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大数据的环境监测与治理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李琳
[导读]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充分的对大数据思维及技术进行应用,具备着众多的优势,也是顺应我国环境治理领域发展的总趋势。
        盘锦市绿色服务发展中心   124000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充分的对大数据思维及技术进行应用,具备着众多的优势,也是顺应我国环境治理领域发展的总趋势。对此,文章基于大数据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监测;治理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不断被国家及相关部门加以重视,与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相关的项目数量与日俱增,仅仅依托于计算机技术是难以对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所产生的数据展开有效的分析,工作效率已经难以使工作需求得到满足。基于大数据下能够实现对海量数据展开有效的整合与分析,促使各项活动在开始斩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加精准的数据信息。
        1.重要概述
        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对海量数据展开获取、存储、管理等处理目的,属于一项数据集合技术,在数据采集、最终分析等环节相比于传统数据软件工具都要具备绝对优势。现阶段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大数据采集技术、大数据存储技术、大数据预处理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等等,与之相对应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工具等都是比较多的。大数据技术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数据量巨大,可以说是海量数据,其中包括着图片、声音、影像以及文字等众多的数据形式,都属于非结构性数据。但是,这些数据通常情况下都属于原始数据,为了保证数据分析实现高质量完成,就必须将其进行转化,使其成为可具有结构化、可量化特征的数据。大数据技术具有众多的优势,在处理海量数据的时候不仅具有非常高的效率,还是得数据处理过程更加简单,大数据技术在抽样调查方面相比于传统模式下的抽样调查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体现出非常显著的优势,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财力的损耗。大数据技术在实际开展数据信息处理的时候,能够针对预期研究的相关信息实施相应的约束限定,进而使得数量化管理模式得以实现。因此,在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信息处理的时候,将会对于传统模式下的因果关联方式进行放弃,并在数据关联内在的规律方面来直接针对数据信息展开分析与处理,使其在实践之中的应用体现出的优势更加显著。
        2.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与治理中所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技术在当前阶段的应用中,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在环境监测与治理当中的应用更为显著,其中产生影响最显著的问题主要有数据整合管理中面临的难度较大的问题,数据实际应用中存在过于基础性的问题、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成本比较高的问题等。站在数据整合管理难度较大的角度来分析,在具体实施数据监测工作的时候,常常因为监测设备的先进性不足、监测人员的综合素养不足等匀速,对数据整合处理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这就使得所获得的环境检测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站在数据应用基础化的问题角度来分析,当前阶段对于大数据技术方面的应用,依然存在着比较单一的问题,环境监测与管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在很多领域之中都与之息息相关,促使全面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的有效构建,在当前阶段已经是大数据技术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阶段对于地图信息应用方面的研究是最为广泛的,在其余方面均的提升空间也是非常大的,在大数据技术使用中依然存在着基础性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站在大数据技术应用成本较高的问题来分析,环境监测与治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都需要对对相关技术实施相应的技术加持,比如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以及数据库建设技术等,这就决定了其投入的资金成本非常多,这就使其在环境监测与治理中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具有非常大的约束性。


        3.浅析基于大数据的环境监测与治理的相关应用措施
        3.1针对大数据的精准性与应用范围进行提升与拓宽
        现阶段很多大数据公司都纷纷与研究院之间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并通过对环境公共数据与相关研究院进行联合使用的方式下,使得数据分析研究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可信度,进而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将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处理气候问题、PM2.5环境问题的时候,大数据技术已经能够针对各种类型的排污监测点,开展相应的环境监测数据整合工作,能够全面有效的对土壤的p H值、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监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下,使得多元主体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方面的认知程度得到了全面提升,现阶段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方面不再局限于专门的气候机构及管理部门,越来越多的群体力量参与其中。因此,对于真实数据信息的利用,在社会各界的引导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大数据技术自身是拥有动态网络体系的,并且具备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获取的数据结果也极具精准性。
        3.2加强环境大数据系统构建的力度
        环境大数据系统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构建的时候需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工作:⑴充分地对相应的环境信息进行理解与明确,然后再针对大数据技术所采集到的相关信息数据,展开初步的筛选工作,促使后续数据整合工作与处理工作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⑵在具体实施环境大数据系统构建的时候,需要给予其高度的重视,加强监测区域内设备与人力布设的合理化程度,生态环境较为薄弱的监测区域,需要增设相应数量的环境监测站,重点针对各种污染问题展开动态监测,比如空气质量、水质污染问题、土壤酸度问题等等。⑶环境大数据系统的有效构建与充分应用,能够使环境监测数据与治理信息实现共享的目的,促使信息传递与处理的速度都能够获得有效性的提升。但是,由于环境大数据系统在实际构建中,会涉及到众多专业性的知识,这就需要由各个与之相关的职能部门共同进行参与,所以相关的职能部门就需要将原来传统的工作模式进行转变,基于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促使信息资源的多元交互处理加快了发展速度。
        3.3加强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力度
        大数据基础设施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实施统一管理平台的有效构建,促使建设出的政务数据基础信息库具有统一性特点。与此同时,还需要构建起相应的通信网络,并保证建设出的通信网络具有广泛性特征,这样在后续实施环境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的时候,才能够获得更为良好的条件。此外,对于空间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方面,也需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促使环境监测数据在即时交换方面的速度能够加快,针对环境数据资源展开有效性的整合,进而使得大数据管理能力与应用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时候需要结合以下两个方面实施:⑴针对现有法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活动,促使他们的职业素养能够得到持续提升,能够使环境监测与治理的具体需求得到满足;⑵在优秀人才引进方面需要加大力度,以保证构建起的工作团队更加具有专业化、责任意识强的优势。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不断加大了力度,已经逐步针对环境治理展开了有效性的创新与转型,积极的引入新型信息技术。基于大数据技术下开展环境监测数据整合与分析工作,能够帮助工作人员进一步对后续环境治理的思路与方向进行明确,为环境管理的决策者提供的信息特更全面、更精准。
        参考文献:
        [1]孙一宁.基于大数据的环境监测与治理研究[J].智能城市,2020,6(22):123-124.
        [2]田华.大数据下的环境监测治理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6):56.
        [3]龙文麟.基于大数据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对策探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10):156-158.
        [4]王茹.基于大数据的环境监测与治理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