此提升其学习效率。
五结论
        在我国数学教学中,老师和家长都对学生提出十分高的要求。我们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然后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法,提出实践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数学与实验相结合、数学与历史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加数学学习趣味,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侯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赵燕皎,李晓琪.北大海外教育.第三辑[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
[3]忻再义.名师成长与教学创新.中学数学学科教学特色提炼专辑[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4]肖娅丹.英语游戏在高职院校分层教学C级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7(5):156-156.
[5]陈静,徐昕.走向优质-数学分册[M].学林出版社,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