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化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李成强
[导读] 摘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建设可进一步提升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明确农村生活污水及治理现状,探究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从而提升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推动农村进一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湛江正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524018
        摘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建设可进一步提升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明确农村生活污水及治理现状,探究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从而提升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推动农村进一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建设
        前言: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工作持续深化落实,各地立足于农村当地的实际自然情况和生活污水具体特点,以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污染治理有机结合为原则,将生态理念融合在设施工艺中。但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具体建设和运作过程中仍存在着部分问题,限制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更好地发挥效用,因此当地环境治理部门应重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标准化建设,通过完善设计和工艺来提升污水整治水平。
        一、农村生活污水及治理现状
        (一)农村生活污水特点
        相比于城市较为规整的建筑布局,农村住户分布存在零碎分散的特点,其生活用水点数量多但分布散,每户的单位用水量较低,不利于统筹管理。且农村居民除了有日常的生活污水排放外,在进行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废料和垃圾。面对较大的垃圾排放压力,农村的排水管道设计不够完善,导致污水的收集处理能力较低。部分地区农村仍未建设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通常是采用直接排入明渠的方式处理污水。且农村污水排放量不稳定,水量变化情况较多,排放时间多集中于早晚两个时间段,其余时间段流量较小,降水会直接通过明渠进入污水管道系统。
        (二)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在设计规划上存在不合理现象,其配套协作运行能力差。在进行农村污水管道规划建设时没有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导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无法开展正常高效的工作。其次农村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过程中缺乏资金支持,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建设管理水平,其自筹资金能力更是极为有限,引进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技术无法达到标准化要求,从而使设施和技术的安全稳定性得不到保障。目前市场上充斥着质量不均的各类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农村环境管理部门在进行挑选使用时面临一定的困难。最后,农村污水处理运行管理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和监督,往往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监管和维护。处于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厂通常规模有限,设备人员不齐全,污水处理设施出现问题时也无法给予及时的维修养护,从而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受到一定的阻碍。
        (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实际要求
        在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温度降水、居住分布、人口规模以及排水特点,立足于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调整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要将污水治理与资源有效利用有机结合,并配合一定的科学技术和生态理念,采用集中和分散相协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模式;要加强污水源头控制和废水回收再利用工作,通过开展改厕等措施减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压力,并利用生化技术对生活废水进行处理再利用,提高农村水资源的利用率;要实际考虑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特殊性如时段集中性、污水间接性和水质波动性,并注意冬季低温天气等因素,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水力负荷承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并适当提升其抗低温的防冻性能,保证其在全年全季节都能平稳运行;要明确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标准,充分考虑其排放去向和再利用效率,并结合国家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具体规范,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标准化建设。
        二、提升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的具体路径
        (一)污水管道网建设
        为有效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建设水平,首先应做好农村污水管道网的规划设计工作。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污水收集网建设模式。

针对临近城市郊区的农村,应在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的同时加入雨水管道建设,与城市市政的雨污收集处理系统相衔接。针对无法接入市政雨污管网的村镇可以单独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并将污水引入当地自建的污水处理厂中进行集中处理,雨水则通过自流的形式汇入到临近水体中作为地表径流的补充。针对远离城市的相对偏远农村,需暂时采取雨污合流收集的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边沟进行管网设计,并在边沟下游处添设截留装置,然后将截留的生活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期要逐步完善雨污分流建设。
        (二)提升污水处理技术
        目前适合农村进行的污水处理技术重要有三种,分别是物理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和生态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具体指过滤、沉淀、吸附等手段,这种污水处理方式可操作性强且效果收益较好,运行期间不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稳定性,较为适合农村进行生活污水处理。生物处理技术是指沼气池、化粪池、厌氧处理池等,这种技术手段需要投入的维护成本低适合农村的资金条件,且运行操作简单易上手,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生态处理技术则具体指人工湿地、生态护坡和入地渗滤等,投入资金少,后期维护流程少,且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和生态保护性。
        当前阶段在农村可行性较强的处理技术手段是生化处理技术和生态处理技术。若只采取好氧型生化处理设施系统,需要的资金成本较高,而只采取生态处理设施系统,在冬季容易受到低温天气的影响降低处理效果,因此最匹配农村进行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思路是增强厌氧型生化技术的应用,合理运用接触氧化、混合液回流等手段,并适当结合生态技术手段,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能力并有效进行成本控制和监督管理。
        目前AOE组合技术工艺可以有效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标准化建设,AOE模式即A段厌氧处理系统、O段好氧处理系统和E段生态综合处理系统,A段可有效降低有机物污染负荷和反硝化,O段可实现有机物的充分降解和氮、氨的硝化,E段则利用生态手段净化去除有机物并强化氮、磷的处理效果。
        (三)完善农村生活污水监管体系
        要通过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监管体系来促进污水处理设施的标准化建立,首先应建立合理的监管机制,统筹管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的各类问题及后续养护,对实际建设工作采取定期专项检查和随机工作抽查,严格检查生活污水的进出水水质对比,一经发现问题要由管理部门督促其即刻整改。其次要适当增加对生活污水设施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纳入到当地政府财政预算中,财政部门可以在拨付资金前进行充分考察和审核,若具体的污水处理工作效果良好则还可采取一定的资金奖励以形成工作效率的良好循环。最后要充分发挥农民在污水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并建立一定的责任小组,由基层干部发挥带头示范效用,带领普通群众杜绝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改善其不合理的用水排水习惯,共同打造健康干净的家乡水生态。
        结束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标准化建设水平可以有效改善农村水质污染,净化水环境从而加速农村生态环境的修复,打造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从而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檀雅琴.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J].净水技术,2021,40(03):88-91.
        [2]陶昱明,孙芸,徐佳莹,赵鸣秋,杨小丽,宋海亮.农村分散生活污水的AO滤池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工艺及资源化再利用[J].净水技术,2021,40(03):99-105.
        [3]潘伟亮,练春江,曹云鹏,罗玲利,余薇薇,毛羽丰.生态滤池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季节特征分析[J].水处理技术,2021,47(03):106-109
        [4]赵娴,于麒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施工、验收问题及策略[J].居舍,2021(06):1-2.
        [5]张胜祥,张声皓,孙云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处理工艺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4):118-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