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3 2.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1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建筑行业飞速突进,传统建筑形式的弊端逐步暴露,对建筑形式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依靠其施工周期短的优势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步得到十分广泛的实际工程应用。与传统建筑形式相比较,装配式建筑具有十分典型的优势,其施工周期较短,且其整体作业流程较为简便。基于此,本文探讨了装配式建筑在现代城市建筑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现代城市建筑;应用
引言
在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建筑业改革进程的日渐推进,装配式建筑因为其具备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特征,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我国在建筑行业中的需要,可以说是我国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在推进应用的过程中却也面临相应的问题,尤其是在和瑞典、德国等国家进行对比后,更能够发现我国与两个国家的差距,此外在具体的发展道路上还面临着诸多问题的制约,因而这就要求相关单位能够从多元化角度寻找改进措施,用于推动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全方位应用和发展。
1装配式建筑在现代城市建筑中的优势
目前的建筑业,传统建筑工程时间漫长,施工过程过于复杂,实际的资金投入也总是高于预期成本。建筑工程需要较大的成本进行大量的施工,而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就是能够极大程度地减少施工量和成本投入。在装配式建筑中需要采用大量的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节省大部分时间,利用提前预制好的构件,在施工过程中只需要配套和安装,这样的施工流程让原本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化,最终使得整体施工量有效减少。建筑业的持续发展为我国带来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建筑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颗粒物和各类建筑废料,使社会空气和土地等环境都受到严重的影响。装配式建筑业的崛起,让原本建筑过程的高成本、高消耗以及高污染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具体来说,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用电量和材料用量都比之前传统建筑工程要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更低,从而实现了绿色环保的建筑过程。
2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2.1并未制定科学统一的标准
就目前来看,在标准规划的制定方面缺乏充足的统一性,在应用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我国每个城市的规范标准是存在差异的,并未作出全国性质的统一判定,此外在对预制构件进行生产、吊装和运输等操作的过程中,都拥有差异化的管理防控标准。在对装配式建筑作设计、审批、验收和施工处理等工作的时候,每个单位的规范标准也存在相应的差异,所以装配式建筑在发展历程中受到的阻碍是相当显著的,科学统一的装配式建筑管理标准的缺乏势必会导致其未来发展受到影响,所以如果想要促使其长远有效地在我国发展,就有必要制定国家性质的规范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业有一定依据。
2.2产业基础薄弱
虽然我国建筑市场较大,且建筑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建筑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模式层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其产业基础仍旧十分薄弱。在装配式建筑作业过程中,受到其构建运输过程以及建筑基础的显著影响,使得构建生产工厂任务量偏低,无法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链条,除此之外,其成本仍旧朴高,因此难以使得装配式建筑占据建筑市场的主流位置。
2.3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
虽然最近几年装配式建筑在部分城市和生产基地都进行了尝试,但是装配式结构体系还是受到了部分政策的干扰。因为PC(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工程中作为商品生产,所以在税收方面要收取17%的增值税,然而其他建筑材料才收取4%的增值税。除此之外,PC构件在设计、生产和施工中都需要高度严谨的配合。在我国建筑业的实际管理制度中,设计、生产和施工这三个步骤是分开进行的,没有考虑其在管理机制中的经济模式,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道路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可见,装配式建筑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政府方面应该考虑到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成本,在相应的施工环节应给予正确的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的建设税收体系,避免由于税收不合理使装配建设成本增加。完善的施工政策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装配式建筑在现代城市建筑中的应用策略
3.1政府对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支持
装配式建筑如果想要更为健康有效地发展下去,不可能脱离现阶段的良好的市场导向的支持,同时也无法脱离政府部门的有效支撑。在推广应用各种新型技术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成本,如果仅仅拥有市场导向的作用的话,整体效果是不够明显的,这将会导致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受到冲击,此时则需要政府部门的有效引导和支持。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出与装配式建筑政策法规相互关联的法规政策,对装配式建筑时间做出推广和完善的时候应该设立专门负责的部门,出台相应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诸如拿地政策和资金支持等等,此类方案将会极大程度地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进而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角度上。
3.2完善标准体系
对于建设单位而言,目前装配式建筑相应标准体系仍不够完善,因而使得其工程管理和实施过程中遭遇许多问题。为此,建设单位应当勇于借鉴已有工程的相关实际经验进行施工管理和实施作业,在此基础之上,应当结合自身管理经验以及自身实力水平对以往工程经验进行进一步优化,并逐步形成符合自身特征的工程管理模式和相应的工程标准体系,努力完善作业管理。
3.3大力培养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相关人才
在专业的技术人员培养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开展相关技术的培训活动。活动的展开应该由主管部门定期负责,在活动期间要让装配式建筑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管理者都积极加入进来。培训活动的主要内容要以宣传装配式建筑的标准为主,同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互相交流学习,让企业所有人员都能够掌握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的专业技术。其次,要在招聘工作中多引进人才。企业在招聘时要扩大招聘途径和范围,在省外以及全国范围内招贤纳士,同时促进各地区的相关产业发展。例如,在建筑业的人才引进工作中要制订三年为基础的人才引进计划,以满足当地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相关单位要加强对现在已经在职的技术人员进行培养,提高其专业度。针对在城市内部工作的装配式建筑人才,企业应该为其制订长期的培养计划。
3.4完善管理模式
在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进行管理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依据其特有的工程形式和工程特点进行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标准构建。针对其招投标过程、施工管理过程以及质量验收等过程构建相应的制度标准,以确保全工程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在构件制作和装载过程中,应当尝试利用相应的产品许可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度对其进行管理,以确保实际工程质量的安全。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装配式建筑的深度应用已经可以说是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当然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应用的时间相对短暂,所以仍旧存有诸多发展障碍。只有将各种发展障碍全部扫清后,才能够为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廖礼平.绿色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策略[J].企业经济,2019,38(12):139-146.
[2]郝爽.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6):21-22.
[3]谢强,周锐.装配式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4):251-252.
[4]严薇,曹永红,李国荣.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发展与建筑工业化[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4,26(5):131-136.
[5]苏杨月,赵锦锴,徐友全,等.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11):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