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预警管理应用 吴雅波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吴雅波
[导读] 摘要: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工程建设安全问题不断被暴露出来。
        余姚市舜水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余姚  315400
        摘要: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工程建设安全问题不断被暴露出来。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建设时,因管理疏忽难以顾及全面,导致施工人员面临更多安全隐患。这些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差、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安全意识,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就会引发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不仅会给施工人员带来生命威胁,还会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并采用更加先进的预警管理方式开展这项工作。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预警管理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预警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经营风险不断加剧,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获得一席之地,需要企业适应各种新的变化,主动调整自身的工作模式,把提升财务风险的管控能力作为自身工作的核心,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预警机制,确保企业能够实现稳定的运作以及发展,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预警管理的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随着居民对住房需求的不断加大,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宏观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业的带动下也在不断的发展,加快建设信息化大都市,随着越来越多的施工项目逐一落地,现有的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飞速发展的施工管理需求,施工企业在承建工程项目中所面临的工程量十分繁多,具有遍及范围广,施工周期漫长等难点。而手工的多项目管理方法效率比较低下、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沟通不及时,从而造成了时间、金钱和人力的过度浪费。但现有比较成熟的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未侧重于计划进度管理,不能够对项目中快延期的工期节点进行智能化预警,不能够起到全局管理的功能。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设计了建筑施工智能化监测预警管理系统,通过提前对工期节点进行不同程度级别的预警,解决了管理者亲临现场进行监督和办公不便,同时还可以进行跨地域办公,通过该平台将各项工作任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合理科学的进行流程化管理和组织,使工程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保证了任务按时完成。为企业建立了一个全面共享、高度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避免了各级人员不能及时沟通、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物力以及人力的损失。
        2建筑事故的成因分析
        2.1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浅薄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事业正在不断地增长,但是,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建筑工程施工作业量大,并且难度极高,很多工人是因为高薪酬参加这份工作的,但是,大部分工人往往来自农村,其知识水平偏低,缺少施工作业的知识,对安全并没有很强的意识观念。在建筑录用工人的时候并没有对其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相对一些基本的操作工人并不熟练,这也增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当然,一些企业在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导上并没有给予太多的专业知识,未能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人员没有尽到自身的职责,对于作业现场的管理并不严谨,从而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幅度提升。
        2.2缺乏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情况极为复杂,通常在管理工作中需要对现场的施工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管理,在安全管理方面同样需要进行现场的安全监督,以便于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安全事故往往具有突发性,难以进行提前的预估和防范,这就需要提高对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的重视。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的缺乏将难以避免突发性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施工人员违规操作造成的高空坠落事故,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督,就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人员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时督促施工人员进行改正。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还需要对安全防护设施的情况进行监督,包括高脚架的固定情况、设备的停放情况、安全通道的畅通情况等,使施工现场处于更高水平的安全防护之中。


        2.3建筑材料和机械
        建筑材料在建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将对项目的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当施工管理部门控制整个施工过程时,要求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控制,严禁将不合格的产品运到施工现场。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使用了许多机械设备。管理员需要科学地管理和维护这些机制。施工人员需要正确理解机械设备的运行规范,确保没有违法操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预警管理应用
        3.1完善安全预警管理机制
        对安全预警管理来说,需要将预警分析放在重要位置,并涉及监测、识别和诊断等内容。施工中会面临多种风险因素,需要加大监督力度,对施工状况了如指掌。同时,在面临监测信息与相关问题后,也要深入进行剖析,将存在的安全风险确定下来,针对最终结果和程度,需要科学合理进行评估。一般情形下,可采取专家打分法、核对表法、情景分析法等。建筑企业可巧妙地借助BIM系统,以此为基础构建相符合的三维模型,全面、准确地模拟整个施工环节,并根据所收集数据找到安全风险重点监测对象,进而以此为依据构建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机制。
        3.2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理
        首先,建筑企业应该派遣相应的负责人员对作业现场进行考察,观察容易形成危险的地段以及可能存在危险的项目,并且要对作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尽可能地将安全事故的发生降至最低;其次,在施工作业之前,管理人员要对现场的设备进行全方面的检测,要保障机械的完整性,对于那些老化磨损严重的设备要及时地更换,如需要比较大型的机械设备,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并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查;最后,在日常的作业过程中,安全管理者要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普及以及相对应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还要对施工作业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防演练,当作业现场出现突发情况时,可以有效地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3.3提升项目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在建筑建设施工前,要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召开施工图纸会审和方案研究部署会,按照设计图纸认真研究制定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编写有针对性的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书及安全防范措施,组织项目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工序施工作业班组长、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培训,使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班组作业人员知悉并能掌握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增强安全技术交底意识,按照作业标准组织施工,从而能指导施工班组规范作业,减少质量隐患,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进一步提升施工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实施。
        3.4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安全监督机制是保障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当前大部分建筑工程都建立了安全管理工作体系,进行施工管理工作。但是,管理人员工作开展的效果和安全管理是否落实并没有相应的监督和约束,这就造成了安全管理体系处于无监管状态,一些责任意识淡薄的管理人员很难主动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约束,能够避免管理人员懒散的工作作风,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为建筑工程的安全实施提供帮助。
        结束语
        总之,建筑建设项目的质量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有了创一流的质量精品意识,就能创建一流的精品工程,才能更加突出安全管理工作,科学且高效的预警管理不仅可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而且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提升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吴森林.建筑安全事故的成因及预警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与创新,2020(09):110-111.
        [2]周建兵.浅谈预警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20,39(05):133-134.
        [3]赖忠楠.预警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门窗,2019(21):2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