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241
摘要:人们在城市中进行生活和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各种人工建筑设计,同时,城市建设中还会融入很多园林绿化等自然元素,以此来加强城市整体环境的均衡性。很多生物因为难以适应被污染的环境,数量逐渐减少,甚至出现了生物物种灭绝的现象。因此,加强城市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显得很有必要。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1 城市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现状
随着城乡融合进程的进一步加大,城市有大量的人口涌入,为此,就需要占用更多土地去建设房屋,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如此一来,土地资源紧张,一些生物的栖息地不断被侵占、被剥夺,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到了威胁,长此以往,将导致物种难以在整体的生态系统中更好地生存,最终导致部分生物逐渐消亡。
当前我国社会已经对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加强了重视,但其认知仍存在局限性,且保护的力度仍有不足,并未健全和完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相关机制。为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就需要不断加强建设城市环境,完善园林绿化工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机制,以此实现城市的更好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相处和谐。
2 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作用
首先,园林绿化对城市的整体形象有着重要影响,在各个城市中,园林绿化都是非常被重视的重要建设环节。园林绿化质量不但影响着城市的空气质量,同时也提升城市的宜居指数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现阶段的城市建设中,越来越重视园林绿化工程。其次,从市民的角度来看,现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久居在钢筋水泥组成的建筑丛林中,人们对自然、绿色更为渴望。优美灵动的自然环境以及清新的空气,能够让人得到片刻放松。基于此,需要不断优化城市园林绿化,以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3 城市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具体对策
3.1 在园林绿化中积极践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首先,在城市园林工程建设中,要全面、准确地调研和分析区域内物种的各项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以此确保后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其次,就城市园林的发展而言,生物多样性可以加强绿化以及生态平衡工作的潜力。如果园林绿化中的生物种类较少,则园林系统也就相对单薄,在面对一些气候灾害或病虫害问题时,不具有较强的应对能力,并使园林工程失去其功能性。再次,可以分析不同物种的特性,然后针对其特点加以利用,通过对本土生物物种进行驯化,全面发挥出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和作用。此外,可以对不同种类的乡土植物进行科学搭配或组合,发挥其合理的作用,不仅能够更好地提升园林绿化工程的美观性,还可以更好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当地的植被更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最后,通过科学措施增加绿化中植物的种类,并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植物来吸引其他生物,同时要注意加强其分布的均衡性。一方面可以实现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绿化工程的质量,更好地保障生态平衡,实现城市建设的更好发展。
3.2 将绿化规划细化到城乡交错区域
若想更好地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就需要保证城市各绿化带之间具有明显的强联系性,从而各种生物物种才可以实现更好的迁移和繁衍。城乡交错区域是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分割地带,加强此区域的园林绿化工作,在此区域建设生态工程,可以为各种动物的迁移活动提供条件支持,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在未来的城市绿化发展中,必然会不断向乡村倾斜,并且园林绿化工程也会具有更为明显的群落性、功能性、多样性以及生态性,很多本地的乡土物种也会更加受到重视,并积极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以及物种多样性保护工作,最终实现城市与乡村生态环境共同发展。
3.3 进行植物配置,构建园林绿化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我国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生物控制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它不仅有效地对园林病虫害进行了防治,还为植物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想合理地使用生态控制技术,就要了解实施园林病虫害防治的目的不是有意去打破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平衡。所以,在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本地气候和环境的特点,制定合理地生态控制措施,可以利用物种多样化的特点,建设一个园林绿化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害虫可以被自己天敌消灭,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化学药品对土壤的伤害,还能提高防治的质量。在这种模式下的病虫害防治才是可持续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首先收集园林绿化环境的相关资料,不断地分析植物防治前的生长条件以及防治后的生长环境,从而加强生态控制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所以,合理地利用生态资源去营造一个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系统,在加强对病虫害防治的同时,又能绿化生态环境。但是,还要注意的是,首先要根据当地植物的生长分布特点,科学有效地配置园林系统中的物种,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加强对园林病虫害防治。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第一时间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植物的生物学特征,然后制定具体的生态控制计划,从而促进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
3.4 进行科学的生物防治
生态控制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保障园林环境的基础上,对园林中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同时,生物防治措施作为生态控制中的重点,所以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应用生态控制技术的同时还应该重视生物防治手段,对生物防治的措施进行不断分析,通常可利用害虫的天敌和无公害药物等自然因素进行园林病虫害的防治,通过借助生物与生物的食物链间的关系,加强对园林病虫害防治。这样的防治措施不仅尊重了自然法则,还保护了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对生物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地加强对园林病虫害的防治。
此外,由于在一个园林绿化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害虫以及天敌之间是相互制约的,这样的理论依据给园林绿化病虫害生态控制提供了基础。所以要想加强对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就要通过借助害虫天敌和病原微生物等物种来消灭害虫,对生物控制措施进行科学和合理地应用。与此同时,由于这种方式可以在不破坏园林生态系统的情况下对园林病虫害进行防治,所以这项措施在实际的园林绿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要想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园林病虫害的防治,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对生态控制的措施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它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4 结语
若想更好地推进城市发展,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保证城市的绿化工程建设质量,加强空间植物的多样性,并以此吸引更多的物种,实现物种的多样性。与此同时,采取科学措施,保证物种的生存环境能够满足其繁衍、迁移等需求,进而更好地助推城市发展,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宜居环境。
参考文献:
[1]邱玲,陈泓,高天.融合生物多样性与景观认知评价的城市绿地规划与管理之研究综述[J].中国园林,2016(1):92-97.
[2]李茜,郄光发,姜莎莎,等.2006-2016年间北京五环内居住区绿地树种组成变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8(7):9-17.
[3]袁维明.城市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和出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