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幼儿 润泽童心——中班《找春天》主题墙的个性创设与有效利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第6期   作者:常熟 方嫣
[导读] 环境是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环境是利用好主题墙对幼儿进行隐性教育
       常熟 方嫣
       常熟市谢桥幼儿园 江苏   215500
       【摘要】
       环境是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环境是利用好主题墙对幼儿进行隐性教育,从而让幼儿在这个环境中与环境进行欣赏、学习、互动,促进他们多方面能力的共同发展。然而在这个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始终是这个环境的主要角色。无论是从创设思路、创设内容还是创设形式上来看,这些灵感的获得都是源于幼儿本身,从而使主题环境美化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引领幼儿能力水平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主题环境;环境创设;自然材料;形式;游戏联动

【正文】
一、“偶遇”思路,积淀作品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里,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公。《纲要》中指出“环境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所以我们在构思思路时得从幼儿角度出发,可以是他们的喜好或者想法。
       (一)捕捉灵感——“怜”花
比如在我们开展的主题《找春天》创设环境前,在美工区发现了女孩子对“花”非常感兴趣,有女孩子喜欢画花,有的喜欢用皱纹纸卷花,还有树枝上轻黏土贴花等等。所以基于幼儿“兴趣”出发,我们准备将他们各种各样的花设计为本次主题墙的重要元素之一。花虽然是孩子们偏为喜爱的物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更像是春天的代表、象征。看似只从幼儿“喜好”出发的设计却与大众的眼光不谋而合了。在后续的区域游戏中我们将孩子的“花”作品都一一收集好,有的放在竹筒里,有的夹在美工区的展示架上。
        
       (二)发现生活——“惜”枝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在幼儿日常生活里并不为少见。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涵盖了很多的生活环节,比如:饭后散步、吃午饭、吃点心或午睡等。在某次的散步活动中,今天轮到我们班的孩子去前操场捡树叶做义工。几个小霸王总是喜欢比谁剪得树枝多,一抓就是一大把然后把它们握在手里比谁的武器更大更威风。眼看着孩子对树枝的喜爱心切,于是在我的提议下孩子们把小推车里的树枝都收集了起来带回了教室。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再熟悉不过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在“课程游戏化”的引领下,幼儿的生活环节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死板,教师们多了放手的机会,在孩子们自由自主的散步活动中悉心发现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为我们的主题墙谋划谋策。
     
二、“靠近”风格,统一色材
  班级里的环境不仅仅只有主题环境,还有很多其它的环境。比如:游戏环境、常规环境等。所以在布置我们每一期主题墙时,首先要做的是考虑所选的色调。由于班级里大部分墙面都是用蓝色的吸音棉填充,所以在配色上我们应以“蓝色”或靠近蓝色的冷色调进行装饰。
  (一)调主色——显“和谐”
       由于我们班级的墙面使用的是深蓝色的墙纸,所以应该以蓝色为主打色,考虑到班级环境色调的整体性,在《找春天》主题墙板块色彩设计上我们采用了“深蓝浅蓝对比”的方法定色彩,这样就能兼顾班级整体环境色调,不会使我们的《找春天》环境显得格外突兀。背景色作为主题墙额主色调是给人视觉冲击最强烈的,所以在这个“蓝主色”的基础上再进行小面积的装饰、布置不会影响整体的色彩,主色调的选择会决定环境颜色的和谐性。
 (二)选主材——显“自然”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可见幼儿园环境对幼儿教育性,可是那么多环境的背后也就意味着需要准备大量的材料去布置、装点。

“节能环保”是一直在倡导的,所以幼儿园里也不例外,在布置主题墙环境时我们不光要用一些不可替代的一次性材料,自然材料也逐渐成为了环境的主流。
 幼儿园里的自然材料其实很多,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留个心那就会发现自然材料比比皆是。我们幼儿园每周幼儿会开展“饭后劳动”——捡树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总会发现有几个天性活泼的孩子喜欢捡起地上的树枝,把他们当做某种特定的物件,一捡就是一大把。孩子们既然这么喜欢收集树枝,然而树枝又是一种自然材料。基于这个点出发,我们就决定将孩子们心心念念的树枝带回教室,于是就产生了“做花”游戏的灵感。

三、“选位”合理,彰显亮点
   当开始布置主题墙环境我们首当其冲就是选定它所在的位置。位置很关键,既要满足幼儿经常的视线范围,又要为了能进一步挖掘主题墙的价值留有余地。
       (一)区域游戏之延伸
       我们班的主题墙位置是在电视机的两侧,高度适中,与孩子的距离较近,非常利于孩子们欣赏作品。在开展区域游戏的时候,这面主题墙起到了一个“展示架”的作用。就在一旁美工区制作、绘画完的孩子们对自己新鲜出炉的作品会非常有成就感,他们渴望自己的作品给老师、同伴欣赏和表扬。出于这种心理下的考虑,我们在区域游戏时将主题墙与美工区完美地衔接了起来。主题墙上我们老师会放一些陈列孩子作品的容器、底框等,方便孩子完成作品后将自己的作品直接粘贴在框里或是直接呈放在容器里。以《找春天》这个主题为例,孩子们在美工区泥塑的各种各样的花就可以直接插在主题墙上的花瓶里展示。这既能满足幼儿的相互展示、相互欣赏和互相学习、借鉴的需求,又方便了我们老师完善了主题墙的内容,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角色游戏之平台
       学习性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的一个小分支。幼儿园游戏还包括了创造性角色游戏、户外游戏等等。在主题墙面前我们摆放了一个货架,这个货架上也投放了很多容器盒子、篮子等。一些多余放不下的美工作品孩子们就会放在这些篮子、盒子中。在创造性游戏时,这个地点是我们是一个小超市的游戏,所以选取这个位置创设主题墙既便于幼儿游戏取材买卖也是为不同游戏更好地发挥墙面的价值做好铺垫。

四、“牵动”多元,放大价值
  如果说主题墙单单是一面固定不动的墙,那产生这种想法一定是没有正确解读幼儿的心理活动。在上面我也提到了主题墙鱼区域游戏和角色游戏的整合,将这面墙赋予了更多的涵义,将“一墙多用”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一)游戏联动
“游戏联动”的方法是我们第一考虑到的。在开展创造性游戏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孩子的作品进行买卖,在开展区域游戏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个更大、更全面的展示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就像《纲要》中内容与要求所倡导的“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的活动。”孩子们的美工作品在这面主题墙上不单单美化了我们的班级环境,更大价值上为孩子后续开展小超市买卖活动打好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用自己的审美去甄选自己喜欢的作品,这既是一种美的熏陶,又是一种多元能力的提升。


(二)幼幼互动
       孩子的作品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互相欣赏、买卖,因为这些作品是他们的用心之作,所以从设计理念、意图上他们更有发言权。特别针对一些有想法的孩子来说,他们在买卖过程中会向小顾客介绍自己贺卡的特点“这里有一朵花,代表春天到了的意思”、“这个束鲜花是红色的所以是玫瑰花。通过买卖自己的作品孩子们有了更多交流、介绍的机会。此时的交流不是假想出来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自己的已有操作经验进行介绍买卖,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沟通与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都随着游戏的深入开展不断发展着。

       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对幼儿的影响虽然是隐性的,但却是巨大的。随着“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不断深入,主题墙环境创设不再凸显“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更不再是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趋势。把主题墙的“主人”还给孩子,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富于变化、利于互动、便于交往、乐于体验的环境。让主题墙饰真正放射出绚丽多彩的光芒,成为孩子心中的依托,让主题墙饰伴随着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