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车辆越来越多,车辆故障也越来越多。随着车辆故障诊断技术的多元化发展,信息网络诊断技术正逐步替代传统的车辆故障诊断方法,对现代车辆故障诊断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工作经验探讨现代车辆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应用情况,为现代车辆故障诊断手段革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牵引系统;故障诊断
引言
地下铁路轨道交通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大规模应用,成为了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交通工具,其可以缓解路面车辆运输压力,减少城市出行受阻因素,提升路面交通顺畅性并完成高密度交通流量的分流工作等方面,对城市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汽车车辆在长时间的运行条件下,会出现质量与性能问题。因此,针对汽车车辆开展检修工作,对保障汽车车辆运行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车辆故障诊断
1.1汽车车辆牵引系统故障内容
想要将汽车车辆牵引系统故障全面解决,相关工作人员先要做的就是对相关问题进行准确判断,确保系统部件不会出现分解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系统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一般情况下,故障诊断主要分成两个步骤。一是车外诊断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的是一般故障问题。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测试仪器,执行一般故障判断操作,确定故障出现的根本原因。现阶段,由于问该类问题的出现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人们需要应用车外诊断系统执行诊断操作,但该种方式会消耗很长时间,让故障解决成本大大提升。二是车载诊断系统,主要针对的是前牵引故障。现阶段,很多牵引车辆在制作过程中,均会安装与参数记录相关的仪器,使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进行数据记录,保存好行车记录,站在该类参数本身角度来说,离散型特点十分明显。虽然司机操作台可以将部分数据呈现,但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只能提示相关故障,无法对故障内容进行充分研究。所以两个系统在单独运行时,均不能将牵引车辆中潜在风险及时反映出来,增加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的概率。最后,在具体汽车牵引系统故障研究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对应的故障结构表,为后续故障排除带来了很大麻烦。
1.2检修工作存在的问题
汽车车辆在实际开展检修工作时,针对其修程,采取均衡维修的形式,有助于提升车辆多种维修程序的协调性,降低汽车车辆运营成本。当列车处于停运状态时,对其开展均衡检修工作,完成时段与场地的划分,从而提高检修程序的均匀性。该检修工作适用于一般维修程序,不适于车辆运行、交通高峰时段,具有较大的维修规模。检修人员应该采取轮值管理形式,在各汽车站内采取驻站形式,实施维修工作,以此提升汽车车辆应用的有效性。汽车车辆主要由机械和电气2个部分组成。1)机械组成部分。其结构组成包括车辆设备、转向结构、车门和制动程序等。2)电气组成部分。其结构组成应结合具体项目和专业完成制动程序、牵引控制等。应结合具体项目和专业完成检修方案设计。车辆在进行大型维修、架修等工作程序时,应该对车辆采取解体操作。在解体完成时,应该采取故障零件更换措施,有效地控制车辆检修周期。
1.3故障诊断分析系统
健全故障诊断系统后,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建立故障分析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应用累计诊断式思维模式,并通过建设专家知识库,确保对故障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第二,当特殊故障出现之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建立专门的资料库,为后续数据备案处理操作奠定基础。第三,建立特殊故障诊断体系,对于一些难以处理的故障,实现远程维修操控,降低故障解决难度。第四,深入开发全面诊断软件,以此提高故障诊断准确性,这也是整个汽车系统稳定运营的前提条件。
2现代车辆故障诊断的方法与应用
2.1灰色局势决策
灰色局势检修技术在实际应用期间,完成了灰色系统思想的融合,并且对系统中白色信息的确定性,加强了系统数据完整性控制。
该维修技术的应用,能够从定性/定量2个视角出发完成车辆检修。因此,使用灰色系统理论,能够提升技术参数可分析性能,加强维修方案可行性,满足汽车车辆维修需求。依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发现:灰色局势检修技术结合系统多个目标主体,完成应用设计。
2.2人工直观经验法
技术人员利用对车辆的直观观察、车辆的原地监视,以及借助一些简单工具对车辆故障进行判定的手段,被称为人工直观经验法。人工直观经验法通常不用借助特定的工具,可以在任意空间完成。虽然人工直观经验法具有极大的简洁性,但使用该手段需要技术人员具有较多的维修经验,而且对于车辆故障判定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当下我国能够借助人工直观经验法对车辆故障进行诊断的高级工程师数量较少,因此该手段应用受到了限制。
2.3故障检测智能化及故障结果精确化
现阶段,计算机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速度逐步提升,一些新型传感器的应用,可以让人们在汽车车辆牵引系统运行中采集更多数据,反映自身出现故障的原因。另外,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神经网络技术和故障树技术变得更加完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合理解决相关故障。例如,神经网络故障专家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性,在获取实际信息时,呈现出的优势十分明显,能为后续处理操作执行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最终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
2.4一体化检修
在车辆运行稳定性获得保证的基础上,应结合汽车车辆的规格,加强故障预测分析,借鉴成熟的检修经验,有效增强汽车故障消除能力。与此同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备用车辆建设,提升车辆故障问题检修频率,构建运行有序的一体化检修体系,有序落实车辆检修工作。针对车辆各项零部件性能,系统性地制定检修方案,以此提升检修工作的完善性。针对突发性车辆故障问题,配置检修应急方案,使检修程序具备应急性能力。
2.5故障信息的网络化
当故障问题影响整个系统运行时,不同维修人员对车型技术的掌握情况也不尽相同,可能会影响维修工作的全面开展。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尽可能解决维修限制问题,突破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局限性,实现信息高效传递以及相关资源共享,让工作人员利用技术进行全面交流。现阶段,在车辆牵引系统故障诊断中应用大户数据及技术,依旧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其内部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研究。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故障网络信息化也会得到完善,为汽车车辆牵引系统故障问题解决创造有利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汽车行业步入“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网联化”新时代,企业和高校对车辆安全以及可靠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能否将车辆的使用数据信息转化为相应的风险管理评估信息,以及在维修事故信息或专家评估信息较不完整的情况下构建车辆可靠性研究,将会是未来风险评估研究在车辆可靠性方面的应用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刘少兵,柴永春,范正伟.汽车故障诊断方法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5(14):81-82.
[2]沈宇辰,唐静娴,张涛.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2015(10):43-44.
[3]王思霞.谈现代汽车故障检修中的新思路[J].山东工业技术,2015(12):208-209.
[4]柳明.新型检修模式下的地铁车辆大架修工艺匹配关系优化分析[J].智能城市,2020,6(4):132-133.
[5]倪建军.浅析地铁车辆检修模式及优化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8):194-195.
[6]毅光,王宁生.汽车整车质量缺陷水平的综合评价[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27(11):1304-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