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林业经济发展创新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石峤瑀1 仝思源2 赵妍晰3
[导读] 摘要:我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物产资源丰富,拥有着大面积的森林,林业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北京市  100010;
        2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  北京市  100083;
        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机关服务局  北京市  100714
        摘要:我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物产资源丰富,拥有着大面积的森林,林业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据调查,我国在林业资源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林业经济;发展创新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林业经济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凸显。林业产业的发展模式也逐渐细化,目前林业产业的门类除了地板加工、花卉苗木、林业碳汇等内容以外,还产生了诸如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的产业模式,林业经济的发展空间也在不断开拓。然而,在看到我国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对当前林业产业发展方式粗放、发展链条不完善等问题保持客观、清醒的认知。
        1新形势下林业经济发展创新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林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其在当前的发展也面临着发展转型的重大任务和目标。虽然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结构在持续优化,但仍然还有诸多需要优化的地方。以林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为例,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林业产业总产值分别为33114亿元、19606亿元、19488亿元,虽然中、西部地区的增速分别达到8.84%和12.04%,高于东部地区的增速,但在林业总产值方面,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然比较大。同时,受国家林业发展政策的影响,包括东北地区在内的一些林业地区因为天然林商业采伐全面停止和森工企业转型的影响,在总产值方面出现连续性的负增长,而各省份中,只有广东省的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了8000亿元,这说明我国整体的林业经济发展效益仍然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新形势下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区域间林业经济发展规模的明显差异,各地区有必要结合林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趋势,通过创新来优化林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借助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手段来提升林业经济发展的实力,适应和推动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
        2新形势下林业经济发展创新
        2.1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举措
        林业信息化是实现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标志。通过利用5G技术以及空间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可以构建决策支持模型库、造林知识库,不仅能有效提高林业资源管理效率,还能为相关决策提供合理化依据,从而实现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的目的。首先是从源头到消费者“一站式服务”全面强化林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前提在于深层次执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不懈执行我国林业资源储存现行政策。在该过程中,应全面提升城市林业资源的综合化利用率。依托信息技术进行严格管控,从而让林业资源以多种形式同消费者实现“一对一服务”,让城市范围内的林业经济产业链从源头到消费者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基本模式。其次是按需定制能力提高我国林业资源综合利用,在不同区域,其执行标准和计算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一般而言,难以真实掌握林木资源实际综合化利用程度。要想了解林木资源以及整个林业产业经济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就应了解其中所存在的必然性与关联性。根据不同区域特征,制定不同的林业资源综合利用方案,从而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


        2.2增强技术推广方案的针对性
        在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应该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全面融入其中。这就要求林业技术推广人员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性的调查和关注,认真分析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难题和问题,组织技术人员商讨解决方案并制定最佳的推广方案,确保推广方案和生态林业建设需要相符合。在内蒙古地区开展生态林业建设经常会受到气候、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常遭受到病虫害的威胁,使得林木成活率低下。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在林业技术推广实践过程中将病虫害防治技术作为推广重点,通过推广应用多种病虫害防治手段和防治方法,逐渐转变以农药防治为主的防治模式,将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充分应用其中,并不断总结各种病虫害的流行规律,引入害虫天敌,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确保林木生长安全。
        2.3加强保护林业资源的宣传与教育
        许多青少年从日常学习中就能知道林业资源的重要性,懂得保护林业资源。但是由于大多数普通群众都不了解林业资源对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林业资源不具备保护意识。所以,林业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懂得林业资源的重要性,形成林业资源保护意识,也让林业资源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
        2.4建立完备的林业法律体系,明确违法行为量刑标准
        1.建立完备的林业立法体系。完善的林业综合立法与专项立法,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对《森林法》等林业方面的法律予以修订、补充,可以参考美国的《健康恢复法案》,该法律注重提升森林固碳的生态功能,改变传统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立法方向,强调以生态、经济建设并重的中心理念,也要在法律原则上,倡导“预防为主”、“保护第一”的基本原则,强调林业开发要在确保环境效益的前提下,再追求经济效益,注重将《森林法》和具体实施办法、责任追究相衔接,将林业责任事故的追究从较低层级规章上升到法律层面,对自留山租赁、非法占有林地等问题,进行明确界定。针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经济林管理等方面的法律空白,需要在综合调研的基础上,经法学专家论证后立法,有效避免法律间的冲突。其次,加强林业专项立法,突出对生态文明、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倾斜力度。制定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工程质量监管等方面的专项法规,修订当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林业发展有法可依。最后,立法按步骤稳步推进。要根据形势需要,对不适应新时代林业经济发展的部门规章、林业法规等进行清理、修订,将林业生产者权益保护放在重要位置,明确管理人员的权力与责任,加大依据法律进行处罚的力度,在立法中规范林业行政权的行使,为林业部门履行职责,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完善综合立法与专项立法,有助于确保有法可依,为更好推进林业法治化建设进程,提供法律依据。2.明确违法行为量刑标准。从长远来看,需在立法上明确林业犯罪认定标准,对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行为,要做到追责合理,避免出现执法盲区,将当前法律中没有规定的行为定性,明确量刑标准,进行细化,做到规范统一。在量刑上,需要充分考虑破坏、盗窃林木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对区域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等,都要统筹考虑,真正重视并保护好林业资源。量刑标准调整的前提下,适当增设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戒方式,对违法犯罪分析实施行为罚,并及时通过媒体曝光其违法行为。
        结语
        总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相关主体要加大对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在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使其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深度的林业经济管理科技创新工作,为林业经济发展持续性地注入动力。
        参考文献:
        [1]徐清伟.新形势下我国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管理研究[J].决策探索(中),2019,(03):74.
        [2]王志锋.基于现代林业建设背景下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分析[J].江西农业,2018,(16):9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