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212219850902XXXX 广西南宁市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平衡性以及提高经济生产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单位制定的制度体系不完善,采用的方法策略不合理,严重影响到了实际工作效果,导致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生态平衡被打破,自然灾害频发,人们的生产生活均受到了巨大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脚步受到了极大制约。
关键词: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
引言
水的价值巨大,不仅包括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而且包括社会价值与精神价值,这需要通过有效的政策来体现。水资源具有脆弱性与有限性,所以对其保护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应当在明确的分配法规下科学管理水资源,为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提供支持。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分析和研究基于个人利益与集体用水利益基础上更好地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和分配。
1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近年来,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与人们的行为密不可分,再加上大众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突出,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生态环境,让我们的生存家园不复美丽、健康,水资源使用更是陷入了危机。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运用先进科技来优化水资源的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还要对环境污染问题加大整治力度,营造良好的水环境,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1.2有利于解决用水问题
众所周知,水资源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一旦人们使用了遭到污染的水资源,身心都会受到巨大创伤。通过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让人们知道水资源的宝贵,浪费水资源就是浪费生命之源,借助大众力量来遏制水资源的浪费行为。同时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净化河流水环境,致力于满足区域用水需求,给人们提供安全放心的水资源。
1.3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正式掀开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新篇章,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可以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理应给予高度重视。只有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增强该地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激发人们留在家乡、建设家乡的强烈欲望,最大程度调动社会公众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区域经济发展速率将会不断加快,不同区域之间也能得到协同发展,缩短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创造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促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有力践行。
2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一直以来,相关单位对于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都存在着轻视心理,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才是关键,环境保护要适当挪后,在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方面也没有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导致实际工作开展中遇到了重重困难,生态环境愈发严峻,经济增长也呈现出倒退的趋势。
2.2制度体系不完善
缺少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无法落实到位的关键原因,与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结合不够紧密,没有明确规定各单位部门的职责,实际工作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投入资源过多而回报较少,打消了各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所用方法不合理
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为先进技术手段在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中的应用创造了有利契机,对于水资源最大化利用目标的达成起到的作用十分显著。
加强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俨然成为相关人员肩负的重大使命,将会对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产生积极效应。
3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利用的优化策略
3.1遵循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原则
要想保证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效性,就要将其当作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投入充足的资金、技术、资源,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工作计划,不能以任何理由延误相关工作的执行。更为重要的是遵循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原则,借助生态建设来增加经济效益,让企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看到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庞大的收益,吸引社会资本的注入,为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给予资金上的强力支持。
3.2积极创新用水策略
一是要优化农业灌溉方式,明确不同类型农作物不同生长周期的需水量,使用滴灌和喷灌的方式,如构建滴灌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系,具有着传统灌溉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有效避免了部分水分挥发到空气中,或者是土壤湿度过大长期浸泡根系引起农作物烂根死亡,是节约用水思想的重要体现,在我国不少地区的农业生产中都被广为运用。二是应用海绵理论进行生态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的蓄水、净水能力,在雨季将雨水资源进行收集和存储,旱季时将水资源释放出来加以利用,有利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市政用水量,不失为缓解供水压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有效举措。三是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促使污水快速得到净化,经过检测达标后才能排放到附近河流水环境中,以强化水资源保护效果。
3.3构建水资源工程格局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极为突出,对此,应该构建水资源工程格局,将水资源从充沛地区调入稀缺地区,弥补区域水资源的不足,为当地居民正常用水提供便利。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推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设置精细化的标准,尽早实现水网联通,根据各个地区发展建设要求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和蓄水能力。将水利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公示,增加大众的了解程度和参与度,采用民主调查的形式获知当地居民的真实想法,巧妙化解与他们的矛盾和冲突,促进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3.4植被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1)在森林水循环中,森林能够把降水截留到地表,被植物吸收,从而能够对生态系统进行调节。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覆盖面广和结构复杂的特点,植被生长周期比较长,储水能力较强,应当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这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平衡径流河川的作用,一是在暴雨季节,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凭借储水能力,对地下水进行补充。二是在干旱季季节,森林生态系统可以用所存储的水资源,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2)通过水土保持来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水土保持可以减洪增枯,对地表水流进行拦截,延迟洪峰,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二是通过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有效调节水流、改善水质,对水资源的保护作用相当明显。三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增加林槽植被种植范围,改良土壤耕作技术,可以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泥沙,保护河流水环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我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勇于承担责任,创新用水策略,完善工作机制,构建水资源工程格局,实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要运用植被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方式来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促进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相信这些举措的落实必然会让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焕发勃勃生机,大幅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何志伟.基于多角度分析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制度及其创新体系[J].建材与装饰,2017(5):92-93.
[2]孙玉芬.新疆水资源合理配置方式与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J].地下水,2016(3):148-149.
[3]沈兴兴,马忠玉,曾贤刚.水资源管理手段创新研究进展[J].水资源保护,2015(5):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