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水利局盖孜力克镇水资源总站 843600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对于以农业为支柱性产业的广大乡村地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为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部分乡村地区由于缺乏淡水资源、配套水利设施不足等原因,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得到了严重限制。因此,需向缺乏淡水资源的乡村地区大力推广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向农民普及节约用水和节水灌溉的相关知识,从根本上扭转部分地区因缺水而导致的农业发展停滞不前的现状。本文首先系统分析当前推广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现有的、适合乡村地区现状的节水灌溉技术,提出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措施。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
引言
近年来,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迅速,带动了广大乡村地区的农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水是生命之源,农业发展以水为本,但很多乡村地区严重缺乏淡水资源,并且仍然使用传统的、落后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不能合理利用淡水资源,造成浪费淡水资源的结果,进一步加重了淡水资源流失的趋势,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成本,对当前进一步推行农业现代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造成了阻碍。同时,落后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诸如大水漫灌式的灌溉方式,不仅严重浪费淡水资源,还会因水量过多造成氧气不足,农作物死亡的现象。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推行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技术,科学灌溉、有效灌溉,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利益和发展前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1.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意义
1.1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的现状
部分乡村地区由于常年平均降水量偏少以及多年来大力开采地下水,使得该地区总体处于缺乏水资源的状态,农田水利工程能够所使用的淡水资源也相应缺乏,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足够的清洁的淡水资源供应,淡水资源的缺乏限制了该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制约当地的农业发展。同时,由于部分农村居民缺乏节水意识和节水灌溉的相关知识,仍然采用传统的、落后的农田灌溉方式,无法使用科学有效的节水灌溉设施,严重浪费淡水资源,进一步造成该地区淡水资源的贫乏。而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使用,通过普及节约用水的和节水灌溉的知识,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当前农业用水紧张的现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农业生产较为依赖气候条件,但气候条件的变化无法准确预测,“黑天鹅”式的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了阻碍,尤其是干旱灾害。传统的、大水漫灌式的灌溉方式对干旱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弱,从而在干旱年份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而在雨水充足的年份,传统的灌溉方式又造成了淡水资源的浪费,无法做到在两种气候条件中进行调节。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在雨水资源充足时期对大量水资源进行保存,用于应对干旱灾害,能够有效调节两种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从而不仅达到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也总体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发展。
2.节水灌溉技术总结
2.1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可以根据灌溉方式的不同分为两大类:地面灌溉和地下灌溉;根据技术的划分又包括脉冲灌溉、滴灌技术和括微喷雾等;如果根据微灌技术多使用的设备仪器的类型进行划分,有可分为重力微灌和常压微灌。在实际应用中,地下灌溉是应用最多的微灌技术,所谓地下灌溉,即在农田中铺设输水管道,通过管道将水送至农田,再通过管道上的微小孔径对农田进行灌溉。
2.2喷灌技术
由于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特点,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应用中,喷灌技术是最常用的灌溉技术。喷灌技术的使用与微灌技术相似,都是通过在农田中铺设输水管道,利用压水泵或动力机将通过管道输送至农田的水均匀喷洒在农作物上,但喷灌技术的喷洒方式与微灌技术不同,喷灌技术的喷头比微灌技术的大,不需要通过滴灌、渗灌和小管涌流等途径。
2.3行走式灌溉技术
行走式灌溉技术是指:用动力机械工具搭载喷灌设备,随着动力机械工具的移动将水资源喷洒在农田中,从而在农田实现移动式灌溉。行走式灌溉技术在淡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农村地区广泛使用,该项技术在具体操作上没有难度,且不需要另外的辅助工具,普通农户利用拖拉机即可进行灌溉,不仅提高了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也降低了农户的灌溉成本,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灌溉效率和质量。
3.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3.1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
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具有节约水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优点,相关农业部门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向农民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鼓励农民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做到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实地了解农民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例如:是否存在资金上的困难;是否缺乏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相关知识;是否存在管理上的问题等。在全面了解当地实情的基础上,展开多部门的协商工作,解决农民在使用节水灌溉技术过程遇到的阻碍,让农民切实感受到节水灌溉技术所带来的的优势,从而达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目的。
3.2合理设计节水灌溉方案
节水灌溉方案的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应用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前,应首先实地了解当地农田的具体情况,如:农田的耕种类型、农田的面积等,并根据当地农田的地势、淡水资源储量、历史气候条件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方式,设计科学合理的灌溉模式。另外,节水灌溉方案的设计还应注意农作物的种类,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生长周期,从而在同一时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同,因此,应科学把握灌溉时间和灌溉用水量。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部分乡村地区仍然使用落后的、传统的灌溉技术,对淡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深入基层,系统分析当前乡村地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在符合乡村地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应用科学而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乡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卢解.分析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9,39(20):59-60.
[2]朱文慧.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的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6):86-87.
[3]周承泰.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与关键技术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