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远景
福田区上步中学 518000
摘要:诵读教学法是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然而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这有多种原因,从地域方面来说,诵读教学意识存在差异。在经济发达地区,教学思维开阔,师生都更容易接纳新思想,教育发展落后地区则不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中学教育教学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对诵读教育越来越关注,且这一趋势也势必将延续下去。
关键词:中学语文;诵读教学;改进方法
引言
中学语文教学当中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就是诵读教学。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课程的不断改革和不断深化,中学语文教学要不断加强诵读教学,尤其要严格要求学生提高诵读能力。
1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的困境
1.1教师讲解的内容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阶段语文诵读教学,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因为诵读教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有些枯燥,学习的过程当中更难以理解当中的某些字词,或者整篇诗文的意境。若老师对于诵读教学内容的讲解过于局限和狭隘,就会使学生无法融入诵读教学当中,更无法在诵读学习的过程当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理解诗中的意境。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会导致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出现不足,也就无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积累,这就使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找不到学习的兴趣,失去对诵读的积极性。而且,现阶段中学语文诵读教学当中,老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阶段,学生的思路受到老师的牵引,无法做到独立思考,这样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失去了兴趣。学校和老师要针对这一现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足够的关注,还要积极采用内容分析方式,对之前的教学不足进行完善。这种教学现象的出现还在于老师对于教学的课程研究不够重视,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和教学理念培养程度不够,陈旧的教学方式对于当下教学环境下的诵读教学产生了阻碍,也不利于诵读过程中营造课堂的生动活泼性。
1.2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完全诠释诵读教学的整体性
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的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学阶段学生对于诵读学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中学教学课堂上,老师往往不能够诠释出诵读教学的完整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对于诵读的讲解往往是针对整个句子中的某个重要的考点,如“某个字的意思”或者是“某个词语的意思”,教学比较片面,不具有整体性。比如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往往会提问学生在一篇文章当中某个字的具体用法,某个字用在哪里好,或者是某个词放在哪里比较恰当。老师的讲解内容还主要针对整篇文章当中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老师往往是通过拆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整篇文章的讲解,来挖掘诵读的内涵。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诵读教学的整体性,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会导致中学阶段诵读教学的困境,不能将诵读教学的整体性完整地呈现给学生。
2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的改进方法
2.1树立诵读教学意识
广大师生要树立正确的诵读教学意识,改变师生对诵读教学的不正确认识。在实际情况中,诵读教学的开展往往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而困难重重。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的中学,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当的诵读教学。各个中学的管理者、语文教学的从业者都应该转变教学意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循序渐进地开展诵读教学。
2.2创设诵读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对教学效率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早读课堂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对早读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懈怠心理。长此以往,会降低早读课堂的效率。营造良好的早读诵读教学氛围,学校要从制度建设入手,通过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引导和鼓励中学语文教师开展高效的诵读教学活动,形成良性互动;第二,教师要在诵读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激发学生诵读的活力和热情;第三,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指导,从思想上改变对诵读的抵触情绪,认真融入教师努力营造的诵读教学氛围中,进而养成诵读习惯。
2.3加强诵读技巧指导
首先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是诵读的基础,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才能事半功倍。因此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促进其记忆背诵。其次掌握好诵读时间。研究表明,睡觉前和醒来后是记忆的黄金时段,这也是我们给识记类学科设置早读的依据。早读诵读时间不宜过长,以半个小时为宜。时间太短收不到良好的记忆效果,时间过长,学生则会产生疲劳、厌烦的情绪,影响学习效率。最后掌握诵读遍数。我们常说“熟读成诵”,那么诵读的文本到底要读几遍才能达到最佳的识记效果呢?以一首五言绝句为例,研究表明,最佳的诵读遍数是五遍。第一遍整体感知,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第二遍结合注释,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第三遍尝试背诵,了解生疏点;第四遍强化记忆,熟练掌握;第五遍尝试回忆,复习巩固。当然,由于个体记忆能力和学习基础存在差异,在诵读遍数的掌握上也不能一概而论,而且诵读效率的有效提升除了技巧点拨外,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也是其关键。
2.4丰富诵读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网络的发展,利用互联网与课堂结合,人们发明了越来越多新颖的讲授方式,老师讲课风格多样,也更加吸引学生。传统的中华诗词的最大特点便是讲究句与句、词与词之间的押韵。每首诗词都有它自己的音乐节奏与韵律,再配上旋律的音乐,就更容易在大街小巷吟唱。有的古诗词本身的节奏感就很强,音乐人谱曲后,便作为歌曲流传开来。教师在上课时借助互联网,播放不同歌手演绎的古诗词歌曲。学生欣赏不同版本古诗词歌曲的优缺点,从而找到合适的诗词诵读情感。教师理清古诗词所描写的具体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给学生展示古诗词描绘的画面,把无形的文字转化成有形的画面。丰富诵读教学的形式,调动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发挥充足的想象力,理解一个又一个完整的诗词画面。而这些诗词画面又与学生自身的生活情景有关,也使得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自身的实际经验融会,帮助学生进入到作者所描述的诗歌情景中,更能体会作者的思想内涵。学生所能想象的画面就不只是作者文字所展现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突破自身局限,拓宽思维。
结束语
中学阶段对于诵读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文学素质以及基本人身修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全面提升了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学生来说,在中学阶段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只有自己深入地去理解感悟,才能够将诵读的文章变成自己有意识的知识,成为自己可以利用的有价值的文化,以此来充实自己的人生。同时,学校和老师也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对经典诗词歌赋的诵读,有效地实现对中学生管理教学的渗透作用,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性情发展和气质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友章.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之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27):229.
[2]刘洪敏.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166-168.
[3]林挺.高中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D].厦门:集美大学,2018.
[4]晏萍.在诵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34-35.
[5]许春.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分析[J].黑河教育,2018(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