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中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探讨 李栋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李栋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城市建设的加快,水系流域内建设区面积不断扩大,地表径流发生较大变化,同频率洪水流量大幅增加,现状河道无法满足规划的防洪排水要求,河道治理严重滞后,防洪安全隐患突出;河流两岸居民较为密集,造成河道水污染严重,河道水环境功能基本完全丧失。
        濮阳黄河河务局范县黄河河务局
        摘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城市建设的加快,水系流域内建设区面积不断扩大,地表径流发生较大变化,同频率洪水流量大幅增加,现状河道无法满足规划的防洪排水要求,河道治理严重滞后,防洪安全隐患突出;河流两岸居民较为密集,造成河道水污染严重,河道水环境功能基本完全丧失。同时,景观建设落后,周边景观单一,建筑形象单调,与周边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极不协调,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河道治理工程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具有防洪、排涝、改善生态环境等优势,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河道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引进水土保持技术,强化堤防加固工程的水土保持功能,减少因施工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堤防加固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水土保持技术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持工作相互联系,两者不可分离。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水土保持一直是重点工作,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能够保证水利工程长久安全运行。
        1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1.1提升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在受到一定程度的雨水冲刷后会产生泥沙淤积现象,使水利工程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进而影响工程建设目标。水土保持能够减轻雨水对河道周边土壤的冲刷作用,从而减少河道泥沙淤积,提高水利工程地表抗侵蚀能力。水土保持能够提升水利工程的实际运行能力,有效控制河道与护坡等的泥沙淤积量,促进水利工程发挥自身作用,延长水利工程使用年限,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提升的目的。
        1.2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十分复杂,往往会导致河流所在地的水环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如果将水土保持工作运用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既能减轻水土流失现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流域内的水环境。一是种植植被能够提高地表土壤的抗侵蚀能力,让土壤中的各种有害物质不会随着水流进入到水利工程中,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的工作质量。二是水土保持能够保护当前所在流域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过度流失导致泥沙进入河道,破坏生态环境平衡,不利于水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3提升水利工程的抗洪能力
        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实现对雨水的全面运用,雨水较多时蓄水,干旱时放排水。我国夏季雨水多,水土流失会导致河床升高,大量淤泥在阻碍河道的同时,还会持续冲刷河堤,甚至造成河流决堤,如果不能及时增强河流的抗洪能力,就会危害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栽植植被可以保护河堤两旁的土壤在雨水冲刷作用下不会过度流失,对水土流失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增强水利工程的抗洪能力。
        2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危害分析与评价
        2.1对防洪工程的影响
        工程施工开挖扰动原土层,破坏原地貌和植被,使地表裸露增加,为各类侵蚀活动创造了条件。施工过程中的堆土、若不及时有效的进行防护,在降雨和径流的作用下引起水蚀和重力侵蚀,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流失的泥沙冲入河道后,会加大河道含沙量,造成下游河道淤积影响行洪能力。
        2.2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地貌植被破坏后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使土壤有机质流失、结构破坏、土壤中的氮、磷和有机物及无机盐含量迅速下降,土地条件恶化,从而降低土地生产力,影响农作物及林木的生长,对土地资源带来不利影响;有些水土流失还可能顺着沟道、坡道流入农田,造成淤积,甚至覆盖庄稼,危害作物生长,影响粮食产量。


        2.3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建设占压和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降低了其水土保持功能,加剧了土壤侵蚀,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使原本趋于平衡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
        2.4河道历经区域出现微度和轻度水土流失问题
        在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由于土方开挖量比较大,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地表土壤,其受雨水侵蚀的影响,引发了一系列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影响着河道治理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3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3.1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人员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管理工作的关键是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执法队伍。首先,单位应保证执法队伍的人数充足,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队伍,水保监督执法工作繁琐、冗长,人数不够,无法长期开展工作、更不可能把监督执法工作做好;其次,单位须以高标准、严要求来选拔人才,也可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提高其理论知识和专业素质,进一步提升其综合能力。单位要培养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不仅具备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应当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思想觉悟,能够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3.2加强相关单位部门的协作配合
        当地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辖区项目联审审批制度,进一步明确相关主管部门的职责,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土地审批等手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促使项目建设单位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在开工建设前认真履行水土保持工作的相关审批手续,在项目建设中能够按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行为,提高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当地政府牵头,水利、林业、农业、国土、环保、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要因势利导,尤其要充分借助当前扫黑除恶大趋势等有利时机,多部门合作,加快辖区水土保持工作及生态建设的需要。
        3.3护岸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
        为了做好堤岸工程区水土保持工作,技术人员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注重以下内容:第一,堤防边坡。在堤身加高培厚、压浸台填筑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引进景观效果好的白三叶、结缕草等,做好护坡处理工作,还需要实行满铺方式提高草皮护坡的整体效果;第二,堤内防渗平台。在堤防加固工程施工过程中,防渗平台填筑宽度必须满足实际施工要求,堤内防渗平台顶面防护树种一般选择意杨,还需要合理地设置栽植距离,并在防护林中种植狗牙草;第三,堤顶道路、上堤道路两侧空地。在堤顶道路实际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选择混凝土路面,无需对其进行防护,针对道路两侧路肩空地中种植狗牙根,做好各项防护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在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其中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也是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为建设生态河道、景观河道提供了支持。目前,建设单位积累了大量有关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经验,但在各项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问题不断显现出来,严重影响着河道工程治理的整体效果。为了有效应对河道治理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建设单位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优化,并注重发挥工程、植物和临时措施的防护效益,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正勇.堤防加固工程施工水土保持技术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08):85-86+89.
        [2]刘梦娟.堤防加固工程施工水土保持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4):116.
        [3]刘雪峰.红沙岗330kV送出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效果分析与评价[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399(01):119-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