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人们生活、休息的地方,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是否符合自己的居住需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建筑规划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物的风格、使用价值以及功能等的统一、高效规划,尽可能地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发挥出来,提高建筑功能的协调性。本文以鹤山古劳镇鹤山峻廷湾项目为例,对其建筑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可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鹤山峻廷湾;规划设计;定位;设计要点
前言
随着环保、绿色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住宅规划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追求舒适的同时更希望其贴近自然。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是以居民居住的舒适性为核心,以小区便民服务项目为方向。它所涵盖的规划内容非常多,包括小区内的景观设计规划、小区内休闲区域设施设计规划、小区内交通道路设计规划等综合区域设计规划。在现代的建筑小区设计规划中,设计人员一定要更加注重小区整体性和协调性,加强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使小区环境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满足人们的要求。
1 工程概况
鹤山峻廷湾项目总占地约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项目暂分四期开发,首期为190套别墅社区,二期、三期、四期以洋房产品为主。该设计减少地面上车道空间,大大增加小区内公共绿化面积,让住户享受更多自然园林的悠然及邻里活动空间,同时没有车道也让你放心老人、小孩到小区内随意玩耍。
2项目定位与设计目标
2.1 “城央生活”
项目与鹤山中心城区一桥之隔,通过新环路与中心区连为一体,是当地稀缺性强的大规模、高档次的居住社区;
2.2“城市生活典范”
增加消费者对郊区社区和城央高档社区之间的差异的了解,让消费者能够感受到城市中心居住城央社区所带来的优质生活配套、升值潜能、居住环境以及教育配套的感受。
3 规划设计原则
3.1 设计目标——绿色居住区的营造
在建设绿色居住区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原则,基于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和谐发展之上努力朝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进。运用现代科技成就,结合当地资源环境,尽可能地利用自然条件满足居住区居民生活的需求。在打造绿色居住区的过程中,充分融合自然和技术因素,尽最大可能地保护好居民的居住空间与身心健康。
3.2 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
居住区的主体是居民的居住,“以人为本”的本质是以人的实际需求为根本点。此次设计重点针对居民的文化背景、年龄、爱好、职业等群体的具体需求,建立多层次、多水平的住宅类型。站在居住者的心理需求的角度看,我们积极地设计出居住舒适度较高的室内外空间环境。站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的角度看,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彰显人文关怀,营造出安全、舒适的生存空间。
4 建筑造型及空间组织
本设计建筑以行列式布局为主。在建筑空间排布上,充分考虑塔楼与板楼的相互结合、空间效果,形成“点”、“线”结合的有机布置。
这种布局的好处在于朝向适宜,通风和日照良好,利用住宅间的绿化景观设施弥补其已造成的单调呆板的感觉。
还有沿周边布置住宅,它的好处是利于节约用地,形成较好的围合空间,也掺杂这自由的住宅布局形式,总体形成混合式布局,沉稳中带有活跃元素。布局建筑物时注重考虑其朝向、位置、高度。住宅层数的设计以多层为主,同时采用高层建筑。多层住宅以多层为主体。其形式多样,包括梯间式、走廊式、点式以及其他跃层住宅。合理规划住宅间距,不仅单独考虑采光,同时了解通风、消防、管线铺设以及视觉卫生等要求。
建筑造型上,强调小区的整体性与多样化的和谐统一。整体性主要体现在设计手法的统一上,即独特而一致的外形识别性,统一的文化氛围和景观协调性。变化性包括建筑轮廓线富有韵率的变化,不同组团的建筑在造型上的可识别性等。在设计中我们尝试提炼出某些新颖独特的建筑造型、符号和色彩,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反复运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环境和小品中,并加以局部变形,成为小区标志性元素。在高层住宅顶部的电梯水箱间采用水平遮阳板式的造型,形成本小区独具一格的标志形象。在建筑立面造型上以竖向划分为主,采用白色的窗框和彩色的构架为主要构成元素,局部加以变形,既简洁、明快,又鲜艳醒目。这一构成手法统一在小区内的各项建筑及小品上,令小区整体和谐统一,具有一致的文化氛围和统一的景观效果。
5 单体户型设计
在住宅户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着重思量功能空间分区因素,最好做到干湿分离、公私分离、餐居分离、动静分离。户型朝向做到大部分房间朝阳,公共区域重视采光条件及空间感受,尽量做到自然采光。
5.1 商品房设计
因为家庭不同,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构成以及居住习性存在差异,再加上居住者的生活水平与经济条件所彰显的层次差异,因此,在设计商品房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不同的标准与要求进行设计。目前,户型主要包括两室两厅、一室一厅、三室两厅等,均为明厨、明厅、南北通风等,借助设置户内楼梯构成不同标高,打造功能要求存在差异的空间,采取时尚的、现代化的大起居室,小卧室的设置,改善住宅的居住的环境,提高住宅的空间感。
5.2 公建设计
公共设施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共享的公共设施,一类是专有的公共设施。之所以如此设计,主要是因为考虑到了空间的私密性和社会性。小区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小区共享与组团专有。在设计广场以及商业街等景观与区内活动空间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人的审美方式与行为心理最大限度地提高使用者的参与感与互动性,将空间处理工作做到位。
6 景观绿化设计
景观在塑造过程中注重两种居住区景观的构成要素即:一种是物质的构成,一种是精神文化的构成。绿化设计采用的植被选择无毒无害、落叶、落花、落果无危害性且能有效吸收噪音等要求。小区的绿化景观设计主要以“绿”为主,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采用地面、地下以及高低错落的布置方式,使得小区景观绿化富于变化、充满活力。
当人们所处的观景线比较长时,极易产生视觉疲劳感。因此,我们在处理观景线空间的时候结合了地形因素,合理地优化线形与视角,增加了趣味度。
在进行景观规划细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选择了石板、木料等自然材料作为构筑物材料,把控景大树当成点缀草坪的媒介,以此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休憩场地。
7 结语
综上所述,创造和谐的生态的住宅小区应成为新时期住宅小区的建设、规划设计的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建设生态景观和绿化,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有助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为人们创造更适宜居住的生活家园。本工程以各项设计要点为依托,对住宅小区建筑进行了规划,不仅提高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且使小区环境得到了改善,取得了良好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小慧.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的主要构思与设计方法[J].门窗,2014(1).
[2]郑宏飞.重庆某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分析[J].才智,201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