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李姣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李姣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基础设施。
        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3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提高其建设水平,应将新的海绵城市理念充分融入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工作中。通过对雨水的处理有效缓解城市缺水问题,减少相关内涝灾害的发生,这也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及其具体应用现状,论述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的主要优势和原则,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对策。希望能对相关工作人员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排水设计;市政道路
        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内涝、径流污染、缺水等诸多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建立完善的雨水排水系统,形成“海绵城市”的概念。目前,海绵城市的概念已逐步应用于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市政道路的结构设计中,可以使城市道路与周围环境更好地结合。在雨季,它能体现吸水、渗水、蓄水、净化水的功能,在适应环境变化和面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柔性”,为城市的健康和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海绵城市理念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根据雨水管理的目标,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新理念。运用这一建设理念,可以有效提高雨水资源循环管理和防洪减灾的质量。海绵城市可通过雨水资源化利用,实现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立灵活的水资源管理系统,为优化排水系统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相比,海绵城市具有很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的主要优势和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加强雨洪管理,其在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合理应用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海绵城市的理念可以提高城市雨水的利用率,通过雨水的综合回收利用,有效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其次,通过建设海绵和地下管网,有助于完善城市给排水基础设施,有效缓解气候和环境变化对城市的影响。此外,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整体形象,增加城市的区域绿化面积。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自然环境为原则,以保护城市防洪为主要核心内容,在具体设计中注重经济性和适用性。
        具体而言,海绵城市概念的应用原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态保护原则。在设计工作中,要结合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减少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防洪防涝的原则。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中,要结合道路周边环境和区域气候条件等相关因素,做好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利用,有效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第三,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应坚持节约的原则,由于其建设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应坚持节约成本。第四,个性化原则,各个城市的建筑布局和道路规划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一)道路横断面设计
        在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中,传统的方法是利用横坡使其向外倾斜,从而呈现出两侧低中间高的道路横断面,使雨水汇集在道路两侧的雨水格栅处,然后流入雨水管道系统。这样,绿化带一般比行车道高。利用海绵城市的概念,路缘石将放置在行车道的水平面上,绿化带将低于道路。这样,路面积水将首先排入凹面绿化带。绿化带内的土壤吸收足够的水分后,剩余的水分通过格栅排入雨水管道系统。

同时,在雨水干管的设计中,可以选择渗水井的形式,便于收集道路上的积水,收集的雨水可以通过渗水井流到更深的一层,补给地下水。
        (二)道路景观的设计
        在城市发展中,道路绿化带的建设非常重要,它可以净化汽车尾气,保护环境,缓解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视觉疲劳。绿化带与当地气候环境密切相关。坚持因地制宜,同时要综合分析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洪水标准与土壤的差异,合理设计传统道路绿化带和新型道路绿化带的参数,提高蓄水排水效果。一般来说,新路的参数要比传统路高。合理应用海绵城市理念,道路设计为中心绿化带形式,可以将雨水合理排放到绿化带中。同时在绿化带下设置碎石沟,快速收集多余的水分。另外,采用单独的绿化带形式,再通过专门的绿化设计,充分发挥绿化带植物的作用,同时对水流方向和水流方式进行优化设计,使雨水能迅速流向绿化带,能起到雨水的蓄积作用,从而大大节约人工绿植的浇灌。
        (三)人行道与车行道设计
        现阶段,我国城市人行道与车行道的路面都呈现出非透水性质,往往会出现路面积水问题,不仅影响了道路交通,也很难实现地下水的有效补给,甚至还会发生热岛效应。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选择特殊材料或是新型材料,把人行道、车行道设计为具有良好透水性能的路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径流量,使地下水出现回流,从而避免发生路面积水问题。此外在进行人行道与车行道设计时,应该选择透水沥青材料完成路面上层铺设,选择非透水材料完成路面下层与基础的铺设,这样不但能够实现路面吸水,也能够避免雨水渗入地基,切实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四)与城市绿地衔接设计
        若是市政道路的附近区域包含了城市绿地,则应该将两者进行有效衔接,从而就能够将路面径流进行分流,切实发挥出分流作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一般情况下不同的地域采用的道路与绿地衔接形式也有所区别,具体如下:①水资源相对比较匮乏的区域,因为需要收集、存储以及利用雨水,所以就要借助于排水管把路面中的雨水引流到湿地,然后经过净化处理之后存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水资源。②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的区域,应该选择雨水截污净化处理技术,将处理之后的雨水排放至绿地,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径流洪峰;针对道路径流应该选择雨水花园或者是植被缓冲带等实现雨水的净化处理。③径流污染的区域,需要先完成有效的污染控制,一般情况下是采用雨水花园、植草沟以及植被缓冲带等措施,实现雨水的净化处理之后将其排放至绿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在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中更好地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做好相关规划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在对城市影响最小的情况下,有效地进行建设,使海绵体设施发挥最佳性能,提高城市雨洪管理能力,解决缺水问题,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源铭.“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2020,27(01):248-249.
        [2]丁锡峰.“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4):231-232.
        [3]沈倩.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门窗,2019(23):152.
        [4]武朝阳.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5):239-240.
        [5]张林厂.试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3):272-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