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玲
贵州省桐梓县第四中学 563200
摘要: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善用分层递进法,不仅从初一到初三逐步深化习作教学知识内容,也要在不同学段的不同教学模式中分层递进教学手段,为学生设计有层次化的教学方案,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与水平,进而达到初中生习作能力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分层递进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分层递进法的教学思路
需要明确一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发展进步,逐步体现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能力。具体来讲,本文提出几点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分层递进法的基本思路。
(一)增强词汇积累,提高运笔能力
语文终究是一门语言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教授学生正确的词汇用法,为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深化作文习作学习过程奠定基础,这也是学生提升运笔能力的第一步。具体来讲,首先要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量,确保学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能够积累文字、词汇、句子,为学生日后的习作过程奠定基础。
1、教师需要了解并深度挖掘学生的习作需求,明确作文教学的方向,此时可采用分层递进法,分别将字、词、句作为前期教学的重点,深层次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辅助学生做到对文字内容的合理整合。
2、教师要通过作文教学来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考量学生词汇积累基础上,还应当培养学生的语文思想情感。
3、教师需要重视对词汇的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思维,结合文本阅读帮助学生更多地提炼生字、生词内容,并优化教学运用方法,如此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促进学生对于语文内涵的深度理解,教师就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词汇积累习惯。例如,教师可教授学生正确做笔记,持续不断地训练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要求学生主动摘抄存在于教材文章中的各种美词、美句,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内容,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写作素养,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语文情感,这对学生习作运笔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二)积累习作的素材,提高表达能力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但是学生可能在习作过程中仍然处于思想空白,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其习作状态没有发生改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教师的写作教学手段相对匮乏。为此,教师需要丰富自身的写作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例如,可采用分层递进法为学生打造生活化的写作教学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内容让学生的写作氛围更加多元有趣,与此同时,它也可有效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更要增进学生情感体验,这是因为初中生地生活阅历较浅,情感意识也不够丰富到位,所以对于某些写作资源并不敏感,较难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有效内化,所以教师必须借助生活元素的优化来为学生创造写作路径,例如,扩写习作方式。这一方法能够逐增强学生对于文字的写作力度,促进学生在写作练习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的出彩内容。再者,教师在创新写作教学形式方面应该运用到多样化素材,结合当前的教材文本资料、新媒体生活等,强化学生的知识汲取能力,可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分享学习成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亦或者教师可在网络上为学生整合写作教学资源,通过微课、应用软件、幻灯片等形式来融入习作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意识,如此也能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习作任务。
(三)活跃语文思维,提升习作创造力
在活跃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敞开习作大门,提升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这里可继续运用到分层递进法展开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追求实现在习作过程中的量变到质变,在融合人文素养内容的基础上,追求学生语文基础的有效提升,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写作教学体系,突显写作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不断活跃自身的语文思维,提高习作创造能力。简言之,教师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方案,首先引领学生夯实习作基础,提高习作能力,确立“由浅入深”的教学方针,确保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习作知识学习,最终完成习作任务。其次,教师要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将这些价值观念有效地导入到学生的习作学习过程中,从根本上启发学生完成习作学习的过程。例如,教师要坚持教会学生“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基本教学原则,不断丰富创新教学方法,推动学生提炼语言用法,总结习作经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习作创造能力。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分层递进法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习作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来设计各种教学内容,确保学生的习作质量与习作水平能够有效提升,优化教学内容的设计,确保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为此,教师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在该基础上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在本文看来,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采用分层递进法需要从初一到初三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环节、深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教学内容,所以下文也基于这一规律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以求提升学生的语文习作能力。
(一)初一阶段的小升初有效衔接,词汇丰富积累
在初中阶段,在教授学生语文写作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针对学生小升初的有效衔接,如此操作是因为小学与初中阶段的语文作文教学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在小学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词汇表达方式以及写作的表现形式。而在初中阶段则不然,教师要求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融入更多情感与思想,甚至还要满足习作中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融入。在充分认识到二者的不同后,学生在心理上就能做好准备,在教学方式与内容上逐渐实现小升初的有效过渡,例如,学生能够在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时进行丰富的情感表达,最终明确初中作文习作学习的真正目标。
(二)初二阶段的习作练习,阅读积累
在初二,教师在引导学生习作练习的基础上,也希望鼓励学生多阅读思考,教师可围绕学生的具体习作特点展开教学过程,深度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并在该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习作练习。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展开阅读鉴赏教学过程,阅读一些优美文章,通过展开共同阅读、分析过程,结合基本内容、文章深度思考阅读文章的中心主旨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精妙之处。
(三)初三阶的开拓思维,创新培养
在进入初三阶段后,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意识,确保在语言文化上、习作练习中都追求创新发展。要想让学生真正跳出传统思维模式,让学生从更多视角观察、描述事物,例如,同样一个故事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分别从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进行观察、描写,最终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有效培养与活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创作思维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的重难点教学内容,它在教会学生初中语文习作的基本标准与要求后,也希望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分层递进法引导学生学习习作,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水平,从初一到初三分阶段性完成分层递进法教学的过程,为学生带来各阶段截然不同的习作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黄德福.论分层递进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语文,2019(15):49-50.
[2]俞乐.分层递进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8(27):22-23.
[3]纪蓉芳.分层递进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8(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