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唐国际锦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锦州 121017
摘要: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中,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社保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于社保经办之中是推进社保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选择。
关键词:大数据;社保经办;内在需求
引言
目前,社保经办服务工作由于数据信息的限制,现行业务审核方式难以突破,网上变更项目难以拓展,经办工作难有实质性变革,实际工作仍以纸质材料的审核方式为主要办理方式,而传统审核方式既无法达到中央“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的要求,也面临证明造假,里外串通的道德廉政风险,增加了行政成本,影响了经办质量。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社保经办模式迎来了重大改革契机,如何挖掘“大数据”在社保经办中的潜能,变数据孤岛为数据共享,乘好大数据应用的东风,值得我们加以思索和实践。
1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大数据概念最早由麦肯锡提出,其流行时间约在2012年。大数据时代的出现无疑为企业会计与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据此,大数据时代应注重以下内容:(1)准确性,现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数据准确性成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依托。由于数据可对企业决策与收支管理等影响企业发展速度的事务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故而强化数据准确性很有必要。而大数据时代下产生的海量数据,其准确的数据对企业发展具备突出的有效性,但由于并非所有数据都足够可靠。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提升数据准确性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要素。(2)高速性,大数据时代下产生的数据处于高速传输状态下,与以往数据传输速度相比,其速度有所提升。但在此阶段应考虑数据存储空间问题。一旦数据存储成本加大,反而会影响大数据技术的实践应用效果。所以,要想在大数据时代下为会计与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方向,应注重数据采集及其存储的合理性。
2传统社保经办存在的问题
2.1人员规划不科学
随着员工数量的增多同时也会产生人员流动性增大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导致了企业中社会保险办理的人员数量也不稳定。近年来,我国加大力度推进了参保的覆盖面,企业社会保险经办部门的工作量开始增大,同时由于企业员工的流动性比较大,造成了参保或者报停的业务需求也增多,给社会保险办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使参保人员的办理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为了使企业员工的社保办理业务更加流畅,需要增加社会保险经办部门的人员数量。目前,部分企业存在社保经办部门人员超负荷工作的情况,这种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会导致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在办公过程中产生失误,不利于社会保险经办部门工作的准确性。为了确保社会保险经办部门的工作效率,企业有时会聘请一些临时工作人员来进行社会保险经办工作,但是由于这些临时经办人员都不是专业出身,容易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失误,对社保经办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优质化程度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会影响社保经办部门的口碑,使经办业务的准确率和效率下降,不利于社保经办部门服务质量的提高。
2.2数据时效亟待提升
经过多年尝试,社保经办机构已部分相关部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数据融通,但有些数据的时效性较差,比如:相关部门计划生育审批情况的信息传递与参保人员退休时间不同步,导致参保人员无法在申领养老金手续时同步办理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费,造成单位办理养老金网上申领意愿度不高,在缺乏市级顶层设计支撑的情况下,对数据即时获取的强制力不足。
2.3安全风险防范意识需进一步加强
社会保险覆盖人群广、经办环节多、服务链条长,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安全风险依然存在。社保经办业务数字化依托于局网站、微信公众号、菏泽人社APP、自助终端等渠道,经办方式从内网办理到外网接入,大量数据上传和下载,对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3大数据时代下社保经办工作的措施
3.1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共享机制,提升经办水平
一是建立共享机制。完善人社部门内部的各业务系统共享机制,同时借助政务大数据建立与公安、司法、民政、工商等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定期或实时共享人口、违法、殡葬、经济实体等大数据,强化与国家数据库联动机制,建立基层登记库信息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二是全面审视问题。依托大数据,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切入点,从年龄结构、参保结构、就业结构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以城镇参保对象为重点人群,全面检视政策、经办、宣传等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相应对策。三是构建高效“资源池”。可与相关单位签订数据共享协议,实现数据共享,例如可以通过人社业务数据库与税务、财政、银行间的数据共享,实现社会保险征收、发放信息的数据同步共享,进而使各地报盘、回盘流程得以简化和规范,有效提高社保基金安全性和社保经办水平。
3.2提升数据分析能力推动成果应用
探索搭建社保数据分析挖掘平台,逐步实现省、市、县经办机构数据同源使用与更新,不断提升大数据分析服务供给能力。要把数据作为推动各项业务源动力,深入推动分析成果应用,大力营造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判断、用数据决策的良好氛围。积极推动分析成果在社保经办服务、社保精准扶贫、待遇资格认证、全民参保以及社保基金管理等方面应用,提高对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控能力,切实推动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
3.3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只有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够使企业的社保经办人员更加认真地完成岗位工作,促进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考核过程中,社保经办部门也要对各层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考核,从而使考核更加平等。同时应该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确定相关的绩效,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应该对社保经办人员的服务态度进行满意程度调查,让员工对企业社保经办人员的服务态度进行有效的反馈,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和客观地对经办部门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数据应该和职务晋升和福利待遇挂钩,从而可以使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作用,企业社保经办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3.4加大研发力度
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与审计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各个企业还需加大新系统的研发力度,以此提升企业审计会计系统的适应性。比如针对工商银行以及税务局等专业审计机构,若按照普通企业的内审系统获取审计数据,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此时可依靠对账等方法掌握第三方审计凭证。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还应依据专业审计机构的信息化审计要求研发兼容性突出的审计管理系统,由此展现出大数据时代价值。此外,还可在审计环节运用“数据驱动”等形式对审计信息进行深层次分析,便于掌控企业管理风险,之后可实现自动化审计,搭配严格的监督制度,可促进企业审计与会计条件的最优化完善。
结语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社保经办带来革命性变革,对我们人社系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该拥抱大数据,趋利避害,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参考文献
[1]段敏.浅谈大数据时代背景对会计与审计的影响[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4):172–173.
[2]曹峰,余田.社保经办机构能力建设理论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01):254-257.
[3]邓大松,范秋砚.大数据下社会保障发展与研究的转型升级[J].中国社会保障,2019(08):28-29.
[4]鲍淡如.“互联网+”社保经办的思考[J].中国社会保障,2019(06):26.
[5]刑雅丽.新公共服务建设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启示[J].经营与管理,2017(06).